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IS课程作业

GIS课程作业

《GIS技术及应用》公选课课程作业作业分:平时分:综合分:学号:姓名:班级:2013.11.5GIS技术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近些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在资源与环境应用领域中,它发挥着技术先导的作用。

GIS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管理具有空间属性的各种资源环境信息,对资源环境管理和实践模式进行快速和重复的分析测试,便于制定决策、进行科学和政策的标准评价,而且可以有效地对多时期的资源环境状况及生产活动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比较,也可将数据收集、空间分析和决策过程综合为一个共同的信息流,明显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及保障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GIS发展简史地理信息系统起源于北美。

世界第一个运行性地理信息系统是在1963年加拿大土地调查局为了处理大量的土地调查资料,由测量学家R.F.Tompkins提出并建立的。

同一时期美国哈佛大学的计算机图形与空间分析实验室,建立了SYMAP系统软件,竭力发展空间分析模型和制图软件。

但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水平不高,存贮量小,磁带存取速度较慢,使得当时的GIS更多的只是计算机辅助制图色彩,地学分析功能极为简单。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软硬件迅速发展,特别是大容量存贮功能磁盘的使用,为地理空间数据的录入、存贮、检索、输出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使GIS朝实用方向迅速发展。

美国、加拿大、英国、西德、瑞典、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许多不同专题、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各具特色的地理信息系统。

如美国地质调查局建立了50多个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地理、地质、地形和水资源等领域空间信息的工具,典型的有GIRAS,用于处理、分析全国范围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制图的空间数据。

20世纪9O年代,GIS已成为确定性产业,投入使用的GIS系统,每2-3年就翻一番。

GIS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愈来愈多的国际性会议、学术刊物以GIS为主题,它已成为人们规划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工具。

2.GIS技术的应用2.1物流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

国外公司已经开发出利用GIS为物流分析提供专门分析的工具软件。

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

2.1.1车辆路线模型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辆车,每辆车的路线等。

2.1.2网络物流模型用于解决寻求最有效的分配货物路径问题,也就是物流网点布局问题。

如将货物从N个仓库运往到M个商店,每个商店都有固定的需求量,因此需要确定由哪个仓库提货送给那个商店,所耗的运输代价最小。

2.1.3分配集合模型可以根据各个要素的相似点把同一层上的所有或部分要素分为几个组,用以解决确定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等问题。

如某一公司要设立X个分销点,要求这些分销点要覆盖某一地区,而且要使每个分销点的顾客数目大致相等。

2.1.4设施定位模型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

在物流系统中,仓库和运输线共同组成了物流网络,仓库处于网络的节点上,节点决定着线路,如何根据供求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经济效益等原则,在既定区域内设立多少个仓库,每个仓库的位置,每个仓库的规模,以及仓库之间的物流关系等问题,运用此模型均能很容易地得到解决。

2.2土地资源GIS技术最初在土地资源开发与管理上的应用主要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图件和属性数据的存储、查询等管理工作等,基本上没有数据的空间分析及其它决策功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土地科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了土地评价工作(土地的适宜性或多宜性评价、土地的生产潜力评价、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城市地价评估、耕地地价评价等);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多目标规划);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现状分类与制图;以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动态监测。

为了查清我国的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国务院于1984年正式布置开展全国土地资源调查。

此次调查历时15年,采用以航空为主、航天为辅的遥感技术,结合大比例尺地形图,实行全野外调查。

在土地利用图件编制、数据量算汇总与空间分析等方面,GIS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土地资源详查,初步摸清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家底,为全国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与管理提供了的科学基础。

从1996年开始,国家科委、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农业部实施“全国基本农田保护与监测”工作。

GIS成为全国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数据库建设的核心支撑技术,主要用于管理与分析矢量数据(土地利用年度变化信息)、栅格数据(遥感影像、DEM等)和属性数据。

在国土资源部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和实施方案的部署和安排下,以1:1万比例尺为主的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工作于1999年9月在数字国土工程中立项,1999年10月正式启动。

其中GIS 技术在数据库管理与数据挖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3环境资源资源环境管理的内容包括资源环境状况、动态变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合理性评估、监督、治理、跟踪等方面。

由于资源环境的空间和时间的非均匀性,利用以空间信息管理及分析为主要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对资源环境进行管理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有效管理。

国外GIS在资源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有着成功的经验,加拿大于20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用GIS进行土地与其他基础设施的管理,美国、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也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展了GIS在土地、林业、生物资源等方面管理业务中的应用。

我国GIS在一些资源环境管理领域已得到了应用,如林业领域已经建立了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荒漠化监测地理信息系统、湿地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等;农业领域已经建立我国土壤地理信息系统、草地生态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等;水利领域的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各种灌区地理信息系统、全国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等;海洋领域的海洋渔业资源地理信息系统、海洋矿产地理信息系统等;土地领域建立了土地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环境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3.主要问题GIS技术在环境资源领域取得进展的同时,不可否认GIS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数据来源与数据质量难以保证(数据来源广泛,但数据质量不高)。

资源与环境问题涉及土壤学、环境学与地理学等各个学科领域,其影响因素复杂,需要数据量大且要求质量高。

然而由于仪器设备以及人力物力的限制,许多数据难以获取。

而且现有数据也往往由于数据来源不一、数据格式各异、年代不同等原因造成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数据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数据格式不一,使各地区的数据难以共享,严重影响了GIS的应用。

同时,地理信息系统最基本特点是每个数据项都有空间坐标,而传统的人工采集与野外调查数据空间定位能力差,并且往往以点代面,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各种误差。

因此数据来源与数据精度一直是GIS技术真正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一个“瓶颈”。

应用水平低,资源环境管理型地理信息系统,还停留在简单的资源浏览查询、制图及简单的分析水平,而真正意义上以资源环境合理配置、决策支持方面的专业应用系统仍十分缺少;GIS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管理者的认识水平、基础数据、模型方法欠缺等方面的限制,使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在资源环境管理没有发挥效益;标准规范不统一、数据共享程度低,由于资源环境管理的专业性比较强,在相应GIS建立的过程中技术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元数据标准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使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难以共享;集成化程度低,许多资源环境管理GIS功能相对单一,系统结构开发性差,没有实现与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信息的集成应用,难以满足现代资源环境管理相集成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的需要。

4.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GIS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GIS发展的动力一方面来自于日益广泛的应用领域对GIS不断提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为GIS提供了先进的工具和手段。

GIS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它在信息领域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4.1 GIS与Internet相结合Internet技术的迅速崛起和在全球范围内应用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高效的全球性信息发布渠道。

这一技术正在以很快的速度进人每家每户。

Internet为GIS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Internet出现不久,GIs界已经开始着手进行以Internet为手段发布和展示地理数据。

Internet已成为GIS新的操作平台,它改变了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传输、发布、共享、应用和可视化等过程和方式。

Internet与GIS 结合成Internet GIS,是GIS软件发展的必然趋势。

Internet GIS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在Web上的GIS,它在Internet上能够让全球用户使用全球范围内地理信息数据的地理信息系统。

当前Internet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膨胀发展,WWW所具备的图形用户环境、用户查询、实时数据库获取和数据展示等功能,为根据用户请求通过WWW实现交互式制作和展示地图数据提供了可能。

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将GIS引入Internet世界,使GIS充分利用和发挥Internet的优势,就成为GIS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4.2 GIS与数字城市GIS、RS(Remote Sensing,遥感)和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构成了空间信息技术的主要部分,即通常所说的3S技术,其中GIS技术是核心技术。

城市是人类活动最活跃的环节,GIS技术的应用集中体现在城市应用中。

近2年来,数字城市已经成为国内信息化的热点问题,而且还有持续升温趋势。

而以GIS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是数字城市的核心应用技术,它与无线通信、宽带网络和无线网络日趋融合在一起,为城市生活和商务活动提供了一种立体的,多层面的信息服务体系。

数字城市建设包括4部分内容,即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公众信息服务。

而GIS应用贯穿上述4个部分和各个层面,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到政府空间数据共享、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以及基于网络的公众地理信息服务,GIS都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从具体的应用来说,GIS已经广泛应用于构成数字城市的众多行业,如城市规划、城市地下管网、电力、电信、公安、消防、急救等等方面。

4.3 GIS与人们的生活近几年来,随着GSM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GIS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展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集成GIS、GPS、GSM的技术已开始广泛应用于车辆安全防范系统和调度系统,为人们提供车辆反劫防盗、报警、道路指引、医疗救护以及在此系统平台基础上扩展各种电子商务增值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