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节理面,其起伏角i=10°,基本摩擦角φ1=35°,两壁岩石的内摩擦角φ2=40°, C=10Mpa ,作此节理面的强度线。
解:小)1tan(i +=φστ 大)2tan(φστ+=c
2. 岩体中有一结构面,其摩擦角︒=35s
φ, 0=s c , 岩石内摩
擦角︒=48e φ ,内聚力
MPa
c e 10=,岩体受围压MPa 1032==σσ,受最大主应力
MPa 451=σ,结构面与1σ
方向夹角为45度,问岩体是否沿结构面破坏?岩体是否破坏?
解: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方程为: σστ7.035tan =︒= 岩石的的抗剪强度方程为: 1011.148tan +=︒+=σστ
C
莫尔应力圆的中,结构面与1σ作用面夹角为45度,则该面上的应力状态为:
MPa 5.27245
102
3
1=+=
+=
σσσ MPa 5.172
10
452
3
1=-=
-=
σστ 该点(27.5,17.5)与结构面的抗剪强度的位置关系为:0.7×27.5=19.25>17.5即抗剪能力大于剪应力,岩体不从结构面破坏。
莫尔应力圆与岩石的的抗剪强度曲线的位置关系为:从圆心(27.5,0)向岩石的的抗剪强度曲线作垂线距离为:
5.17181
11.1105.2711.12
2
〉=++⨯=
d 距离大于半径,
所以岩体处于稳定状态。
3.在大理岩中,存在着一个与主应力1σ夹角为β角的节理面,节理面的摩擦角为φ,内聚力为0,求岩体沿节理面发生滑动的应力状态。
解:
方法1 用莫尔圆与抗剪强度曲线的位置关系如图:
2
)2180sin(2sin 3
131φβφ+--︒=- 得:)
tan(tan 31φββ
σσ+=
方法2:节理的抗剪强度曲线为:φσφστtan tan =+=c
与主应力1σ夹角为β角的节理面上的应力状态为:
)90(2cos 2
2
3
13
1βσσσσσ-︒-+
+=
)90(2sin 2
3
1βσστ-︒-=
将其带入得:
φβσσσσβσσtan )]90(2cos 2
2
[
)90(2sin 2
3
13
13
1-︒-+
+=-︒-
)2sin(2
sin 2
3
13
1φβσσφσσ+-=
+
得:β
φβσσtan )
tan(3
1
+=
4在大理岩中,已经找到一个与主应力
作用面成
角的节理面。
对原有节理面设
,摩擦角为
,问该岩体重新开始滑动需要的应力状态。
解:由图可知:沿节理面滑动的准则由OD代表,引起滑动
作用面成角的节理面
的应力状态由应力圆ADB表示。
与
对应于D点,
利用的关系得:
最后得:
作用面成角的节理面重新开始滑动所需的
上式就是与
应力状态;
在图(2-20)中,RQ代表完整岩石的剪破裂线,由图可知在DE范围内的截面,虽然超过了OD线,但是尚未达到RQ 线,故并未产生破裂。
5、有一组节理,其倾角为β,节理面上总应力状态下的凝聚力为
c,内摩擦角为iϕ,孔隙水压力w p,岩体内大主应力为
j
垂直方向,试推导节理面上达到极限平衡时所满足的公式。
解:j C ϕστtan +≥ 将βσσσσσ
2cos )(2
1
)(213131-++=
βσστ2sin )(2
131-=带入得:
j j j j c ϕβϕβσβϕβσcos )cos(sin )sin(cos 31+-+-≥0
w p +=1'1σσ w p +=3'3σσ 代入上式求
p w
6、体内有一组节理,其倾角为β,节理面上的有效凝聚力为
j c ,有效内摩擦角为i ϕ,孔隙水压力w p ,岩体内大主应力为
垂直方向,设水平面夹角 50=β, 35=j ϕ,100=j c kPa ,垂直
应力1000=y
σkPa 。
在这岩体内开挖一个洞室,必须对边墙施
加150kPa 的水平压力才能使边墙稳定,试推算节理面上的孔隙水压力w p 。
解: :j C ϕστtan +≥ 将βσσσσσ
2cos )(2
1
)(213131
'-'+'+'=
βσστ2sin )(2
1
3
1'-'=带入 w w p p -=-='100011
σσ 1503='σ带入 7、证明单轴抗压强度ϕ
N c R C 2=。
解: 在公式
ϕ
ϕσσN c N 231+=中,当03=σ时,c R =1σ
ϕN c R C 2=
8、某种岩体中存在一个与最大主应力1σ方向夹角为β的裂隙面,已知该裂隙面的内摩擦角为j φ、内聚力为cj ,试求岩体沿着该裂隙面滑动破坏的极限应力状态。
解:()
()j j i j c ϕβϕβσβϕβσcos cos sin sin cos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