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学校2014年公寓文化活动工作总结》2014年学校公寓文化活动工作总结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文明行为习惯,构建我校文明、温馨、和谐公寓。
按照学校2014年公寓文化活动方案,在各科室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公寓文化活动。
本次活动是以“弘扬公寓文化,展现公寓风采”为主题,是由公寓科负责策划,学生科、校团委及各班主任共同参与各项活动的具体实施。
现就2014年公寓文化活动总结如下一、思想上重视,部门职责明确10月9日下午,公寓科、学生科、校团委及全体班主任,在学校一楼报告厅召开了2014年公寓文化活动专题会议。
会上,公寓科简要介绍了系列文化活动方案与实施细则,从10月13至11月12日、历时近一个月,将相继开展“文明进公寓,我们在行动”宿舍内务星级评比、“感恩城校,记挂感恩树”、“构建平安公寓,安全教育入宿舍”等系列活动。
最后明确了学生科、校团委等部门的职责分工与活动时间节点,公寓科负责组织实施,学生科、校团委及各班主任共同来参与系列活动的具体实施。
二、全方位宣传,营造活动氛围我们通过主题班会、板报、电子屏等形式,广泛宣传我校公寓系列文化活动,让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活动,明确个人责任与任务,保证各项主题活动落实到位。
班级黑板报和校园电子屏,各具特色地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直观地为同学们宣传了本次系列文化活动,营造了我校良好的公寓文化活动氛围。
三、多形式组织,内容有针对性从10月13-11月12日、历时近一个月,主要围绕“标准-感恩-安全”这三个层面,我们相继开展了“文明进公寓,我们在行动”宿舍内务星级评比、“感恩城校,记挂感恩树”、“构建平安公寓,安全教育入宿舍”等系列活动。
公寓科、学生科及校团委等部门分工明确,各项主题活动安排有序,有涉及内务评比的、有涉及感恩主题的、也有涉及校园安全方面,所开展的系列文化活动内容很有针对性。
通过活动,引导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个人文明行为习惯,在汲取知识同时心存感恩,在获得生存技能之际提升了安全意识,进一步促进了同学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这次公寓文化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与学生科、校团委及各班主任的紧密配合、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分不开的。
通过开展以上文化活动,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感恩学校、感恩老师,提高了同学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了我校公寓的育人氛围,丰富了学生公寓的文化内涵,逐步构建我校文明、和谐、温馨公寓。
公寓科2014-11-9篇二:《文明宿舍创建工作总结》杨林学校“文明宿舍”创建工作总结为了为大家的学习和生活营造一个“健康、整洁、和谐、安全”的宿舍氛围,促进宿舍同学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关系的和谐,我校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文明宿舍创建活动,我班同学积极参加于文明宿舍的创建工作之中,在去年的宿舍文化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有些宿舍更是在原来的基础上锦上添花,添加原先没有的想法和创意,在各寝室长以及班委的积极带动下,宿舍卫生、安全、纪律、文化等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现将我校的文明宿舍创建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一、领导高度重视1、在接到相关通知后,我校各位领导高度重视。
多次召开会议强调此次活动的重要性及其深远意义;要求大家提高意识、统一思想、全面动员、认真贯彻;争取通过此次活动营造“健康、整洁、和谐、安全”的宿舍氛围,在宿舍成员之间形成“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和谐关系。
2、大力宣传。
我校首先召开了学生干部会议,随后又多次召开全体寄宿生、寝室长会议。
通过多次会议,使得此次创建活动深入人心,学生们也都备受鼓舞,努力争取优秀成绩。
二、负责人、学生干部全面部署1、为了使此次创建活动能够顺利而高效地进行,按照责任到人的原则制定了具体的创建计划。
另外为使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入人心,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我校制定了《宿舍文明公约》、《文明宿舍评比标准》、《杨林学校学生宿舍内务卫生要求》、《杨林学校学生宿舍财产管理暂行规定》。
2、充分发挥班委、寝室长的作用。
动员各寝室长以及班委使每位学生都深入其中,积极管理、积极参与。
3、加强此次创建活动中基层单位(寝室)的管理。
要求制定各寝室的责任制度,定期召开寝室长会议,汇报活动进展情况以及成效。
三、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此次创建活动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活动之初就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
1、根据宿舍文明公约、文明寝室评比标准制定了卫生检查细则,由学生会负责,定期检查评比。
2、根据系安全制度制订系内安全细则,由学生会负责,定期到宿舍排查。
3、以寝室为单位制定寝室值日制度,并要求在寝室内张贴宿舍文明公约、卫生检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
4、在创建期间,我班通过开展活动,浓郁了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精神风貌。
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针对宿舍出现的各种问题,我校利用班会时间让各班做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及时拿出了具体整改方案,并对下一步的工作做了周密安排。
五、创建活动效果显著1、寝室、教室卫生状况明显好转。
2、学生课余活动丰富健康,无赌博、酗酒现象。
3、学生安全意识明显提高,未发现学生使用违规电器,无一重大事故发生。
4、学生文明素质得到提高,同学之间和睦相处,无打架、斗殴事件。
我们将继续深化文明寝室创建,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努力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拥有一个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把文明宿舍创建活动长久地开展下去,不断提高我系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积极性,为推动我系良好学风、良好校风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为“文明和谐校园”建设出一份力。
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我们的宿舍设计以“健康、文明、节俭、环保”为宗旨,以“扮靓宿舍,美化校园”为目标,合理布局,设计新颖,各个宿舍都布置得和谐、温馨、大方得体。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次的文明寝室创建活动让我们更有凝聚力。
为了同一个目标,我们竭尽全力去装扮我们的家,让它充满着温馨,充满着和谐欢乐。
杨林学校{某中学开展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工作总结报告}.2013年12月20日篇三:《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项目总结报告》“水手”文化引领“三干”精神育人全面打造“三力”校园——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项目总结湛江市高级技工学校始建于1957年,曾两度停办、三迁校址、八易其名,57年风雨兼程,沧桑砥砺,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在改革开放中嬗变,实现可持续、高品质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在两年的项目建设中,学校把寻文化之“根”、铸师生之“魂”,筑发展之“基”,造育人之“器”作为基本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优先、重在建设、突出个性、协调发展的原则,全面打造魅力校园、活力校园、实力校园。
锁定目标,全员参与,全力以赴,校园文化建设得显著成效。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校园文化特色项目为我校自筹资金建设,建设总体目标达到“四个一”,即构建一个传承创新的价值体系;建立一种科学规范的管理秩序;推出一批自主创新的品牌活动;营造一种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项目符合学校总体发展规划要求。
(一)项目完成总体情况完成总体建设任务根据特色项目建设总体方案,2年时间完成精神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社团文化和VI识别系统六大建设任务。
(二)子项目完成情况在原来基础上,用2年时间完成总数21个验收要点。
全部达到验收标准,任务完成率100%。
(三)建设机制与保障成立了9人组成的特色项目建设小组,成员10人,制订了项目建设任务分解方案、资金分配方案和项目建设会商制度,严格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湛江市高级技工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进行项目管理。
先后与广东岭南师范学院、广东南大理工学院、太原技师学院、昆明技师学院开展交流学习,确保项目建设科学性、稳妥性和时效性。
(四)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特色项目预算资金投入100万元,实际使用1949万元,使用率1949%,完成率100%。
二、项目建设成效及特色(一)铸师生之“魂”,建魅力校园。
1、凝炼校园文化特质,彰显鲜明的文化特色。
通过对学校的文化传承、文化现状及文化环境的分析,基于湛江海洋文化的地域文化特质和学校技能文化的校本文化特质,提炼出“湛蓝之水,技能之手”校园文化特质,赋予校园文化之根,用鲜明的文化特质铸师生文化之“魂”。
2、提炼校园文化符号,升华丰富的办学内涵。
在对学校文化特质进行提炼之后,对学校文化治校理念的原因和实质进行分析归纳,结合学校打造“粤西职教航母、南海育人云帆、湛江工业方舟”的发展目标,提炼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个性的校园文化符号——“水手”,用抽象的文化符号铸师生思想之“魂”。
3、提炼“湛技人精神”,凝结厚重的文化精髓。
深入开展湛技人精神大讨论活动,在学生中发放问卷调查360份,组织实地考察2次,组织中层干部、骨干教师、退休干部访谈3次共62人,结合学校发展史,提炼出湛江市高级技工学校苦干、敢干、实干的“三干”精神,用“三干”精神铸师生事业之“魂”。
4、制订形象标准,提升整体精神风貌。
面向全社会征集校徽,对校徽进行个性化设计,征集“一训三风八标准”,即校风、教风、学风、领导形象标准、教师形象标准、学生形象标准、管理形象标准、环境形象标准、工作形象标准、生活形象标准和学习形象标准。
制订了校园文明公约、教师行为规范、教师礼仪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学生仪容仪表规范、学生仪容仪表管理细则六个方面形象文化制度,用内化的规范铸师生形象之“魂”。
(二)造育人之“器”,建活力校园。
1、以体系育人,搭建“一组信息平台”。
新建了八大信息平台,随着教学改革带来设备质量提升,管理手段优化,学校建设了基于信息系统的育人体系,新建了教学平台、管理平台、实训平台、信息平台、后勤保障平台、校园安全平台、招生就业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八大平台,用先进的载体培养人。
2、以环境育人,建立“一组识别系统”。
新建学校VI识别系统28项,共47006件标识已经完成安装并使用。
提练出以代表海洋文化的蓝色为主色,以白色和体现红土文化的橘红色为副色的学校视觉文化标准颜色,把湛江地域文化特色与学校培养蓝领技能人才特质相融合,全方位、立体化、规范设计和建设。
使每一处设置发挥育人功能,用浓厚的氛围熏陶人。
3、以兴趣育人,打造“一批专业社团”。
现有体育类、艺术类、技能类、实践类学生社团26个,拥有会员3600多人,在原有基础上新建社团12个。
立足学生成长与个性特长相结合、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四个结合”,新建立了8个专业社团。
新建魔术协会、UIF话剧团、阳光心理协会、爱心助学基金会4个社团,用共同的兴趣爱好发展人。
4、以活动育人,搭建一批展示舞台。
两年来,共邀请73家企业、11名学者、专家、121名企业员工参加学校“两节一讲堂”活动,师生参与活动11600人次。
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向交流、师生与员工双向促进的“双向双带”模式,实现校企同台竞技,校企文化共融,把技能节、文化艺术节办成擂台、把“湛江技师校园文化大讲堂”建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