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教改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育局工作要求,围绕本年度学校工作要点,以教育教研质量提升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研常规管理和各科教学研究活动,继续推进“有效教学”研究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振奋精神,锐意进取,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全体校委会成员、教科室工作人员、教研组长
三、重点工作
推进教研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立足课堂教学,强化教研常规管理与指导;主抓各类活动,加快课题研究步伐;加强考试研究,促进教学评价科学化。
四、工作措施
(一)各教研组组长制定好教研教改工作计划一式两份,交分管校长、教科室主任审核签字后交一份到教科室存档。
每学年每个教研组活动不得少于8次(包括计划讨论、公开课、教材研究、教法教研、教改研究等),其中公开课不得少于4次,其中至少1次必须为全校性的公开课活动.每次教研活动前必须报告教科室,并记录在《教研活动记录表》上。
每学期末交分管校长、教科室主任审核签字后交教
科室统计考核并归档。
同时,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参加教研活动不得少于16次,并做好记录。
每次活动严格考勤,做好记载,教研组组内活动由组长负责考勤,学校教研活动由教科室负责考勤。
期末教科室对每位教师做出考核。
每学期末学校将根据教研组及组员考核情况,对完成任务的教研组每组a元/期下拨教研经费,再按每期下拨人头差异经费:一等b元/期/人、二等c元/期/人、三等d元/期/人。
(二)公开课活动资料要求:公开课教案、评课记录(讨论记录)、授课教师的课后总结。
(三)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促进教研队伍建设上台阶,实现教师素质提高新跨越。
1.继续加强关于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继续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理论、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及课程改革精神;
(2)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县各级培训。
(3)组织教师参加“点菜式”。
每学期由学校组织一次专家讲座。
2.组织学习新教改理论及新学期课程内容,开展学习体会交流,积极撰写学习心得,推广学习经验。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改要求,使每位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新的新课改的理念、目标、原则、内容编排及实施建议;
(2)鼓励教师相互听课、课堂开放,互相学习;鼓励青年骨干教
师主动承担各级研究课题,起到示范和研究的效果。
3.完善新老教师结对制度。
所有教师由学校统一安排,一一结对,老教师培养青年教师,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实现以老带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加强与兄弟学校教研部门的联系,走出去学习教研“真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四)立足课堂教学研究,以落实课堂教学常规为抓手,加强教研常规的管理,以研促教。
1.积极开展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方式的研究,教研组开展再学习再讨论活动,通过反思交流,加深对教研常规的理解,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
2.完善学校教研常规的各项督导检查机制,开展教学设计、教育叙事、备课笔记,教学论文等评比及展示活动,及时传递教研信息,促使教师自觉地将教育理论与教研实践和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思考,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不断提升科研成果的质量。
3.开展评选先进教研组活动。
督促各教研组建立教研常规管理档案,做到事事有方案、件件有落实,期末进行检查评比。
4.坚持以教研促教学,用集体智慧解决教学中问题为工作思路。
教师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努力做研究型教师。
(五)以课改、课题为中心继续抓好学校公开课、集体备课等常规教研工作。
1.进一步落实备课制度,继续抓好公开课、集体备课等工作。
各教研组要积极组织集体备课,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教研组长做好每次的小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作为学期末学校检查的一项重点内容。
2.通过反复听评课的磨练,奋力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力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3.切实发挥教研组组长的职能作用,要求各教研组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教师要强化课改科研的意识,科科有研究课题,人人有科研任务,要通过科研提升教师的认识水平与研究能力,使教师在实践与理论的对接中逐渐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
抓好各级课题研究项目并按时结题。
4.继续探索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广泛开展探究性学习和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践。
(六)加强校本研修管理,落实校本教研活动制度和评价制度。
1.大力开展以学校为本位的教学研究,实行教研组长分科负责制,文化课应逐步建立以校为本的“学校-学科-备课组”三级教学研究网络制度,专业课同学科也应逐步探索集体备课。
2.继续组织教师根据学校实际开展教研活动,突出校本教研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发展的引领作用。
3.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优势,开展教研片联动的校本教研活动。
(七)积极组织参加县、市有关部门举办的教学比赛活动,打造教
学骨干,实施典型带动。
1.发挥现有“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形成辐射带动效应。
2.全面落实“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培养、推评计划。
重点培养部分学科骨干,满足当前教学需要。
3.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学科研讨工作和教学比赛,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优秀教案(学案),制作课件,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广泛开展校际合作,打破区域界限,发挥教师资源优势,(八)加强考试研究,做好质量分析、成绩跟踪、提优补缺。
高考毕业班考试研究是重中之重。
协助教务处做好周考、月考、期中(末)质量检测,强化质量监控,优化成绩分析,特别是毕业班。
充分利用考试的检测、诊断、激励功能,更加有效地指导教学。
(九)突出“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的课改基本理念,推进具有本校特色的教研评价体系的改革,逐步构建起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有利于调动全体教职工工作激情的公平、公正、合理的教研评价体系。
学校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