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南山实验学校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1-5题)一、语言技能考查(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妖娆.( ráo ) 亵.渎( xiè) 成吉思汗.( hàn) 刻骨铭.(míng)心B.扶腋.(yè) 枘.凿( nèi ) 强聒.不舍( guō) 气吞斗.牛(dòu )C.分外.(fèn) 风骚.(sāo)佝偻.(lóu)涕泗.(sì)横流D.喑.哑(ān) 栖.(qī)息留滞.(zhì)重蹈覆辙.(chè)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遭受了挫折就灰心丧气,那他就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A、人的一生难免要遭受挫折,所以..不能拥有适合的书房,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情B、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感。
日寇,背叛了祖国。
C、抗日战争期间,他暗中沟通..。
D、注意成语的实际意义,切忌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笔记本电脑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而成为奥运新闻报道的重要工具。
B.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C.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D.今年学校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4.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低级趣味。
①多读如果彻底②少读如果彻底③多读而不求甚解④少读而不求甚解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④⑥5、根据课文内容,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A.《沁园春•雪》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化静为动,使之生机勃勃。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点明了主旨。
B.《雨说》郑愁予是中国台湾诗人,全诗的叙述主角是“雨”,它象征着一位为大地带来春天、为儿童带来欢笑的爱的使者。
作者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塑造这一形象的。
C、司马迁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史记》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一句既表达陈胜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强烈不满,又表明其敢想敢干当家做主的远大抱负。
D.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稿文中用了大量的事实和道理论据论证了“敬业与乐业”这一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20题)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2分)(一)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4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题。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6分)曰(1) 由是先主遂诣.亮(2) 因屏人..(3) 凡.三往,乃见(4) 孤不度.德量力(5) 欲信.大义于天下(6)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7、翻译下列的句子.(6分)(1)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8、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
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2分)(1)曹操:(2)孙权:(3)刘表、刘璋、张鲁:(4)诸戎、夷越:(二)诗文默写(8分)9、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1)鸡声茅店月, 。
(温庭筠《商山早行》)(2) ,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3)已是黄昏独自愁, 。
(陆游《卜算子·咏梅》)(4)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5) ,阴阳割分晓。
(杜甫《望岳》)(6)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7) 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诗句“,”,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3分)(一)议论文阅读能力考查(11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4题。
成功(1)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
”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2)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
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
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
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
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 + = 成功(3)“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
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
搞得太烦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4)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
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肆批判天才。
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
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
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5)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
韩愈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
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6)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
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
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7)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
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
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
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
还是先举韩愈。
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8)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第一境写的是预期。
第二境写的是勤奋。
第三境写的是成功。
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
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
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
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10、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公式填写完整:(2分)天资+_________ +________ =成功11、本文开头通过借助词典,自然地引出论题;结尾提醒人们,强化文章的中心。
(本题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12、文中第(7)段提到的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是运用了议论文的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3、请为本文补写一个有关勤奋的名人事例。
(2分)14、文中第(7)段说“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
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
”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就“天资”或“机遇”任选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3分)(二)文学作品阅读能力考查(12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19题。
糖罐的秘密(1)上初中时,学校坐落在清江边上的一个小村子里。
宁静的村落三面临水,四季风景如画,如同古人笔下的世外桃源。
但也极其A(piān pì)闭塞,周围疏疏落落全是民居,连买一根针也非要上十里外的小镇不可。
(2)这可苦了我们这群初三的可怜虫们。
读书实在太耗心智了,以至于整天唯一的感觉就是饿,连睡梦中都满是各种各样令人B(chuíxián)的好吃的东西。
不知是谁带了一罐糖来,是那种黄亮如金、细软如沙的黄砂糖。
(3)于是,寝室里便流行罐装的黄砂糖。
十二个糖罐,恰似我们十二个女孩子,亲亲热热地排成一排。
临睡前,美滋滋地喝上一杯热腾腾的糖水,月儿便甜甜地照进梦乡。
(4)唯独秦霜是不大喝糖水的。
因此她那个别致的青瓷陶罐里的糖,比起我们的总是又多又满。
每晚,我们一边啜着糖水,一边叽叽喳喳地品头论足.或嘀嘀咕咕地发着牢骚,或嘻嘻哈哈地相互取笑时,秦霜总是在灯下读着她那本似乎永远也读不完的小说:问她为什么不喝,她说:“坏牙齿呢!”(5)后来有人跟我咬耳朵,说秦霜的糖罐根本就只是做做样子罢了。
她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年迈的外婆一起过活,学费都交不齐,哪还有闲钱买糖吃?她那一罐糖,吃了再没得添的,又怕人瞧不起,就胡说什么坏牙齿的鬼话!我听了之后觉得心头一紧,有说不出的悲凉。
一次下课间操,口渴了,我匆匆忙忙回寝室找水喝经过寝室门前的花坛时,不经意地向寝室的窗户一瞥,却见秦霜正狼吞虎咽地吃什么东西,不由一惊。
细细看,竟是在吃糖呢!她挨次从每个糖罐里舀上一大勺,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
(6)我看得目瞪口呆。
可不知怎地,慢慢地,所有的惊讶、愤怒、鄙夷渐渐散去,两行温热的泪却无声无息地淌下来,滴落在那暗香袭人的花丛中——我悄悄地离开了那扇窗户,贼一样地潜回教室。
(7)晚饭后,待一寝室人走得一个不剩,我一跃而起,飞快地闩上门,拉上窗帘,一把抱起我的糖罐,先给另外的几个逐一补上一大勺糖,然后,将剩下的通通倒进那个青瓷糖罐:又从箱子里抽出一袋糖,倒入自己的空罐儿。
胆战心惊地忙完这一切,我狂跳不止的心才慢慢平静下来。
(8)前不久,我收到了一封寄自深圳的来信:信是这样写的——晓琴:你一定还记得那个糖罐儿吧,那是我外婆的嫁妆,据说还是宫廷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