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城杯二次结构砌筑方案

长城杯二次结构砌筑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2.1地理位置 (1)2.2工程设计简介 (1)2.3施工难点、特点 (2)三、施工部署 (2)3.1质量目标及保证体系 (2)3.2施工顺序 (4)3.3劳动力配置 (4)3.4机械配置 (4)3.5材料进场及存放 (4)3.6施工进度计划 (5)3.7平面布置及流水段划分 (5)四、施工准备 (5)4.1技术准备工作 (5)4.2施工准备工作 (6)五、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6)5.1材料准备 (6)5.2BM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内隔墙砌筑 (6)5.3BM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外墙砌筑 (18)七、质量保证措施 (22)八、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22)九、成品保护措施 (23)十、环境保护措施 (23)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2.1地理位置************新建*******工程位于海淀区玉泉路15号院内,东临玉泉路,南、北侧为家属区,西侧紧邻原医院门诊楼。

2.2工程设计简介2.3施工难点、特点2.3.1楼层层高相对较高:地下一层、地下二层、首层、七层层高较高,构造柱较多砌筑困难,质量不易保证。

2.3.2门窗洞口、设备预留洞口、芯柱、过梁、水平系梁和现浇过梁较多,给砌筑造成困难,砌筑质量不容易保证;影响施工进度。

2.3.3填充墙与混凝土柱、梁、板接缝多,接触面易开裂。

2.3.4内墙以200mm、150mmBM轻集料砌块为主;因门口与墙体交接处较多,需设置芯柱、构造柱,这给砌筑及芯柱混凝土浇筑带来了困难,内墙部位砌体垂直度、平整度的控制是本工程的一大重点。

2.3.5外墙框架柱外侧墙体厚度100mm,给芯柱、墙体拉筋、水平系梁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的施工难度加大。

三、施工部署本工程现已进入地上标准层施工,计划2011年8月插入地下室二次结构施工,2011年9月插入地上二次结构,2011年11月完成本工程的所有二次结构。

3.1质量目标及保证体系本工程质量目标为结构长城杯金奖,建筑长城杯金奖,争创鲁班奖。

二次结构工程的质量目标为:各分项工程合格率100%。

质量保证体系3.1.1组织机构部门负责人的职责:项目经理:全面负责人员、机具的调配,技术、质量、安全管理体制;技术负责人:编制作业指导书,整理相应的技术管理、交工资料,负责现场技术管理工作;质量负责人:全面负责质量管理,确保不发生质量事故,进行现场质量检查验收,及时检查,填写相关的质量记录;施工负责人:负责现场人员调配,确保施工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施工;材料负责人:确保现场运输车辆燃料及现场其他材料的供给。

机具负责人:负责现场运输车辆的正常运转,确保现场使用工具的供给;安全负责人:负责现场的安全管理、消防管理和急救管理。

有权对违反安全、消防管理规定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罚,与业主联络,保持密切联系,确保项目施工安全目标的实现。

3.2施工顺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二次结构整体施工先后顺序为:从下向上,地下室验收后即进行地下二次结构施工,之后是地上二次结构施工(先施工外墙再施工内墙)。

二次结构砌筑前先做样板墙、样板间,经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三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3.3劳动力配置劳动力均衡需求量如下:3.4机械配置3.5材料计划及进场存放3.5.1所有材料按计划进场,材料科负责及时供应。

材料进场后由工长、技术员、质检员、材料员同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有复试要求的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于工程中,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

3.5.2砌块根据施工进度陆续进场,由于场地狭小原因,材料进场后陆续运至施工作业面,大批材料堆放在框架梁附近,严禁大面积堆放在楼板上。

3.5.3防火分区所用砌块按设计要求,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提前计划所需方量,确定进场时间,及时运输至施工作业面。

3.5.4受场地限制原因,工程所用材料根据施工现场进度分批进场,避免材料进场后占用大量空间。

材料计划单计划用量共计:7100m³3.6施工进度计划地下室二次结构:2011年8月10日――2011年8月31日地上二次结构: 2011年9月1日――2011年11月15日3.7平面布置及流水段划分具体位置见附图。

四、施工准备4.1技术准备工作4.1.1专业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对于图纸有问题的地方及时与设计联系解决。

4.1.2编制主要材料及机具的需用计划,材料部门按计划分批按时组织进场。

4.1.3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工长参与编制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并及时向工长及施工人员进行图纸及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4.1.4墙体放线:项目部测量人员组织施工队放出各墙体位置线、门窗洞口位置线、标高线、芯柱、构造柱、水平系梁位置线等,进而在框架柱上划出门窗口上下口线和每层砌块灰缝线。

4.1.5 放出墙体位置线后,在墙体位置线处标明有无防火及隔声要求。

4.2施工准备工作4.2.1现场临时用电由甲方提供的变压器接入的现场总配电箱位于现场的南侧。

本工程采用TN~S三项五线制供电系统,在1、4、7、10层设置二级配电箱,各施工楼层设流动箱,以满足装修用电。

为了保证外用电梯的正常使用,外用电梯用电采用独立电源供电。

4.2.2现场临时上下水现场水源在施工现场东北角处,消防水管DN100既作为施工供水又作为消防供水,现场设消火栓井8座,呈环形布置,用于现场消防,生活用水采用DN50管道。

主楼首层水平临时消防干管采用DN100,上楼层和下地下室支管采用DN75,每个核心筒处各设一道临时消防立管,楼层内用水管随消防管一起安装,在每层设球筏供楼层内施工用水。

五、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5.1材料准备本工程所选用的砌块材料必须是优质产品,进场时必须提供材料的合格证、出厂合格证及检测报告,先进行严格仔细的外观检查,符合规范规定后才准入场。

进场后,按规范规定进行现场取样,送到检测部门进行检测,检测合格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指标,并报监理批准后方可使用。

BM轻集料砌块采用配套专用粘结剂砂浆。

5.2BM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内隔墙砌筑内墙所用BM轻集料砌块,规格为190*195*395(宽*高*长),还有其配套1/2、1/4辅助砌块长度分别为195mm和95mm。

地下一、二层室内房间布置按图纸平时设计施工。

有防火分区、管道、通风竖井、设置甲、乙及防火门房间隔墙均采用耐火极限≥3h 加气混凝土砌筑;其中防火分区隔墙全部采用190mm厚加气混凝土块砌筑,管道井、通风竖井及设置甲、乙级防火门房间墙体厚度随原设计要求。

有消火栓箱体部位墙体厚度为240厚(仅限预留部位本房间单面墙体,房间外边尺寸不变,砌块向内房间内延伸)。

5.2.1工艺流程基层清理→放线→排砖→系梁、芯柱构造柱打孔植筋→立皮数杆→砌体砌筑→芯柱、构造柱、水平系梁、现浇过梁钢筋绑扎报验、验收→混凝土浇筑→剩余砌体砌筑及顶部处理→砌体验收。

5.2.2操作工艺1)砌体施工前,将基层清理干净,按设计标高进行找平,根据施工图放出墙体的轴线、边线、门窗洞口等位置线,放线结束后应及时组织验线工作,每层砌块高度利用皮数杆控制好砌筑高度及门窗洞口上下高度位置,如出现砌块模数与门窗洞口尺寸不符,在底部砌实心砖调整砌块模数,底部实心砖砌筑高度不得低于200mm,经质检员检查,符合规范要求向监理报验,通过后方可施工下道工序。

2)排砖、切割:砌块从门洞向两侧排砖,尽量采用主砌块,辅助砌块用于错缝,不足主、半砌块尺寸时可切割,门窗侧砌块上下孔要基本对齐,便于芯柱浇灌混凝土,所有预留管线位置均用U型砌块砌筑。

3)有地面防水房间隔墙下部按建筑地面做150mm高与墙同宽C25混凝土导墙。

所有无防水房间下部砌筑4皮页岩砖,底部四皮页岩砖砌筑时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法,即满铺、满挤作法。

页岩砖砌筑的灰缝厚度8~12mm为宜(控制在10mm)。

4)轻集料砌块及加气混凝土快砌筑时需提前2天浇水湿润,砌筑时表面不得有明水。

门窗及芯柱部位内浇注混凝土部位,每砌筑400高浇注一次,不得砌筑完一层后浇注芯柱、构造柱并要捣实,确保门窗安装螺栓连接的牢固性。

5)根据放好的标高线、砌体门窗洞口位置线,确定芯柱、构造柱和水平系梁、水平拉筋位置,做好植筋工作。

构造要求如下:构造柱节点做法1.墙高>4.2m(地下一层、二层、首层、七层),内墙均设构造柱(包括墙体转角、十字交接、丁字交接处、电梯井。

门窗洞口两侧按芯柱处理不贯通,内配2A12钢筋),构造柱配筋4B12;A6@200,浇筑C25混凝土;当墙长≥4.5m时墙体中部设置一道构造柱,当墙长≥9m时,墙体设2根以上构造柱,中距小≤4m设置。

构造柱上下与楼板、梁连接,伸入梁板内10d即120mm(如遇构造柱位置上下相同时楼板在130mm厚以下,打孔深度上下贯通,在施工层的上一层楼板位置预留35d搭接长度)。

钢筋搭接及构造柱示意图:构造柱截面尺寸200╳墙厚,两侧留马牙槎,先退后进,马牙槎宽度902.墙高<4.2时(2、3、4、5、6、8、9、10层),门洞两侧及墙体转角处设置芯柱,内配2A12,浇筑C25混凝土,芯柱上下与楼板、水平系梁连接(门窗洞口两侧芯柱不通长设置,墙体转角及交接部位通长设置),伸入楼板、梁内10d(120mm)。

当墙长≥4.5m时(两墙间无支点处),在墙长的中部设置构造柱(构造柱截面200╳墙厚,配筋同上图),C25混凝土灌实,墙长≥9m时,根据墙体长度设置2根以上构造柱(中距≤4m),除电梯井外,其他部位均按贯通芯柱处理,(贯通芯柱只允许一步搭接,搭接长度按钢筋直径35d处理)。

门洞位于墙长的中部时且墙长≥4.5m时,将门洞一边的设置构造柱,并与上、下楼板(地面)植筋连接,插入上下楼板内10d即120mm)。

芯柱节点做法3.砌块墙遇门窗洞时,门窗洞两边砌块均设置芯柱(不贯通),做法:内配2A12;C25混凝土灌实;与现浇门窗过梁或水平系梁搭接连成整体。

水平系梁及现浇过梁节点做法:1、墙高<4.2m无门洞时,按周边有洞口系梁标高设置,连接整体。

做法;配置3A10;A 6@250, C25混凝土灌实。

有门窗洞时,水平系梁设置于门洞上部。

无门窗洞口时,按周边水平系梁标高设置,与周边水平系梁连接整体。

2、墙高≥4.2m时增设一道水平系梁。

有门窗洞时第一道水平系梁设置于门窗洞上部,无门窗洞口时系梁随周边有门窗洞口标高设置,第二道水平系梁置于第一道系梁上部墙体中部。

无门窗洞口墙高<4.2m、≥4.2m时节点图:系梁做法芯柱配筋有门窗洞口墙高<4.2m构造柱留马牙槎,一退一进,先退后进有门窗洞口墙高≥4.2m时节点图:3.门窗洞口≥1.2m时用现浇过梁,过梁两侧各超出门洞口300mm,水平系梁与门现浇过梁搭接35d,按现浇过梁钢筋直径计算。

小于1.2m门窗洞口按水平系梁配置。

现浇过梁配筋表(设计要求):门窗洞口现浇过梁节点图:注:如遇门洞与窗洞口相邻且梁顶标高不在同一标高,水平系梁做法:随标高高的设置水平系梁,标高低处只设置门窗现浇过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