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实习报告以黄龙溪古镇为主的资源环境分析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2016.6目录1.黄龙溪古镇 (2)1.1古镇基本概况 (2)1.1.1古镇地理 (2)1.1.2古镇历史 (3)1.1.3古镇特色 (4)1.2古镇旅游资源环境 (4)1.2.1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4)1.2.2人文旅游资源多元 (5)1.2.2.1 历史文化及习俗 (5)1.2.2.2 人文景观 (9)1.2.2.3 古迹和建筑风貌 (11)2.宽窄巷子 (11)2.1 基本概况 (11)2.2 历史沿革 (11)3.浣花溪公园 (11)3.1基本概况 (11)3.2 文化内涵 (12)4.实习总结 (12)5.参考文献及附录 (14)景观规划实习报告——以黄龙溪古镇为主的资源环境分析摘要:2016年6月21日,在景观规划课程老师的带领下,本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在成都市宽窄巷子、浣花溪公园及黄龙溪古镇进行了为期一天的野外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主要在黄龙溪古镇对历史及文化习俗、人文景观、住宿餐饮、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古迹和建筑风貌、交通状况客调查、建筑测量、商店铺面、土著居民的生产生活等12个指标进行调查,意在掌握基本的调查方法,对地区旅游的发展状况进行理性的深入了解,同时也是把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融合。
本实习报告结合各小组的调查成果,着重对黄龙溪古镇的旅游资源环境进行分析,对宽窄巷子及浣花溪公园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
关键字:黄龙溪古镇,宽窄巷子,浣花溪公园,资源环境本次景观规划课程实习选择在成都市宽窄巷子、浣花溪公园及黄龙溪古镇。
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浣花溪公园以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背景,运用现代园林和建筑设计的前沿理论,以自然雅致的景观和建筑凸现川西文化醇厚的历史底蕴,是一座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的城市公园。
黄龙溪古镇位于成都平原南部,是成都市双流县辖下的一个古镇,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浓厚,是有浓郁特色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同样也是全国重点镇。
1.黄龙溪古镇1.1古镇基本概况1.1.1古镇地理黄龙溪古镇从建镇开始就是成都平原南面的军事重地,是中国传统名镇之一,沿袭了近2100年的文化为古镇的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古镇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占据了有利的战略地势,辐射范围从成都市双流县西南边界起,北边倚靠着牧马山,汇聚府河和鹿溪河于古镇核心,坐拥彭山,仁寿,双流三县于怀抱,形成了“山包围、水环绕”的总体格局。
古镇镇区距离主要客源地成都市区约40公里,驱车时间不到一小时,离双流县城也十分方便,仅35公里,而距相邻华阳镇也仅28公里。
黄龙溪镇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先于省内其他同类古镇发展,结合黄龙溪古镇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提出了“旅游兴镇”的目标。
经过合理的布局和规划,确认“以旅游业为主业,以农业为辅业”的思想方针,逐步发展为省内知名的历史文化旅游地和成都市近郊游炙手可热的目的地,每年吸引着上千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黄龙溪古镇在地理区位上,处于成都南边的双流县境内,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东面与籍田镇交界,北面与永安镇交界,西面与彭山县武阳乡交界,南边则与彭山县皇陵乡交界,交通道路设施虽然达不到优良条件,却也不闭塞。
据有关数据统计,黄龙溪古镇现辖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幅员辽阔,总面积约50.4平方公里,总人口有2.8万人(2008年数据)。
古镇因为天府之国的庇佑,气候适中,雨量适度,非常适合居住,且以两座山体为屏障,地势较平缓,拥有得天独厚的繁衍环境。
府河与鹿溪河从两个不同方向流经而来,并交汇于古镇所在地,使得两岸古河道聚集众多居民,他们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渔业和水产业以谋生,在历史上曾富甲一方,让黄龙溪古镇的美誉声名远扬。
现如今,黄龙溪古镇主要以旅游业为支撑,以农业为基辅,以旅游收入拉动经济效应的提升。
图1.1 黄龙溪古镇在成都市域的位置1.1.2古镇历史黄龙溪古镇从建镇开始就不断变迁更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百姓安居乐业,古名“赤水”。
据古书《仁寿县志》记载:府河与鹿溪河从两个不同方向流经而来,并于古镇所在处交汇,一边河水呈现赤褐色,另一边江水却清澈见底,所以古人迷信地认为有黄龙藏身于江中,黄龙溪古镇名称也由此得来。
黄龙溪古镇在历史上最初名字叫“永兴场”,府河东岸的立新村是其旧址所在地,曾经因为一场无情的大火,古镇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又叫“火烧场”。
那场大火以后,永兴场搬迁到府河的西岸,重新建立新场镇,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水源,是贯通成都和重庆的重要航道,使得场镇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
但好景不长,解放以后,全国各地公路交通快速发展,双流至彭山的公路-双彭公路开始修建然后运行,并取道永兴,穿越场镇而过。
陆路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使得黄龙溪古镇旧时水路运输慢慢中断,城镇一度变得萧条不堪。
再之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商品经济开始发展,不论是第一产业,还是第二、第三产业都与旧时代划清界限,新时期的旅游业逐步产生并兴盛,城镇才又花开二度,重新走向繁荣。
直到今天,黄龙溪古镇还在延续其之前的鼎盛风貌,一直稳步发展,使之在双流县乃至四川省都起着标榜示范作用。
1.1.3古镇特色古镇特具历史和自然生态两大优势,二水环绕的镇内,古桥、古树、古场镇,古塔、古洞、古牌坊,再加上清末的宅院(韩家大院)、唐代的喷泉(渊泽侯白马泉)尽向世人展示她朴实无华的千百年的风韵。
1.2古镇旅游资源环境1.2.1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由于地理环境的优越和历史溯源的久远,黄龙溪古镇所拥有的田园风光和水域风光很充足,古镇自然旅游资源很丰富,具备了发展旅游的基本条件。
黄龙溪古镇主要旅游资源为名贵古树、古航道及田园风光,古镇周边包围着广袤的农田良地,核心景区内各种珍贵的古树众多,古航道的存在也体现了古镇自然旅游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表1.1 黄龙溪古镇自然旅游资源资源类型资源特点名贵古树黄龙溪古镇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所以镇内古树资源很多,据考证,古镇范围内甚至有六棵高大的古榕树树龄达千年以上,其树冠最大覆盖面积竟达300平方米。
古镇中心王爷坎的那颗高大古树,上面挂满了人们祈福的红布条,已然成了古镇的新地标,在烟雨朦胧中度过了一载又一载。
图1.2 黄龙溪古镇古树古航道水是黄龙溪古镇的灵魂,府河与鹿溪河从不同的方流经而来,并交汇于此。
河水的通畅,对外界和古镇的沟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因为水的存在使得古镇水运交通发达,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重镇。
图1.3 黄龙溪古镇古航道田园风光黄龙溪古镇着落于两河交汇处,水的灵动滋养了周边大片广袤的农田,淳朴的田园风和古朴的宁静城镇相得益彰,每当春暖花开之时,风光旖旎无限。
图1.4 黄龙溪古镇田园风光1.2.2人文旅游资源多元黄龙溪古镇除了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外,还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淳朴的民风民俗、多样的特色小吃闻名于川内外,人文旅游资源的多元化,体现了古镇的独特魅力。
古镇区域内保存有完整的古城楼、古街道、古建筑和古码头,古文化氛围浓厚,人文旅游资源非常珍贵,如果合理规划并统筹利用,一定会为古镇旅游事业发展带来丰厚的回报和效应。
乃去,预示天降祥瑞,真龙下凡。
黄龙溪由此得名,所谓“黄龙渡青江,真龙内中藏”。
2000多年前,古蜀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汉代古墓群留下了前辈的足迹;蜀汉政权在此萌芽催生;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牧马;唐宋时期日渐繁荣,黄金水道成了南方丝绸之路的集散地;明清时代的木板民舍、青石小径流传着历史的故事;老街南、北、中错落的古龙寺、镇江寺、潮音寺形成街中有庙、庙中有街的奇特景观;已有三百余年历史的全木结构古戏台保存完好;六株千年古榕树掩映着古镇的魅影;古老的唐家大院演绎着客家文化的风云;三县衙门诉说着民国时期的历史;陈家水碾令游人发散思古之幽情;古朴的民风民俗增添了小镇无穷的魅力;兵家必争、商贾云集从而孕育了丰富的码头文化;黄龙溪历史悠久,因鹿溪河与锦江交汇时形成“黄龙渡青江,真龙内中藏”的独特自然景观而得名,是历史上有名的水陆码头和商贸重镇。
早在先秦时代,黄龙溪就是古蜀王国最后的军事据点;三国时,这里是蜀汉政权的圣迹之地,诸葛武候曾铸龙形于此,并驻扎重兵;宋朝年间,这里曾是全国闻名的乡村商业集市与水码头重镇,形成了“朝出锦官城,夜宿黄龙溪”“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的繁华景象;清代时,这里还设臵了现今全国唯一遗存的三县衙门,为当年华阳、仁寿、彭山三县在此设立的联合执法机构,负责三县的民事管理、堰务管理、治安管理。
故曰:“色别青黄活水朽分三县,身经风雨老榕俯瞰双流”。
独具特色的川西田园古镇风貌成为西南第一天然影视基地,古镇名扬中外,游者慕名而至;凭吊古物、品玩老街、寻觅人文、寄情山水……(2)宗教宗教信仰方面,据抽样调查,古镇信教居民大部分信仰佛教(由镇内分布的几大寺庙也可看出),部分年轻人不信教,其它教法极少。
宗教场所主要为镇江寺、潮音寺、古龙寺以及大佛寺四大寺庙。
黄龙溪古镇仅200多米的黄龙正街,分别建有“古龙寺”、“潮音寺”、“镇江寺”,称为“一街三寺庙”,街中有庙、庙中有街的景观,全国罕有,是佛教文化的集中展示点;另有“大佛寺”分布在外围景区。
自古以来黄龙溪香火鼎盛,特别是佛诞节日,游人香客不断,一派繁荣景象。
(3)节庆节事①佛教放生节黄龙溪佛教的放生节在大佛寺举行,主要步骤有恭迎佛像、安座沐浴、回向皈依。
②元宵节烧火龙每年正月初二晚上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的“烧火龙”是黄龙溪最驰名、最传统的文化体育活动,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烟花配方,享誉海内外。
此习俗源于南宋,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
先民根据“龙见武阳赤水”和“龙生九子”等故事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火龙灯舞”。
火龙已经成为黄龙溪一年一度新春的“保留节目”。
③黄龙溪国际龙狮文化艺术节每年大年初一至初七古镇黄龙溪将上演7天“大堂会”。
除了来古镇赏黄龙古乐、潮流街舞、技巧杂技、川剧变脸、流行乐团、功夫茶艺等“大堂会”,还能在这里观彩灯、舞南狮、滚铁环、捏泥人等等。
此外,主办方还会细心地为前来参加的游客准备了上千份的贺年礼包。
(4)传说“二龙相争”神话与“一街三庙”格局。
历史至今,黄龙溪一直遗存有“二龙相争”等神话传说,还有“一街三庙”的宗教格局及与之相关的信仰和仪式。
其一,“二龙相争”的神话传说:这里指的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烛龙”和“应龙”的故事。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烛龙最早居住的地方是在黄龙溪,它人面龙身,口中衔烛,在西北无日之处照明于幽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