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实践论文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实践论文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摘要: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调整。

本文对中职数学教学的改革现状、改革方向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期盼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益,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内涵建设。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国家把改革创新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着力加强了内涵建设。

2009年教育部修订并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明确了数学在中职教育中的独特地位。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中职数学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期盼与各位同行共同交流。

一、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五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效益显著,但人才培养质量还不高,吸引力还不够强。

1、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强,但智能偏差较大
(1)综合素质较高,生存能力和实践能力优势明显。

相当一部分中职生在初中被边缘化,这为学生学习知识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但也为他们自由发展创造了有利空间。

据调查,中职生的能力优势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主动与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交往,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二是具有较强的信息接受和新信息处理能力,善于抓住有利发展机会,实践能力较强;三是社会定位较低,能吃
苦耐劳,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2)知识体系不健全,变形能力和对问题的转化能力较差。

从人的智能偏差来看,有30-40%的人善长于抽象思维,适合从事理论性工作;而60-70%的人善长于形象思维,适合从事技能性工作。

中职生善长于形象思维,他们的数学能力有如下特点:一是约有80%的学生数学知识不健全,一般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能,但不会巧算、速算;二是约有20%的学生掌握了科学数学思维方法,但大部分逻辑推理能力不强,尤其是数学变形能力和对问题的转化能力较差。

2、教师传统教学能力强,但教学效果不好
中职教师大部分是从其他学校选调或从大学选聘的学科体系人才,所以在教学中乐于注重逻辑推理,而学生常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

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培养以行动为导向、基于职业能力的适用性人才,但很多数学教师不太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教学效果不好,教学效益低。

3、教学资源严重溃乏,信息化教学水平低
在数学教学改革创新中,适合中职教学要求的数学资源十分溃乏,缺乏系统的学案、课件和试题库。

更重要的是,部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落后,难以信任现代化教学需要。

二、中职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
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具有针对某一岗位群的职业态度和专业技能,也要有适应技术变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础。

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
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满足生活的需要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中职数学教学在坚持”够用”原则的基础上,必须掌握生活所需的基础知识,为学习专业知识服务,掌握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等信息处理技能,为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2、学会探索解决问题,满足人发展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引导受教育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因些,必须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探索提高、推广应用的科学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3、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满足职业生涯的需要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要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需求分析明确专业定位和就业岗位指向,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教学过程始终,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行动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三、中职数学教学的改革措施
1、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科学定位教学标准
(1)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标准。

对接中职数学知识学习、实际应用和能力提升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应划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在职业模块中要突出专业数学的特征,有效
实现从数学知识到数学能力的提升,从数学应用能力向职业能力迁移。

将职业生涯规划和中职生成功学融入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

并制定中职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

(2)建立完善的中职数学教学资源库。

针对中职数学教学内容,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开发导学案、教学课件、一课一练、阶段性测试题、寒暑假作业、对口高考复习、模拟试题和网络课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系统的教学资源库。

为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创造有利条件。

2、着力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中职数学教学应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做到知识的掌握服务于能力的构建。

(1)以科学思维方法为主线,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可按照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探索提高、推广应用的教学过程,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习惯,不断提高数学能力。

在解题中,要淡化烦琐的逻辑推导,加强对结果的应用。

(2)加强解题示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为了破解中职生变形能力和对问题的转化能力较差的难题,要根据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经典题型,展示解题基本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并通过协作讨论,解决难点疑点,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3)有效加强变式练习,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加强解题能力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关键。

根据中职生的实际情
况,在课堂练习、课外作业中要有意识地参照例题配备好有关变式练习题,熟练经典题型的解法,不断积累解题经验,着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3、积极创新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人的成功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更取决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因此,要将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企业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创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多元化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以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要依据,建立教师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事业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只要立足于学生智能特点,扬长避短,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能力,就会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就会激发出学生无穷的力量,人才培养质量就会大幅度提高,吸引力就会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
[2]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2009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