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作文800字
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我们以此表示对已故亲人的尊敬与怀念。
今年清明节,我们全家还是象去年一样,早上乘车到木洞镇后,我们就急急忙忙地登上渡轮。
站在船头,我抬头一看,天空灰蒙蒙的,像要下雨的样子。
一阵江风袭来,我不禁感到阵阵寒意,我赶
快捂紧随风飘动的春衣。
一阵“呜呜呜……”的船笛,又使我不禁
精神一振。
忽然,一只水鸟像闪电一般掠过江面,在白雾茫茫中转
眼不见了踪影。
渡轮在隆隆的马达声中抖动着,送我们渡过了浩浩
荡荡的长江,来到了江北。
路边农田的油菜花一片金黄。
远处山上红的桃花,白色的李花也竞相争艳,夹杂在青山绿树间真是好看。
一阵微风送来的阵阵花香,真让人陶醉。
小溪两旁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像在给我们扇风一样,
更让我觉得春寒料峭。
我们一家人在山路上蹒跚前行。
临近墓地的一段路很不好走,我们一步三滑地好不容易到了墓地。
这时天上飘起了零星小雨,滴在
我的脸上,令我感到了丝丝凉意。
我不由得想起杜牧写的“清明时
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来。
诗中的描写的情景与现在
是多么相似!这时,外公将白色的纸幡挂上坟头的竹枝上。
纸幡立即
随风飘舞起来。
我和大姑婆把篮子放在地上,在墓前点上香烛和纸钱。
大人都表情凝重。
妈妈教我点好三柱香,在墓前行了跪拜礼。
大姑婆眼圈红红的,跪在坟前说:“爸爸,我们来看你来了。
”这
一番话让我心潮起伏:清明节来已故长辈坟前扫墓,这是儿女在表
达对父辈的缅怀和尊敬,这是浓浓的、割不断的亲情啊!我的思绪随
着袅袅青烟飘逸着……这时,我觉得自己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
红烛发着或明或暗的光,一闪一闪地燃烧着,流下的蜡像是在人们
流下的泪珠。
大家祭拜完后,在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大人们一步一回头,恋恋不舍地慢慢地离开了墓地。
每年临近清明的时候,心中总会有丝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强烈,却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
这几天的天气很
是不错,不知道,清明节那天,纷纷的细雨是否会如期而至。
仿佛
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
是
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
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
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时,清明节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
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
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
草房
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
这大概是源于
《清明》这首诗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
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我无忧的岁月里,这首诗所给予我
的就是这样一种恬美的意境。
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了。
渐渐地,清明对于我,便多了一丝淡淡的哀愁,愈来愈重,特别是外公离去后,这感觉更
加强烈了。
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对我特别的好,可能是我比较乖的缘故吧。
外公走后,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
心中都会很哀伤。
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
越淡。
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
即使过了
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
酸凉凉的感觉吧。
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
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
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
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
又是清明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不能流泪,那只有拜托清明的细雨了,希望他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难流的泪吧。
清明节到了,我们回到了老家,奶奶说:“孩子,今天我们吃润饼。
”一听到吃饼,我这只“小馋猫”高兴得一蹦不止三尺高。
“润饼”到底是什么玩意呢?肯定很好吃吧!我自言自语着,馋得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这时,奶奶拿出了一盘厚厚的润饼皮,端出了花生末拌白糖、生蒜末、香菜、煮熟的红萝卜条、金灿灿的豆腐干……“咦,不是吃饼干吗,怎么都是一些菜呀?”我带着疑问去问奶奶。
奶奶一边轻轻地摸着我的头,一边笑着说:“傻孩子,我现在就教你怎么吃润饼。
”奶奶先拿一张薄薄的润饼皮平铺在桌面上,用勺子舀一勺花生白糖轻轻地洒在皮上,抓一把生蒜末放在皮面,然后放上绿油油香菜和红艳艳的熟红萝卜条,盖上黑色的紫菜煎和嫩绿的荷兰豆……,哇,红的、黄的、绿的、黑的、白的,颜色丰富多采,一看就能让人食欲大增。
奶奶教我把润饼皮卷成卷,放在手心里。
“润饼到底是什么滋味呢?”我迫不及待地大咬一口,哇,各种佐料的香味扑鼻而来,花生白糖、生蒜末、香菜的香与熟红萝卜条、紫菜煎和荷兰豆的甜混合在一起,香香甜甜的,好吃极了。
吃完润饼,我的手沾满了粘稠的黄油,可我觉得这种自助餐式的吃法非常有趣。
奶奶接着说:“以前有句俗话说‘洪濑润饼不过杨梅山’,意思是说你也可以投稿,在以前经济不好的年代里,别的地方是没有清明节吃润饼的习惯的,只有洪濑人才有。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不仅到处都能吃到,而且花样越来越多,佐料越来越好。
你们这时代的人真幸福啊!
是啊,我爱吃家乡的润饼,更爱勤劳致富的家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