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静态测量技术总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gps静态测量技术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XX。
篇一:GPS静态测量与数字化测图技术总结GPS静态测量与数字化测图技术总结班级:测绘12-2班学号:31218082**姓名:* *2015年7月8日GPS静态数据处理技术总结一、测区概述雁山区位于桂林市南部,全境多石山和丘陵。
本次实习测区主要范围为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与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周边,整个测区大致位于东经110°16’06”- 110°18’58”,北纬25°03’05”- 25°07’35”之间。
测区范围内山区较多,道路复杂,房屋众多,植被虽然较茂密,但是平坦空地也不少,布点位置相对地域开阔,便于进行GPS观测。
二、技术依据1、《GPS与数字化测图实习指导书》;2、《技术设计书》;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1997);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三、坐标系的选择GPS网的无约束平差平面坐标系统选用WGS-84坐标系,3°带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子午线精度为111°,测区投影分带为6°带的第19带,3°带的第38带。
四、起算数据如下表五、仪器设备和软件GPS控制测量采用南方GPS接收机和中海达GPS接收机,其静态相对定位精度为:静态基线±(5mm +1ppmD);高程±(10mm+2ppmD)。
这些GPS测量系统配备有星历预报软件、后处理解算软件,完全能满足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
XX南方数据转换软件为南方GPS 后处理程序,基线结算及平差软件为中海达HGO数据处理软件,能够基线向量处理、GPS网平差软件、多种GPS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完全能满足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
六、GPS静态测量方案GPS流程图:开始选点布网数据采集工具:数据传输软件(功能模块)结果:记录在接收机中的原始数据数据传输工具:数据传输软件(功能传输模块)结果:记录在计算机中的原始数据格式转换工具:格式转换软件(功能模块)结果:标准格式数据结束网平差工具:GPS网平差软件结果:点坐标、基线转换参数及相关统计是否完成所有观测和基线解算基线解算工具:基线解算软件结果:GPS极限向量解1.布网方案GPS网设计的出发点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努力降低成本。
因此,在进行GPS的设计和测量时,既不能脱离实际的应用需求,盲目地最求不必要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也不能为追求高效率和低成本,而放弃对质量的要求。
本次GPS网采用网联式布设,充分利用GPS测量的优点,我们第一大组自己布点10个,选取原有已知点中的5个作为已知点,GPS网点数共计15个。
可使用接收机12台,分12个小组进行测量,等级为E级。
2.布设要求●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台、电视接收天线、微波塔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域或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受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如大型建筑物、幕墙玻璃等):●地面基础稳定,易于标石的长期保存;●当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以及现标是否安篇二: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项目概述1 概述项目来源根据国家测绘局《关于全面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与推广工作的通知》(国测国字〔2008〕38号)和《关于伊春等五市列入2009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第一批推广计划的批复》(国测国字〔2009〕8号)等文件要求及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承担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
“**市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图测绘”工作是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测区概况**市地处广西西部,** 地区中部,**市(右江区)建成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
本测区范围位于东经106°34′-106°47′,北纬23°46′-23°56′之间。
**市地处珠江水系上游,是国家确定的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中心地带,思想汇报专题是滇、黔、桂三省(区)边缘交通枢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是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
**市交通便利,是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直接贸易或转口贸易的黄金宝地。
完成任务情况**市测区C块控制面积约平方公里,2010年3月10日进入测区开始选点埋石、观测工作,2010年5月17日整个测区外业工作全部结束。
选埋石情况如表1、表2:作业技术依据、系统基准、起算数据来源和控制网精度要求作业技术依据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办公室)。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03,国土资源部)。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2007,国土资源部)。
g.《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办公室)。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汇交办法》(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广西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桂土调查办发[2007]3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广西城镇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广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范文TOP100二OO九年二月)。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2008)。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1993)。
《地籍图图式》(CH 5003-94)。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 16818-2008)。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市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系统基准1.范文写作平面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正形投影度分带,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06°30′。
2.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已有测区资料及起算数据来源已有测区资料1.平方公里。
年原**市土地局委托原******测制1:1000地形图约121994年至2004年**市相关测绘部门先后所测的1:500地形图约73平方公里。
覆盖面积约28平方公里的地籍数据(右江区建成区和城东工业园部分单位)。
******生产的1:1万比例尺地形图。
近期利用航空、卫星影像制作的1:5000或1:10000比例尺正射影像图。
f.******提供的(河池-**)C级GPS 网点和**右江河谷D级、E级GPS控制网成果。
******提供的Ⅰ田南线、Ⅲ巴都线、Ⅲ武平线等水准线路的水准点。
g.h.i.j.k.l.原有土地权属界线核定书和地籍图件资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划定和变化等有关资料。
建设项目征地及近期土地征用、转用的有关资料。
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资料。
辖区行政区划代码表。
以上已有资料可利用于控制点的选埋、数据库的建设以及作为修补测的工作地图控制网精度要求控制网平面精度四等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点位误差不得超过±5cm。
四等以下平面控制网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设备和人员投入设备投入南方灵锐系列GPS RTK仪器一套(基准站一台,移动站二台),中海达HD-8200X系列单频GPS接收机6台套,NA2水准仪1台套,标尺一副,埋石工具一批,汽车1辆。
人员投入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4人,技术员10人,司机2人。
网布网方案和外业实施布网方案在一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埋设二级和图根控制点。
每幅图至少有1个二级控制点(含二级以上),每个点至少保证能与一个点通视。
按照设计书要求,每幅图至少布设2个埋石控制点,总共布设控制点不低于6个,并便于设置全站仪及加密控制测量使用。
观测要求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 73-97)执行。
外业实施选点埋石按照《**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要求,对二级和图根控制点进行埋石。
为了达到控制目的,并兼顾有利于控制点的长期保存,采用了室内设计和野外实际选点埋石相结合的措施,共布设二级控制点94座,其中埋石93座,由于有一些一级控制点选择的位置处于公路,城镇街道,晒谷场等水泥地面上,所以采用了刻石的措施,共计1座,埋石图根控制点176座,非埋石图根控制点852个,达到了布设合理、密度均匀的控制目的,满足了测图的需要。
野外观测整个外业测量采用6台中海达单频GPS接收机,该仪器标称精度为5mm±1ppm,其性能可靠,精度指标高,现场量取仪器高和填写外业记录登记表。
**测区采用的市GPS快速静态定位的方法进行观测,均匀选取两个一级控制点作为起算点,每台仪器作为流动站进行观测,保证每个二级和图根埋石控制点与固定站的有效同步观测时间不少于15分钟,有个别二级和图根埋石控制点由于点位环境复杂,作业人员延长了观测时间。
同时,为了保证成果可靠,在观测二级和图根埋石控制点的同时,每个控制网均选取了一定数量的一级控制点进行观测,以达到检核的目的。
在固定站发生变化的同时,作业人员对每个控制网均选取了一定数量的二级和图根控制点进行重复观测。
控制网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进行整网平差篇三:GPS静态测量实习报告GPS静态测量实习报告姓名:姚佩超专业:测绘工程学号:20101350022实习内容:GPS静态测量实习实习时间:——指导老师:赵好好王永弟孙景领组别:2010级测绘工程(1)班2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2013年7月1日星期一目录一、实习目的................................................................. (3)二、实习准备和组织安排................................................................. . (3)实习地点:............................................................. (3)实习仪器:............................................................. (3)实习分组:............................................................. (4)三、测区概况................................................................. (4)四、施测过程................................................................. (5)测前................................................................. ..................................................................... .. (5)测中................................................................. ..................................................................... .. (5)测后................................................................. ..................................................................... .. (6)六、实习成果................................................................. (6)1 项目属性................................................................. .. (7)坐标系统................................................................. (7)解算数据................................................................. (7)2 观测文件................................................................. .. (8)3 基线解算................................................................. .. (9)基线成果................................................................. (9)重复基线检查................................................................. .. (14)同步环检查................................................................. (15)异步环检查................................................................. (16)4 平差结果................................................................. (17)WGS84自由网平差结果................................................................. . (17)七、实习心得................................................................. . (20)八、附录................................................................. ..................................................................... (20)技术规范:............................................................. . (20)一、实习目的(1)、运用所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课内实验已掌握的基本技能,利用现有仪器设备及资料进行综合训练,对GPS静态作业流程进行熟悉,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GPS静态测量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GPS 测量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的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