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常见疾病、常见症状的观察及护理蒋美琴2013.04.•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许多疾病呈慢性病程,肺功能逐渐损害,最终使病人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2001年全国部分城市及农村前10位主要疾病原因的统计结果显示,呼吸系统疾病在城市人口的死亡原因中占第4位,在农村则占第1位,是我国总人口死亡原因的前5位因素之一。
呼吸系统主要包括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被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是从鼻腔开始到环状软骨称为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
除作为气道通道外,还有湿化和净化空气的作用;下呼吸道是环状软骨以下的气管、支气管至终末呼吸性细支气管末端为下呼吸道。
•由于生活环境恶化、大气污染加重、吸烟、人口老年化等原因,呼吸系统的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有:1.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 2. 肺癌 3.肺炎(如肺炎双球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
4. 肺结核5. 胸膜炎6. 自发性气胸常见致病因素1.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感染;2.气管-支气管炎:病毒、细菌直接感染;物理与化学因素(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变态反应(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寄生虫等);3.肺炎: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等);4.肺癌:吸烟、职业致癌因子(石棉、无机砷化合物、煤烟、焦油)、空气污染、电离辐射、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低下、遗传等;5.支气管哮喘:遗传、环境因素(吸入性变应原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感染、食物、药物、其他(气候改变、运动、妊娠等)6.气胸:继发于肺部基础疾病(如肺结核、COPD、肺癌、肺脓肿形成肺大疱破裂;原发性(吸烟、瘦高个、先天性弹力纤维发育不良)一般护理2急性期指导病人卧床休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卧位的选择:(1)平卧位(一般性疾病)(2)半卧位,坐位(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源性心脏病,哮喘,气胸等)。
意义:使膈肌下降,胸腔容积增大,有利于呼吸改善。
(3)仰卧中凹位(下肢与躯干抬高20-30度)用于休克患者(4)头低脚高位,俯卧位,(5)患侧卧位(咯血,肺脓肿排痰)3、口腔护理目的:(1)保持口腔与牙齿的清洁、湿润,避免粘膜干裂,清除口臭,增加食欲。
(2)预防口腔感染,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观察病人舌苔和口腔粘膜有无异常,便于了解病情变化。
方法:一般用生理盐水、双氧水、碳酸氢钠溶液,硼酸溶液、醋酸溶液、必要时做口腔分泌物培养,确定用药。
•4、皮肤护理1.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病人床单位的干燥 整洁 无渣屑2.做好皮肤护理 及时清理排泄物及分泌物 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3.做到六勤 勤观察 勤翻身 勤按摩 勤擦洗 勤整理 勤更换。
4.翻身时避免拖拉硬拽 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
5.必要时应用气垫床 尽量抬高水肿部位遵医嘱应用脱水利尿药。
5、饮食(1)对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肺癌、胸膜炎、气胸等应提供高蛋白、足够热量、丰富维生素饮食,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心衰病人:低盐饮食。
(3)长期卧床、气胸病人,注意纤维素摄入,保持大便通畅。
6、预防与保健(1)注意保暖,根据气候的变化增减衣服,预防感冒,减少复发;(2)进行一些锻炼,如:慢走、上下楼等等,肺功能锻炼(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注意劳逸结合(3)对于过敏性疾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
如哮喘-花粉。
(4)遵医嘱按时服药,了解药物的作用、用法和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就诊呼吸科常见的症状及护理1.咳嗽、咳痰2.咯血3.呼吸困难4. 胸痛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一种突然、爆发性的呼吸运动,以清除气道分泌物。
其本质是一种保护性反射。
•可以通过咳嗽声音的不同,判断由何疾病引起的咳嗽。
如:阵发性干咳――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时声嘶――急性咽喉炎、气管感染咳嗽伴吸气性喘鸣――呼吸道梗阻高音调的刺激性干咳――肿瘤咳痰:•可通过痰判断疾病及致病菌如:白色泡沫痰――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粉红色泡沫痰――肺水肿(如老年人慢喘支、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突然痰液增多、痰液有淡淡的血丝)黄色白色脓痰――慢性支气管炎感染加重、肺炎化脓性感染粘液痰带血丝――肺结核臭脓痰――肺脓肿、厌氧菌感染铁锈色痰――肺炎球菌肺炎(大叶性肺炎)•红棕色(巧克力痰)――阿米巴肺脓肿黄绿色脓痰――绿脓杆菌肺炎(过去由于交叉感染、绿脓杆菌肺炎比较多)黄色脓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白色棉球样痰――白色念珠菌肺炎黑痰――曲霉菌感染•护理问题•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黏稠,或病人疲乏、胸痛、意识障碍导致咳嗽无效、不能或不敢咳嗽有关•护理措施:•(1)环境为病人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洁净,注意开窗通风;维持合适的温湿度。
•(2)饮食慢性咳嗽者,能量消耗增加,应给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注意病人的饮食习惯,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每天饮水1500ml以上,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咳嗽、咳痰情况,记录痰液的色、量、质。
正确收集痰标本,及时送检。
•(4)促进有效排痰(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吸入疗法、胸部叩击、体位引流、机械吸痰、药物治疗.咯血•咯血是指喉以下的呼吸道或肺血管破裂,血液随咳嗽经口腔咯出。
•血液为鲜红色,混有气泡与痰液,常呈碱性。
•注意咯血与呕血的区别临床上咯血常见的原因有:•⑴支气管疾病: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结核。
•⑵肺部疾病:肺结核、肺炎、肺脓肿、肺癌。
•⑶心血管疾病:二尖瓣狭窄、急性肺水肿。
⑷全身性疾病: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
按咯血量分类:•痰中带血•小量咯血:24小时内咯血量小于100ml•中量咯血:24小时内咯血量100-500ml•大咯血:24小时内咯血量大于500ml存在的护理问题•清理呼吸道无效•有窒息的危险•潜在并发症:失血性休克•恐惧•知识缺乏护理措施•1.环境: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的安静,减少谈话,减少搬动,谢绝探视。
•2.休息:小量咯血——静卧为主大量咯血——绝对卧床一般咯血患者宜取平卧位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但若肺结核患者咯血,可能为空洞壁上较大血管或动脉瘤破裂,则应取患侧卧位利于健侧呼吸,可防止病灶向对侧播散。
3.饮食:•小量咯血时,嘱病人进食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温凉流质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
饮温凉水,避免食过热食物以免加重出血,忌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避免食过硬辛辣等食物。
•大量咯血时:嘱病人禁食4. 观察病情:•(1)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神志和精神。
尤其注意监测病人的血压,因为失血过多容易导致失血性休克,而血压的变化是最早的表现。
•(2)一旦发生咯血,注意观察咯血的量、颜色、性质、出血的速度,并向医生汇报。
•(3)观察病人有无窒息的先兆:包括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精神紧张。
•(4)观察病人的心理状况如:紧张、害怕。
5、对症护理•(1)咯血:发现病人咯血时要守护在病人的身边,叫家属去通知医生或者用呼叫器。
鼓励病人有血时轻轻咳出,不能屏气,协助病人把血迹擦掉并漱口。
同时将容器的血及时倒掉,远离病人视线。
并作好记录,同时稳定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情绪。
•(2)窒息:协助病人头低脚高,头偏向一侧,给病人拍背,清除口咽部的血块,必要时机械吸引,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并给予吸氧:4-6L|每分。
•(3)做好抢救准备:协助医生做好配血,提前准备吸引器、切开包、抢救药品等。
•大咯血时,患者通常精神恐慌,常欲借助屏气而减少出血,故易由此造成喉头痉挛,咯血不畅,呼吸道阻塞而致窒息。
此时,应宽慰患者,说明屏气无助于止血,且对机体不利,应尽量将血轻轻咯出,放松身心,配合治疗。
•大咯血患者发生窒息时应立即清除口腔内血块,保持呼吸道通畅,恢复呼吸。
此时不宜立即应用呼吸兴奋剂,因呼吸兴奋剂可使呼吸急促、而加重缺氧。
呼吸通畅后,可加压给氧,并根据情况给予呼吸兴奋剂。
•大量咯血的护理:(1)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2)按医嘱缓慢静脉注射或滴注垂体后叶素;用垂体6-12个单位+50%G.S静推或加入5%G.S500毫升静滴,速度要慢,15滴|每分。
垂体后叶素:成分-催产素、加压素(抗利尿素)加压素有直接兴奋血管平滑肌,使毛细血管小A、小V收缩的作用,对内脏血管作用尤为明显。
副作用:加压素对小肠、结肠及膀胱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常引起恶心、腹痛、便意等,由于对血管的收缩作用,可引起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血压升高和诱发心绞痛,因此妊娠、高血压、冠心病病人忌用。
用药时静推、静滴速度要慢。
还可选用其它止血药。
如:止血芳酸,止血敏、维生素K1。
(4)氧气吸入、补充营养;(5)若发现有窒息者应迅速抱起呈倒立位、橇开牙关、清除口腔内血块、轻拍背部、以利血块咳出;(6)咯血停止后可给温或凉的流质饮食、继续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
•护理大咯血患者应:⑴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血块咯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⑵剧咳而痰中带血者、可给予镇咳药、但忌用可待因、因其能直接抑制延脑的咳嗽中枢、并抑制呼吸、易造成窒息。
⑶咯血停止后可进温或凉的流质。
(1)小量咯血:患者安静,卧床休息,消除紧张情绪,咯血可自行停止,必要时用镇静剂,对年老体弱,肺功能不全者慎用。
(2)中量咯血:消除恐惧心理,咳出积血,取患侧卧位,以免波及健侧。
不明出血部位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肺源性呼吸困难的种类•吸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喉头水肿、痉挛,气管异物肿瘤等引起上呼吸道梗阻•呼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支气管哮喘、COPD等•混合性呼吸困难:见于重症肺炎、重症肺结核、特发肺纤维化、大量胸腔积液和气胸等。
•常见的护理问题•(1)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痉挛、呼吸面积减少、换气功能障碍有关•(2)活动无耐力与呼吸功能受损导致机体缺氧有关•护理措施:•提供安静、舒适空气洁净的环境,温湿度适宜,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刺激性气体、花粉;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量,逐步肺活量和活动耐力•观察患者病情,动态观察呼吸状况,判断呼吸困难的类型,有条件可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变化•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可采取身体前倾坐位或半卧位,以病人舒适为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咳嗽排痰、氧气吸入、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等•遵医嘱给予支气管舒张剂,呼吸兴奋剂等,观察药效和不良反应常见氧疗方法(1)鼻塞(2)鼻导管(3)面罩2. 给氧指征•临床表现:•烦燥不安、鼻翼搧动、喘息、•末梢紫绀、脉搏加速。
•血气分析:PaO2<55mmHg3. 给氧浓度(1) 低浓度25-33%(1-3升)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者(二型呼衰)血气分析:氧分压<60mmHg二氧化碳分压>50mmHg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需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
为什么肺心病、呼衰患者要持续低流量吸氧?原理:慢性呼衰时,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刺激已不敏感,主要依靠缺氧刺激主A体和颈A窦的化学感受器,通过反射维持呼吸,若给高浓度氧吸入,则产生由于缺氧骤然解除,发生呼吸性酸中毒,缺氧反而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