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过关检测第一章走近细胞一、从生物圈到细胞4、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是。
血液属于层次,皮肤属于层次。
5、植物没有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看作层次,又可看作层次。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物像移至;2 、转动,换上高倍镜;3、调节和,使视野亮度适宜;4 、调节,使物像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
2、高倍镜:物像,视野,看到细胞数目。
低倍镜:物像,视野,看到的细胞数。
3、物镜:螺纹,镜筒越,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螺纹,镜筒越,放大倍数越大。
4、视野中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关系(1)在一条线上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2)在整个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5、移动视野中的物像:物像在视野的哪个方向,玻片向哪个方向移动。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1、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和,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如等;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2、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如等。
五、细胞学说 1、创立者:3意义:揭示了,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常见种类有___种,特点是:①含量最多的1种是_ ;②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种类________;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③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______。
可分为___________(如_____ ____等)和 (如______ 等)。
作用:①组成细胞的成分,如_______等主要元素,占______,按鲜重看,含量比例由高到低是_______ ____其中最基本的是_____②构成化合物,③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6、糖类是细胞的主要________物质,动植物共有的单糖是__ ______ ,其中核糖和脱氧核糖分别主要位于细胞的_____和___ _____。
根据糖类是否能分解及分解成单糖的数量分为:、、。
植物细胞中的二糖和多糖分别是和,动物细胞中的二糖和多糖分别是和。
组成DN A和RNA的单糖分别是和。
附:二糖与多糖的水解产物: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纤维素→糖原→7、脂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脂肪是生物体的。
磷脂是组成和的重要成分。
固醇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主要是对维持正常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起_______________作用。
8、蛋白质的多样性的成因有、、 _和,因而功能具有多样性,氨基酸经_______方式形成多肽,再加工成有特定空间的蛋白质。
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根据R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氨基酸。
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个水分子,形成个肽键,至少存在个—NH2和个—COOH,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氨基数(或羧基数)=数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2)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如:;(3)运输载体,如:;(4)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5)免疫功能,如:。
9、核酸分两种,即____ ____和_____ ___,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和。
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化学元素组成:等。
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1)、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2)、试剂:混合染色剂注意事项:盐酸的作用:。
现象: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D NA染成色,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色。
结论:DNA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此外,在和中也有少量的分布。
RNA主要存在于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10、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__ __;而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__ _____,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的重要储能物质是。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4、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______ 。
在分泌功能旺盛的细胞中,___ ___、______、__ ____细胞器发达、数量多,除小泡外,与分泌活动有关的非细胞器结构是______ ______。
原核和真核细胞中都具有的细胞器是,只分布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
与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壁形成有关细胞器是,与动物细胞分裂方向有关的细胞器是__ ____;调节成熟植物细胞的内环境和渗透压的细胞器是_ __。
与植物体的颜色表现有关的细胞器是_ _____。
高等植物细胞与高等动物相比特有的结构是_____ ______________ 。
5、真核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包括核膜、____ __和____ __,核膜上有_ _____,它是大分子的通道,核仁与形成有关。
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___ __ 的场所、是___ _ __和_ _____的控制中心。
DNA的载体有。
染色质:细胞核内容易被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和组成。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6、细胞的完整性:细胞只有保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7、判断原核和真核细胞的标准主要是。
常见的原核生物有,其中最小的是,它不同于其它原核生物的是。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是,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但不利用光能的是。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一、渗透作用: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②。
(2)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内因:外因:三、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酶与ATP、代谢类型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________的________。
酶大多数是______,少数是______。
4.ATP的中文名称是, ATP普遍存在于__ ___中,分子简式写成_____ ___,其中A代表___ _,P代表_____ _,—代表_ ____,~代表___ _____。
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________,但是ATP在细胞内的____ ____是十分迅速的。
细胞内ATP的含量总是处于_______ 中,这对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6.ADP和ATP的相互转化,反应式:三、光合作用1、右图示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1 2 3 4(2)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主要有和两大类,它们的功能是。
2、叶绿体中的色素:①分布:________________。
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几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光,包括________(呈________色)和________(呈________色);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光,包括________(呈________色)和________(呈________色)。
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如丙酮、酒精等)。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过程:(见书P61)(3)、结果: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自上而下:胡萝卜素(橙黄色)最快(溶解度最大)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 (蓝绿色)最宽(最多)叶绿素b (黄绿色)最慢(溶解度最小)(4)、注意:丙酮的用途是;层析液的的用途是;二氧化硅的作用是;碳酸钙的作用是;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3、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b、ATP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向:。
c、NADPH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走向:。
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_______b、_____:2C3+[H]+ATP→(CH2O)+C5③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a、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上,暗反应在中。
b、条件:光反应需要,暗反应需要。
c、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暗反应发生。
d、能量变化:光反应中,暗反应中_____________ __。
c、联系:光反应产物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过程(图解):4、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
其中在矿质元素对光合作用的作用有:N是______________ _;P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上起重要作用;K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光合作用的意义主要有:为自然界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维持大气中________含量的相对稳定:此外,对________具有重要作用。
6、光合作用发现史:(1)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指出:植物可以。
(2)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
填写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的有关内容:①取大小、长势相同的甲、乙两植物,在______处理24小时,使叶片中的________耗尽:②向甲植物提供充足的光照,乙植物________(作___ _____),保持其它培养条件相同:③几小时以后,分别将甲、乙植株上的叶片摘下。
用___ _____隔水加热,脱去________:再用清水冲洗后,用________检验是否有淀物产生。
④实验现象:甲叶片________,乙叶片不变蓝。
③实验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
(3)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证明: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4)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鲁宾和卡门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
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光合作用相对强度的三种表示方式:O2释放量;CO2吸收量;植物质量(有机物)增加量。
(1)、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速率。
阳生植物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一般都高于阴生植物。
(2)、光的颜色(光质)(3)、二氧化碳浓度(CO2饱和点和补偿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占空气体积的0.033%左右。
(4)、温度的高低。
一方面可以直接影响光合作用中各种酶的活性、光合结构,还通过影响其它相关的代谢活动(如水分散失,气孔开闭等)而影响光合作用。
不同植物对温度反应不同,一般最适温度在25℃。
(5)、矿质元素 N、Mg、Fe、Mn、Cu、P、Cl等直接影响酶、ATP、NADPH和叶绿素的生物合成,从而直接影响光合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