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规范学习一、《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建筑气候区划标准《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 50178—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室内热环境热舒适度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影响住宅室内人体热感受的环境因素总称,由干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和平均辐射温度综合表征。
居住建筑采暖、空调室内设计温度及换气次数标准及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室内热环境标准区别。
☐节能设计指标50%含义1)与基础全年能耗比较:传统建筑围护结构(参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条文说明1.0.3),保证舒适度,采暖、空调能耗比分别为1、2.2(实际计算采暖、空调能效比取1.9、2.3),并补充室内照明及其他得热。
2)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能耗范围区别:全年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
3)向外散失的总热量中,居住建筑约70~80%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向外散失;约20~30%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向外散失。
单层住宅建筑各部分的能耗比例:屋面30%、外墙16%、地板16%、门窗及空气流通20%、内墙及其他消耗18%。
多层住宅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中,外墙约占23~27%,窗户23~25%,楼梯间隔墙6%~11%,屋顶7%~8%,阳台门下部2%~3%,户门2%~3%,地面2%。
4)建筑物能耗大类排序:空调——热源——照明——插座——电梯——停车场——厨房——…☐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1)与气候适应性原则:充分利用良好的气候条件(如自然通风利用,建筑朝向选择等),消除、消弱恶劣气候影响(如上海地区重视隔热,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空调能耗比ERR等)。
2)整体性原则:从建设的全过程考虑,以酝酿出整体性的解决方案,满足用户需求、合适利用资源并符合管理要求,从项目规划、立项阶段就入手。
3)综合性原则:通过对建筑物能耗和用能特点的综合性分析,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节能设计,而非实施单项节能措施或技术。
4)性能性原则:节能设计是提高建筑物使用性能的必要组成部分,而非为节能牺牲其它性能的要求。
☐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法规定性设计简单易行,易于对典型地域、平面、技术、材料建立数据库,较适合方案阶段。
但不利于优化设计,不利于运用新技术和发挥建筑师创造性。
性能化设计可以直接关注设计的根本目标,可以综合工程各方面具体条件优化设计,有利于新技术运用和提高设计质量。
需模拟运算(如运用CHEC软件)。
☐通风换气与建筑朝向冬季和夏季白天,新风量对建筑节能有负面影响;过渡季节和夏季夜晚,有效地利用室外新风,会对建筑节能有明显的正面效应。
有效利用通风远比单纯地限制新风换气次数更有意义。
可通过以下措施组织风压通风来改善室内环境。
1)建筑朝向的选择为了组织好自然通风,应使房屋朝向尽量靠近夏季主导风向,即偏东南或南。
其实从夏季减少接受太阳辐射这个角度来说,南北向也是最合理的。
2)建筑群布局在建筑物背风面和高层建筑下部迎风面都会形成涡流区,若另一幢房处在这个区域,则很难形成有效自然通风。
因此首先要控制房屋间距,可采用错列式和自由式布局做到有较好日照和通风。
3)房间开口和平面布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才能组织穿堂风。
进风口与出风口错开一些,对流面积大些;开口大小宜为地板面积的l5~25%,进风口宜比出风口大。
主要用房安排在迎风面,尽量利用楼梯间等辅助空间增加开口面积。
4)利用环境组织通风利用绿化、坡地、水景等可显著降低房屋周围空气温度、减少太阳辐射,对周围风场也可起到导流和阻挡作用。
☐体型系数(强制性条文)体型系数与建筑节能关系:体型系数每增大0.01,耗热量指标约增加2.5%。
降低体型系数方法:1)减少建筑面宽,加大建筑进深;2)增加建筑物层数;3)加大建筑物长度或增加组合体;4) 建筑体型不宜变化过多。
节能计算中涉及的面积和体积含义见JGJ134附录B 。
☐ 窗墙面积比(强制性条文)对比上海标准《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T08-205-2000第5.2.7条“不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
JGJ134对窗墙面积比未提出各朝向对应限制,通过改善外窗传热系数及遮阳措施等综合达标。
可控制西(东)向、放宽南(北)向窗墙面积比要求,提高外窗热工性能。
☐ 外窗及阳台门气密性指标(强制性条文)☐ 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强制性条文)☐ 围护结构(《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应用技术规程》DG/TJ08-206-2002)外墙1) 当K 值满足要求,但D 值不满足要求时,验算隔热设计要求(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和夏季室外计算条件下,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θi ·max 不应大于36.1℃。
)2) 当热桥部位尺寸与规程附录B 图B .0.2有较大差异时(如短肢剪力墙结构、异形柱框架结构等),或设计建筑物各朝向窗墙面积比的平均值大于0.31时,应按设计建筑物一个有代表性楼层外墙各部位的实际构造尺寸计算外墙的Km 值。
3) 本市几种单一材料外墙在符合当建筑物各朝向窗墙面积比的平均值不大于0.31时的情况,其主墙体部位传热系数Kp 、热惰性指标D 以及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Km )可按规程附录C 取值。
4) 外墙节能可采用复合保温墙体、墙体自保温。
复合保温方式应以外保温和内保温为主,在可能条件下宜采用外保温。
外墙外保温外墙外保温适用于以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多孔砖、钢筋混凝土或粘土多孔砖等材料为基层的外墙。
当基层墙体为灰砂砖、粉煤灰砖、硅酸盐砌块或基层表面附着力有疑问时,应按有关外墙外保温现行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粘结胶浆的基层附着力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外墙外保温构造层次及组成材料及最小应用厚度见表4.2.3及表4.2.4。
详细可参照JGJ144-200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外墙内保温可采用硬质建筑保温制品内贴以及保温层挂装等做法。
外墙内保温浆体材料不得用于大城市民用建筑外墙内保温工程。
可用于外墙内贴的硬质建筑保温制品有硬质矿棉板、石膏玻璃棉板、水泥聚苯板、砂加气块、泡沫玻璃保温板以及有硬质面板复面的水泥聚苯板等,材料的基本性能应符合表4.3.6。
不同基层外墙对硬质建筑保温制品的选用与厚度应符合本规程附录E表E。
外墙内贴硬质建筑保温制品的构造层次为粘贴层、保温层和护面层(图4.3.7)。
护面层材料应与保温制品配套。
外墙内侧面保温层挂装由龙骨、保温层和硬质面板组成,其构造如图 4.3.8。
保温层可采用硬质矿(岩)棉板、矿(岩)棉毡或其它性能良好的适用材料。
保温层挂装做法的保温层热阻(R)和热惰性指标(D)值可按表4.3.10取值。
不同基层外墙保温层挂装做法的保温层用料与厚度应符合本规程附录E表E。
外墙自保温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砌块和外墙板)以及其它能满足K m、D要求的轻质混凝土制品或复合制品。
用于单一材料外墙(低层建筑或填充墙)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采用B05级或B06级,其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计算值可按表4.4.1取值,墙体的平均传热系数(K m)和热惰性指标(D)可按本规程附录C表C采用。
分户墙分户墙采用下列墙体材料,可不采取保温措施:1)砌体厚度不小于190mm的双排孔或三排孔混凝土小砌块以及双排孔或多排孔混凝土多孔砖;KP1型粘土多孔砖;2)厚度不小于100mm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或墙板;3)热阻值不小于0.28 m²·K/W的其它材料墙体。
屋面1)当K值满足要求,但D值不满足要求时,验算隔热设计要求(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和夏季室外计算条件下,屋面的内表面最高温度θi·max不应大于36.1℃。
)2)坡屋面分为瓦材钉挂型和瓦材粘铺型以及有无细石混凝土整浇层等四种构造类型,四种类型坡屋面本身的热阻(R)、传热阻(R0)和D值以及为满足节能要求应由保温层补充的热阻(R b)和热惰性指标值(D b),可按表4.7.2采用。
提供了坡屋面保温构造参照图集、保温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及对应四种类型的最小应用厚度。
3)平屋面的建筑找坡可采用轻集料混凝土(如陶粒混凝土等)、水泥加气混凝土碎料(1:8)或憎水膨胀珍珠岩制品等材料实铺。
三种材料找坡层的热阻(R)和热惰性指标(D)值可按表4.8.1取值。
平屋面正置式保温可选用的保温材料有膨胀聚苯板、高密度膨胀聚苯板、挤塑聚苯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石膏玻璃棉板、胶粉聚苯颗粒屋面保温浆料、水泥聚苯板、泡沫玻璃保温板等,其最小应用厚度应满足表4.8.5要求。
倒置式保温平屋面的保温层材料应采用挤塑聚苯板,有关应用性能(如吸水率、压缩强度等)与挤塑聚苯板接近的材料(如泡沫玻璃保温板、硬质聚氨酯保温板等)经工程试用检验认可也可应用。
其保温层的最小应用厚度同正置式保温平屋面。
在可能条件下平屋面应优先采用倒置式保温。
倒置式保温平屋面应在保温层上面设置保护层和隔离层。
楼板楼板保温层可设置在楼板上表面(正置法)或楼板底面(反置法),对楼层间楼板、底部自然通风(地下室外墙有窗或通风口)的架空楼板及底部不通风(地下室外墙无窗)架空楼板三种不同楼板保温做法选用按表4.9.4取值。
对铺设有木搁栅和木地板的全装修住房,楼层间楼板(包括底部不通风架空楼板)可不设置保温层。
外窗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宜过大。
在建筑物外窗设计中,同一朝向外窗的窗墙面积比可取其平均值。
外窗应用应以单层窗为主,并根据要求的传热系数指标选用不同的窗框材料与不同的窗玻璃组合。
外窗的传热系数可参照表4.10.3取值,工程用窗的传热系数应根据经计量认证的质检机构提供的检测值采用。
户门提供了户门的可取做法。
1)双层金属门板,中间填设15~18mm厚玻璃棉板或矿棉板(毡);2)木或塑料的夹层门,空气间层厚度不小于40mm,内衬钢板;3)阳台门的不透明部分(门心板)采用双层中空塑料板(空气间层厚度不小于40mm);4)其它能满足传热系数要求的保温型户门。
节能综合指标(强制性条文)二、《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基本规定设计与施工1) 设计选用外保温系统时,不得更改系统构造和组成材料。
2) 外保温复合墙体的热工和节能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保温层内表面温度应高于0℃;外保温系统应包覆门窗框外侧洞口、女儿墙以及封闭阳台等热桥部位。
对于机械固定聚苯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考虑固定件、承托件的热桥影响。
3) 对于具有聚苯板薄抹面层的系统,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 3mm 并且不宜大于 6mm 。
对于具有厚抹面层的系统,厚抹面层厚度应为 25mm 至 30mm 。
4) 应做好外保温工程的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确保水不会渗入保温层及基层,重要部位应有详图。
水平或倾斜的出挑部位以及延伸至地面以下的部位应做防水处理。
在外墙外保温系统上安装的设备或管道应固定于基层上,并应做密封和防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