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料再造的创意手法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面料再造的创意手法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面料再造的创意手法及在服装设计
中的应用
付丽娜
(广东 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服装系 528041)
[摘 要]:通过对面料再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围绕面料再造的表现手法,探讨了“面料再造’’的多样化、艺术性表现及其在服装设计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同时进行了面料再造的设计实践,为服装面料和服装设计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面料再造;服装设计;应用
随着时代发展,审美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创造出符合时代脉膊的服装艺术作品,既符合大众化要求又具有个性化,是现代服装界设计师追求的目的。

在服装设计中,面料作为服装的材料,在服装设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面料的创意设计——面料再造已经成为体现服装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1.面料再造的概念及现状
服装面料的二次设计,又称为面料再造设计,是指根据设计需要,在原有面料的基础上,对成品面料进行二次工艺处理,运用各种手段进行立体体面的重塑改造,使现有的材料在肌理、形式或质感上都发生较大的甚至是质的变化,使之产生新的艺术效果。

它是设计师思想的延伸,具有无可比拟的创新性。

在我国的传统手工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面料再造工艺。

如在我国已有4000年发展史的刺绣工艺,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刺绣是精美的特种工艺美术品。

以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为代表的四大名
绣” 以其精美的图案造型、精细的绣工和
多变的针法名扬海内外。

到了近现代,面料和服装设计人士也越
来越着于面料再造设计,在面料上做文章而
功成名就的设计师也绝非少数。

设计师吴海
燕曾说过,“服装设计师的工作,首先是从
图1 吴海燕“鼎盛时代”系列
织物面料设计开始的。

一块好的面料往身上一披,随便一个造型就是一件很好的时装。

经过二次设计的面料更能符合设计师心中的构想,因为它本身就已经完成了服装设计一半的工作,同时还会给服装设计师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创作激情。

”在为她捧回“兄弟杯”第一届中国青年服装大赛金奖的“鼎盛时代”系列中,传统丝绸在设计面料的运用功不可没。

(图1)
2.面料再造的表现手法
在服装面料再造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先了解材料的各种特性,如强韧性、伸缩性、抗皱性、悬垂性、耐磨性等。

不同特性的材质所形成的外貌特征、质地手感、服用性也是千差万别。

只有在全面地了解和比较后,才能有效地利用各种原材料,对其进行再处理,使其出现丰富的色彩感觉和视觉效果,展现出独特的新面貌。

服装面料处理常用方法:堆积、抽褶、层叠、凹凸、褶裥、褶皱等,多数是在服装局部设计中采用这些表现方法,也有用于整块面料的。

在面料小样的设计实践过程中,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不同肌理的制作手法,总结如下:
2.1 面料形态的增型处理
一般是用单一的或两种以上的材质在现有面料的基础上进行黏合、热压、车缝、补、挂、绣等工艺手段形成的立体的、多层次的设计效果。

如:点缀各种珠子、亮片、贴花、盘绣、绒绣、刺绣、纳缝、金属铆钉、透叠等多种材料的组合。

在下图2的实践中,笔者选用白色雪纺纱作为创意背景,之后穿红色的珠子形成短线的效果,后添加稍硬的金色织带做质感上的对比。

图3则是单纯的纱线和蕾丝花边的黏合使用。

图3 不同材质的黏合

2 增型处理:面料装饰珠子、金色织带
2.2 面料形态的减型处理
按设计构思对现有的面料进行破坏,如:镂空、烧花、烂花、抽丝、剪切、磨砂等,形成错落有秩、亦实亦虚的效果。

在图4中,笔者选用牛仔面料进行镂空设计,主题图案牛仔布和网眼纱及毛线黏合而成,背景以丙烯燃料涂出斑驳的效果,虚实得当。

图5则是单纯粗纤维面料的抽纱,追求简洁的视觉效果。

2.3 面料形态的钩编处理
各种各样的纤维和钩编技巧,如以不同质感的线、绳、皮条、带、装饰花边,用钩织或编结等手段,组合成各种极富创意的作品,形成凸凹、交错、连续、对比的视觉效果。

在图6中笔者使用牛仔布、缎带及毛线为创意素材,突出三者质感的对比,毛线的柔软、牛仔的粗犷、缎带的华丽很好地糅合到了一起。

图7为同一材料的编织,相同的材质,不同的颜色,搭配和谐。

图5粗纤维面料的抽纱效果
图7同质不同色的编织 图6多材质多颜色的编织 图4 面料镂空处理
2.4 面料形态的变形处理 变形处理代表性的手法是系扎法。

基本方法:用针挑起面料上确定的点,然后抽成一点拉紧后打结。

根据在面料上连线点的距离长短和连线点方向的变换,形成的图案可大可小,可连可断,并且耐水洗,不松散,这是一种独特的设计表现方法。

系扎法中不同的点连接可以形成不同的肌理外观,结合不同款式可以塑造多样的服装风格。

如图8-9所示
2.5 面料形态的综合处理
在进行服装面料再造设计时往往采用多种加
工手段,如:剪切和叠加、绣花和镂空等同时运
用的情况,灵活地运用综合设计的表现方法会使
面料的表情更丰富,创造出别有洞天的肌理和视
觉效果。

在图10中笔者用丝带和亮片,通过编
结,叠加,黏合等技法,创造出别样的效果。

2.6 新材料的综合处理
设计新思维在不断突破传统的纤维之间和类别
之间的界限,这使服装材料更具有时尚感。

新材料
新技术的使用是把握未来流行趋势的必然选择。

【1】笔者在图11中用纸巾染上不同颜色后,黏合在棉布
质地的背景上,仿佛营造出一幅风景画,意境悠长。

服装材料的再创造过程是多途径的,要想追求适宜的面料达到理想的设计理念,图8在面料背面做连接点,抽紧系扎
图9连接点设在面料正面,并在连接点 处钉珠装饰
图10丝带、亮片、金线多材质综合处理
图11 纸巾和面料的混合使用
设计师必须经过艰苦再创作过程,对空间多层次的研究,追求多维性视觉形象创造,对材料的质感和肌理的探索。

3 。

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对服装面料施以最合理的再造手法,必须遵循服装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法则,如:对称、均衡、对比、调和、节奏、比例、夸张、反复等。

但无论是何种形式美法则,都需要有度的控制。

3.1 局部设计使用
根据服装设计的理念定位,为突出或强调某一局部的变化,增强该局部面料与整体服装面料的对比性,而针对性地进行改局部的面料再造设计。

主要部位有:领部、肩部、袖子、胸部、腰部、臀部、下摆或衣服边缘部位等。

如在服装的领部、袖口部采用填充绗缝,使该部位变得立体、饱满,与服装的整体平整性形成对比。

瑞典的服装设计师Sandra Backlund对编织面料质感的把握,并把这种质感在服装局部的使用发挥到了极致。

设计师用镂空的织法赋予了毛线新的含义,在胸部腰部和领部等位置进行巧妙搭配,用纯手工的技法,编织出层叠的类似宫廷服饰褶皱效果和皮草的奢华质感,构筑起新的时尚空间。

在图13-14中是笔者所进行尝试,在裙摆、肩部、胸部等位置上做的局部面料再造设计。

3.2 在服装整体设计中的应用 对面料进行整体再造,强化面料本身的肌理、质感或色彩的变化,展示服装设计师对面料再造设计与服装设计两者之间的把握和调控能力。

该类服装以突出面料变化为主,款式相对较为简单。

图12 Sandra Backlund的作品图13-14再造面料服装局部的使用
代表的服装设计师日本的三宅一生的设计直接延伸到面料设计领域,他曾运用远古时代农民对面料的处理工艺,使服装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外形。

【2】他将日本宣纸、白棉布、针织棉布、亚麻等传统材料,应用现代技术,结合他个人的哲学思想,创造出各种肌理效果的织料,设计出独特而不可思议的服装,被称为“面料魔术师”。

由他开创的“一生褶”,展示了面料二次创意的无限魅力,至今仍是面料再设计的典范。

下图的设计单纯强调褶皱,服装的外形仅为简单的几何形,但却是意味深长的设计作品。

在图16中笔者在整件服装上缀满了大小不同的心形布质立体图案,具有无限趣味。

4.结语:
综上所述,面料再造作为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段和形式语言,表达了服装的内涵和外观。

设计师要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独特审美观和创作个性,创立自己的思维形象和表达方式,对面料再造的可行性及再造后在服装造型设计中的运用进行审视和探索,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注重对服装材料的开发和创新,把现代艺术中抽象、夸张、变形等艺术表现形式,溶于服装材料再创造中去,为现代服装设计艺术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这是现代设计师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庆珍.纺织品设计的面料再造[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2]朱远胜.面料与服装设计[M] 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8.11
[3]王府梅.服装面料的性能设计[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0:110—112.
[4]乔南.面料再造与服装风格的关系[J].天津纺织科技,2005(1):16—18.
图16 心形立体装饰在
服装整体设计中的使用图15 三宅一生的“一生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