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根据《平安巴南建设规划》,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发展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施“依法治安、固基强安、科技兴安、投入保安、文化促安”五大举措,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构建安全生产支撑体系,提升本质安全保障水平,增强安全事故防范能力,创建安全保障型城区,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安全保障基础。
二、工作目标按照重庆市创建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的要求,创建安全保障型城区,建立与主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安全发展保障基础,实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匹配的安全稳定环境。
到2012年,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万车死亡率逐年下降,火灾死亡率不超过千万分之十九。
从2009年至2012年,各类事故总死亡人数逐年递减4%;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每年控制在2次以内;杜绝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事故。
三、主要任务及措施(一)实施“依法治安”,完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1.强化安全生产监察执法职能。
不断创新安全生产监察执法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安全生产监察执法职能,由目前的监管为主改为监察为主,代表区政府对同级行业专项安全监管部门、各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察监督,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实施监察执法,切实履行好在安全生产领域的“监察局”职能。
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机构建设,全面规范实施委托执法和联合执法,加大事前预防性执法力度。
区专项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充实执法力量,切实加大各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和执法力度。
牵头单位:区安监局。
责任单位:区政府法制办等区级有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加强“党管安全”工作力度。
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将安全生产纳入党的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安全生产政绩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要定期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安全问题。
要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领导、决策、指导、协调水平,各级党委要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分管安全生产,各级各部门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原则上应进入同级党委领导班子。
各级党委负责人要亲自带队检查督查基层安全生产工作,督促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重要职责。
牵头单位:各级党委。
责任单位:区级有关部门。
3.建立对安全监管人员的人文关怀制度。
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对安监人员的人文关怀制度和工作激励机制,对优秀安全监管干部给予重用,对安全监管人员实行特殊岗位津补贴,切实稳定安全监管队伍。
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区监察局、区财政局分别牵头。
责任单位:区人事局、区安监局等区级有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4.加强基层安全监管能力。
按照“巩固区县、强化乡镇、延伸村居”要求,建立完善基层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充实基层安全监管力量。
加强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和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区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大队配备8至10名执法人员、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配备5至8名应急救援人员。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由主要负责人任主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的组织保障体系。
加强镇街、园区、村(居)、社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常住人口5万人以上及安全监管任务重的镇街专职安全监管人员配备不少于7名、3万人至5万人及安全监管任务较重的镇街不少于5名、3万人以下的镇街不少于3名,所配备人员原则在镇街在编人员中安排;确需聘请安全协管员的,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完善用工手续。
在园区、村(居)、社区干部中确定1至3人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按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联合执法”的要求,建立镇街一级集安监、综治、信访、公安、司法、人武“六位一体”的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整合村(居)各类资源,建立村(居)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立村(居)一级集安监、综治、信访、警务、调解、治保、民兵“七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到2012年,建立起“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基层安全监管体系。
提高基层安全监管装备水平,2009年,35%的镇街配备车辆、照相机、摄像机、电脑等安全监管必需的设备,所有镇街建立完善安全生产12项制度、12本台帐,实现安全监管规范化;20%的村居建立完善制度、台帐,落实职责和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
到2011年,完成完善区安监局和镇街安监办的办公设备、办案执法装备、检测检验设备、应急救援装备的配备,配备适应园区、村(居)、社区安全监管必需的设备设施。
全面实施安监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基层安监人员的专业培训。
牵头单位:区安监局、区综治办。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信访办等区级有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5.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每个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开展隐患拉网式排查、战役式整改、档案式管理、追踪式督办,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重大安全隐患实行区、部门和镇街多级挂牌督办。
充分利用“重庆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建立隐患登记、销号和查询管理机制、重大隐患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
区专项安全监管部门要制定本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和评估制度,加大隐患排查治理监管力度,落实监管措施,提高隐患整治率,对无视法律法规、治理安全隐患不力的,依法严肃处理。
对群众投诉举报实现100%查处,重大安全隐患限期整治率达到100%。
牵头单位:区级有关部门。
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企业。
(二)实施“固基强安”,夯实安全生产保障基础1.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市场秩序。
建立完善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市场准入、市场退出、淘汰机制,从严控制高危行业市场准入,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依照各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管理标准,作为安全评价、执法检查和资质审查依据;严格落实安全许可制度;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并作为各类行政审批的前置程序;将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列入“黑名单”,限期整改。
牵头单位:区安监局。
责任单位:区级有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强化高危行业领域安全保障基础。
持续开展高危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巩固和夯实高危行业领域本质安全保障基础,切实提高防范重特大事故能力。
强化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整治。
构建城乡消防规划体系、消防安全责任体系、社会消防体系、火灾隐患整改体系。
加强化工企业的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应用安全科技成果,全面推广使用危化品HAN阻隔防爆技术,到2012年,消防间距不符合要求的加油(气)站、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100%完成HAN阻隔防爆设施。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全面安装现场施工安全监控系统。
加强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到2010年,非煤矿山100%实现机械化开采。
加强烟花爆竹安全整治,到2012年,烟花爆竹生产100%实现机械化作业。
加强特种设备规范管理,到2011年,特种设备的定检率达到80%以上。
切实改善民爆器材、市政设施、中小学校、农业机械、冶金、有色金属等行业领域的安全基础保障条件。
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
全面启动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规范安全产品市场秩序,加大对“假、冒、伪、劣”安全产品打击力度,抓好农民工职业健康工作。
牵头单位:区级有关部门分别牵头。
责任单位:区级有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企业。
3.扎实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
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健全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建立工作考核激励机制。
按照“管理台账化、装备现代化、指令书面化、操作程序化、行为规范化”要求,实施“样板工厂”、“样板站段”、“样板学校”和“样板岗位”等示范工程,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管理12项基本制度和12本基础台账。
要按照全市关闭“四小企业”(小煤矿、小矿山、小危化和小烟花爆竹厂)的总体要求,作好关闭规划,实现关闭目标。
对保留的高危行业企业,要按照“一年打好基础、两年初步完善、三年基本规范、五年全面达标”的目标,到2009年底,完成50家非煤矿山企业、2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2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和1家经营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领域达标率50%以上;到2010年,大中型企业全面达到国家标准,各类小企业达标率在80%以上;到2012年,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各类高危行业100%达到国家安全生产标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100%达到标准化管理水平。
牵头单位:区级有关部门分别牵头。
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企业。
4.加强事故灾难应对能力。
整合和共享有关应急救援资源,争取在我区建设市级水上应急救援基地。
加快消防设施建设,2009年区消防指挥中心和消防站投入使用。
加强水上灭火救援力量,完善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等装备,提升消防安全“防控救援”能力。
牵头单位:巴南海事处、区消防支队。
责任单位:区政府应急办、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等区级有关部门。
(三)实施“科技兴安”,提高安全科技支撑能力1.建立安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建立安全科技成果转化长效机制,推广一批成熟、先进、适用的安全科技成果。
建立区安全生产专家库,培养安全技术职业队伍,充分发挥区安全生产专家组、安全技术中介组织和安全职业技术人员的智力支持作用,为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的决策咨询、安全检测检验、安全检查、事故调查、项目审查、安全标准化建设、隐患整治、安全培训等提供技术支撑。
进一步加强区安全生产协会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技术服务。
建立财政资金购买公共安全技术服务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对安全科技的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牵头单位:区安监局。
责任单位:区科委、区财政局等区级有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争取安全(应急)产业基地在我区落户。
积极与市有关部门协调,争取国内外以生产安全标志产品、应急救援产品和劳动防护用品为主体的安全(应急)产业基地到我区落户,努力培育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提升安全装备水平,增强防范事故灾难能力。
牵头单位:区经济园区管委会。
责任单位:区安监局、区发改委、区经委等区级有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加快建设安全生产信息体系。
全面实施“金安”工程建设。
建立市、区、镇街三级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我区和市、部分重点企业互联互通的安全生产信息资源专网;启动中央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建设,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主要业务信息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