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磨煤机标准化

磨煤机标准化

磨煤机()检修电厂工作联络人:外委工作负责人:工作人员:开工时间:结束时间:一、检修作业交底卡(见附件1)二、物资及资料准备1、工具及仪表见附件22、备件见附件33、材料见附件44、安全质量计划见附件55、检修报告见附件6三、检修程序1、开工准备工作□1.1、办理检修工作票。

□1.2、办理一级动火工作票。

□1.3、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围栏,确定工作区域,并将枕木和胶皮摆放好。

□1.4、检修工具和专用工器具运至检修现场。

□1.5、办好工作票后联系仪电维护人员拆线。

□1.6、由工作联络人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承包单位工作负责人作适当补充,所有工作人员都清楚交待内容后,彻底清理现场卫生。

□1.7、现场卫生经工作联络人许可后下达开工令。

2、筛钢球□2.1、装盘车□2.2、在磨煤机大罐底部架好钢架并架好百分表,启动顶轴润滑油站,检查磨煤机两端大瓦顶升状况并记录填表1。

□2.3、倒钢球□2.3.1、将磨筒体人孔门转至合适位置,并搭好脚手架,用S24的梅花扳手将磨煤机两端分离器上的人孔门打开。

□2.3.2、用S46的套筒扳手将人孔门上的衬瓦螺栓拆下,并将拆下的螺母保存好。

□2.3.3、用S29\S30的梅花扳手将人孔门的紧固螺栓拆下,小心将人孔门取下,并将拆下的螺栓放好。

□2.3.4、将人孔门衬瓦取出放好,并将衬瓦螺栓保存好,清理人孔门。

□2.3.5、进入磨煤机筒体检查钢球分布情况及钢球量,并记录,填表5。

注意:进入筒体前应先用小动物进行试验。

□2.3.6、将磨煤机大罐底部的压缩空气管及油管做好防砸保护措施。

□2.3.7、联系运行人员启油站,转盘车,开始倒钢球。

□2.3.8、清理并筛选钢球。

□2.3.9、倒完钢球后将磨煤机筒体人孔门转至底部。

□2.3.10、检查磨筒体内部各间隙情况,并记录,填表5。

3、对磨□驱动端/□非驱动端轴瓦进行翻瓦检查□3.1、安装磨煤机大罐顶升装置。

□3.2、拆除磨煤机轴瓦的附件。

□3.3、将倒链挂好,拆除轴瓦上盖,检查耳轴表面有无划痕和毛刺,并测量耳轴与轴瓦的轴向及径向间隙。

□3.3.1、驱动端耳轴检查结果:非驱动端耳轴检查结果:□ 3.3.2、驱动端瓦口间隙推力间隙A B C D A B C D非驱动端瓦口间隙膨胀间隙A B C D A B C D注:磨驱动端轴瓦的推力间隙最好是前后相等,均为0.39mm左右。

磨非驱动端轴瓦的膨胀间隙:大罐侧为12.7mm,分离器侧为3.2mm(见图:79-7411-5-700)□3.4、将大罐顶起约4.00~6.35mm,紧好螺旋保险。

□3.5、将大瓦从球面座拉出。

□3.6、对旧乌金瓦漏点检查并进行修复。

□3.6.1、旧瓦漏点检查记录:□3.6.2、旧瓦漏点处理状况:□3.7、如果旧瓦无法修复则得对新乌金瓦外观检查并做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压力为0.6Mpa,持续5min应无渗漏记录,也可用压缩空气进行风压试验。

□3.8、主轴乌金瓦刮研。

主轴乌金瓦的刮研应符合下列要求:A、主轴承垂直中心线两侧45度区域内沿轴承整个宽度方向必须至少有80%的接触面,在顶轴油槽的周围要求有100%的接触面以确保润滑油的正常密封。

B、轴承瓦接触面必须为面接触。

□ 3.9、将乌金瓦复位。

□3.9.1、将耳轴及轴瓦清理干净后翻下轴瓦。

□3.9.2、在耳轴上淋上润滑油后落大罐。

□3.9.3、测量各间隙。

□3.9.3.1、瓦口及膨胀间隙驱动端瓦口间隙推力间隙A B C D A B C D非驱动端瓦口间隙膨胀间隙A B C D A B C D□ 3.9.3.2、主轴承两边的制动器到下部球铸体的间隙轴瓦径向(1.59<δ<3.175)周向(0<δ<1.59)驱动端A、B侧C、D侧A、B侧C、D侧非驱端A、B侧C、D侧A、B侧C、D侧□ 3.9.3.3、轴瓦外球面与球面座之间的间隙驱动端非驱动端A B C D A B C D□3.10、罐体就位。

□3.11、启油站,将顶轴/润滑油管路中的金属碎屑排除,恢复大瓦附件。

□3.12、恢复轴瓦上盖。

□3.13、拆除大罐顶升装置。

□3.14、联系油务班及化学油组人员对磨煤机润滑油进行化验,油质不合格则更换,并彻底清理油箱,处理粗滤网处的漏点。

□3.15、更换磨油站的2个粗滤芯及2个细滤芯。

□3.16、联系运行人员,启动顶轴润滑油站,检查润滑油系统各仪表参数,特别是油管路在支架处有无松动及油管路是否磨破,必要时将油管路更换。

□3.17、在磨煤机大罐底部架好钢架并架好百分表,联系运行启动顶轴润滑油站,检查磨煤机两端大瓦顶升状况并记录填表1。

4、减速机内部检查及轴封更换、检查修理小齿轮及小齿轮轴承□4.1、用S19的扳手将磨煤机减速机后盖打开,转盘车检查减速箱内齿轮及轴承状况,记录填表6。

□4.2、减速机揭盖检查及轴封更换。

□4.2.1、拆除减速机上的盘车装置。

□4.2.2、拆高速轴对轮护罩,并解列。

□4.2.3、拆低速轴对轮护罩,并解列。

□4.2.4、复查电机与减速机间的对轮中心,并填表9。

□4.2.5、复查减速机低速轴与小齿轮间的对轮中心,并填表9。

□4.2.6、联系起重工吊电机。

□4.2.7、将减速机高速轴电机侧对轮的传动胶球拆下,如胶球变形严重应全部更换。

□4.2.8、将减速机高速轴电机侧对轮拆下。

□4.2.9、将轴承冷却风扇护罩拆下,并将冷却风扇的紧定螺钉松下。

□4.2.10、将轴承冷却风扇拆下。

注意:勿用重物敲击轴承冷却风扇,以免将风扇敲坏□4.2.11、将高速轴驱动端减速机轴承室回油管拆开,并清理回油管。

□4.2.12、用开口扳手将轴承室紧固螺栓拆下。

□4.2.13、用顶丝将轴承室拆下。

□4.2.14、将减速机高速轴非驱动端轴承冷却风扇护罩拆下,并将冷却风扇的紧定螺钉松下。

□4.2.15、将减速机高速轴非驱动端轴承冷却风扇拆下。

注意:勿用重物敲击轴承冷却风扇,以免将风扇敲坏□4.2.16、将减速机高速轴非驱动端轴承室回油管拆开,并清理回油管。

□4.2.17、用开口扳手将轴承室紧固螺栓拆下。

□4.2.18、用顶丝将轴承室拆下。

□4.2.19、将减速机低速轴驱动端轴封室紧固螺栓拆下,并用顶丝将轴封室松开。

□4.2.20、将减速机低速轴非驱动端轴罩拆下,并将轴封室拆下□4.2.21、将减速机上下盖的紧固螺栓拆下,并做好标记。

□4.2.22、联系起重人员将减速机上半盖吊起,并放至合适位置。

□4.2.23、检查并清理减速机内部,并填表6。

□4.2.24、恢复减速机上半盖。

将紧固螺栓对称均匀紧好。

□4.2.25、将减速机高速轴驱动端轴封更换(□骨架式;□对半浮动式)。

□4.2.26、更换减速机低速轴驱动端轴封(□骨架式;□对半浮动式)。

□4.2.27、更换减速机高低速轴非驱动端的轴封。

□4.2.28、测量减速机高低速轴的轴窜,如不合适应进行调整。

高速轴轴窜值:低速轴轴窜值:□4.2.29、回装减速机高速轴驱动端的对轮。

□4.2.30、联系起重工吊装电机□4.3、检查减速机、分离器、小齿轮轴承座及磨大瓦轴承座地基紧固螺栓,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填表7。

□4.4、解体检查磨煤机小齿轮轴承,更换小齿轮轴承润滑油及损坏的小齿轮及小齿轮轴承□4.4.1、将小齿轮轴承座的稳定销拆下。

提醒:稳定销应做好标记□4.4.2、将固定轴承与自由轴承轴承座的前端顶丝松下。

□4.4.3、将固定轴承与自由轴承轴承座的固定螺栓松下。

固定轴承座:自由轴承座:□4.4.6、用专用工具并用两副烤把加热靠背轮,将旧小齿轮上的靠背轮拆下。

注意:用液压小吊车将靠背轮吊好,以免靠背轮摔坏。

□4.4.7、将靠背轮一侧的键拆下。

注意:不要将键打毛。

□4.4.8、清洗小齿轮并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4.4.9、拆两端轴承室上盖及自由轴承一侧的轴伸罩等。

□4.4.10、用液压小吊车将旧齿轮组件吊起,将轴承室下座及稳定环等拉出,支好旧齿轮组件。

提醒:记好稳定环的确切位置。

□4.4.11、检查轴承室内的油脂,做好记录后将油脂清理干净。

油量:油色:(固定轴承)(自由轴承)油中杂质:□4.4.12、将旧轴承的油脂清理干净并进行检查。

□□拆下其它滚柱、轴承外圈及一个保持架。

提醒:拆下的锁母及锁紧垫圈等均应对号入座地放在相应的轴承室内□4.4.15、用专用工具将固定轴承的内圈及另一个保持架拆除□4.4.16、用同样的方法拆除自由轴承。

□4.4.17、固定轴承及自由轴承拆下的内圈检查。

检查结果:□4.4.18、将小齿轮轴上的锈蚀等清理干净。

□4.4.19、清洗大齿轮的部分齿。

□4.4.20、用□4.4.21、热紧两轴承的锁母及锁紧垫圈。

□4.4.22、检查两轴承内圈至轴肩间隙,如不合适应重新拆装轴承。

固定轴承:自由轴承:□□轮轴承装至轴承座中。

注意:1.安装时注意轴承座轴封,位置一定得调好,不可将其碰坏□4.4.25、用烤把和液压小吊车将小齿轮与减速机间的靠背轮装上。

注意:靠背轮装上后与轴端面齐平。

□4.4.26、将轴承座内充上MOBILITH SHC 220至一半左右,扣上轴承盖。

□4.4.27、将装好的小齿轮吊装回位。

提醒:1.组装件回装前将轴承座基础台板、稳定销孔等清理干净。

2.小齿轮轴承室下的垫片组应对号入座。

□4.4.28、回装并紧好两轴承的底板螺栓、稳定销及顶丝等。

□4.4.29、连接低速对轮。

□4.4.30、检查大小齿轮啮合间隙,并记录填表5□4.4.31、调整大小齿轮啮合情况。

调整方法:可将小齿轮轴承座上下垂直调整齿轮啮合间隙,注意不可让小齿轮轴承发生前后水平位置错移。

实际调整:小齿轮驱动端轴承底部实际加垫共:;小齿轮非驱动端轴承底部实际加垫共:;□4.4.32、复查大小齿轮啮合间隙,并记录填表3。

□4.4.33、检查自由轴承的膨胀间隙。

左侧:右侧:□4.4.34、调整低速对轮中心,要求:对轮间距为6.35mm并记录填表9:□4.4.35、调整高速轴对轮中心,记录填表9□4.4.36、回装对轮,恢复系统。

□4.5、大小齿轮啮合检查及筒体各螺栓检查。

□4.5.1、用油灰刀将大齿轮齿面的厚油铲除。

□4.5.2、用毛刷沾上松香水在齿面上抹一遍。

□4.5.3、用抹布擦拭。

□4.5.4、待可工作范围内的齿清洗完毕后联系运行人员启动磨油站,待油站发容许起信号后启盘车,将磨转至合适位置,停盘车及油站后继续清洗齿轮。

□4.5.5、如此反复将大齿轮清洗完后将小齿轮清理干净。

□4.5.6、彻底检查并紧固大齿轮各连接螺栓、稳定销、筒体端盖螺栓及衬瓦螺栓。

□4.5.7、检查大小齿轮的齿面状况及磨损情况,记录并填表2。

□4.5.8、测量大齿轮端面、径向跳动,并填表4。

提醒:每次油泵的运转时间不宜过长。

5、各拆卸部件清理、检查、测量、整修□5.1、检查磨两端螺旋输送器、辐条、衬板及高低料位块的情况,如有损坏需更换的话,执行5.5检修程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