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合规工作论文论高风险业务对业务发展影响的利弊分析【内容摘要】内控合格建设作为促进实现经营目标,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的一项基础建设。
在当前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内控合规建设,积极有效化解各类风险,尤其是加强对经营过程中高风险业务的管控,不仅是企业提升经营效益、实现自身价值与利益的现实需要,也是顺应行业发展要求、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增强服务和谐社会建设能力、树立良好市场形象、实现永续经营的必然要求。
本文旨在分析高风险业务对经营发展影响的利弊,同时在进一步促进合规经营,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等方面做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保险转型高风险业务经营风险内控合格历经数十年的高速发展,保险业在分享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成果的同时,所面临的经营风险类型越来越复杂,经营风险累积越来越大。
在国内外经济调整的大背景下,旧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不能再继续,保险业发展方式和盈利模式进行转变不仅是顺应历史的必然,更是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在转型过程中,以防范化解行业风险,严格规范市场秩序,维护被保险人利益,营造一个正常的经营秩序为目标的合规经营之路已成为行业的必然选择。
而如何在行业转型的大背景中,积极有效化解各类风险,以合规经营促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各家保险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本文旨在分析高风险业务对经营发展影响的利弊同时,在进一步促进合规经营,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等方面做初步的探索。
一、财险公司高风险初探保险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不仅保险企业自身所经营的风险越来越大,加之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的日益发展,金融市场以及其他行业和领域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大,风险很容易相互传导,导致保险企业的风险结构也日趋复杂。
从当前来看,高风险主要包括内在和外在风险两个方面:(一)内在风险内在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各层级管理和决策失误、管理失控或者员工违章失职而对公司经营带来的风险。
主要包括经营决策风险、产品风险、越权经营风险、承保质量风险、理赔管控风险、财务风险以及相伴生的民事诉讼风险等等。
造成这些高风险的原因主要来自保险公司内部,即内控失效,是否有风险和风险大小程度决定于公司各级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管控体系和力度、员工素质等。
(二)外在风险外在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监管风险。
监管风险主要是指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因违反保险法律、行业监管规章制度、政策而带来的行政处罚风险,包括对公司和管理人员的处罚。
监管风险的产生主要源于经营主体的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淡薄,对公司可能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
二是法律风险。
主要是指公司法人或者员工个人在经营活动中因严重违反有关法律,依法受到刑法处罚的风险,如商业贿赂、贪污挪用公款、违法担保、内外勾结的保险诈骗等,无论是法人犯罪或者是个人犯罪,都可能给保险公司声誉、利益乃至稳定经营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高风险业务的定义广义的高风险业务是指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车险或非车险业务触碰牵扯到的内在风险,如经营决策风险、产品风险、越权经营风险、承保质量风险、理赔管控风险、财务风险以及相伴生的民事诉讼风险等等。
或触碰牵扯到外在监管风险、法律风险等。
狭义的高风险业务是指在投保责任范围内发生可能性较大或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金额较大的风险,主要风险决定于保险标的所在行业性质、地区、环境等因素。
其主要表现为:①忽视风险责任控制,随意降低费率,放宽承保条件,采取高额退费等进行破坏性竞争;②超能力承保;③保险单证、保费收据等管理混乱,为保险欺诈提供了机会。
(四)高风险业务在经营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以车险为例,通常将车险高风险业务的细分定义为“营运货车,水泥泵车,水泥搅拌车,古、特、稀车辆,以及车辆新车购置价(以下简称系统价)在50万元以上(含)的客车”等车型的车险业务。
古、特、稀车辆是指古老车型(此类车型包括上市销售时间超过15 年的国产或进口车辆)、特异车型(此类车型为年产量极少且为非常见一般车型,多为超级跑车类)、稀有车型(此类车型为在国内保有量稀少或非中国规格车型)二、高风险业务在经营发展中的优势当前,在市场经济和保险业发展的初级阶段,高风险业务在业务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对于新公司,更是能起到短、快、大的站稳脚跟的效果。
(一)在粗放经营方式下,保费整体增长较快,有助于快速提升规模。
(二)员工和管理层的个人收益与业务量挂钩,极大地刺激了保险经营的短期行为,使得个人利益迅速得到提高。
(三)在处于白热化竞争的市场中可取得有利地位。
(四)促使各家公司争夺市场的价格战和非价格战此起彼伏。
(五)注重大商、大单业务,重客业务业绩突出。
三、高风险业务在经营发展中的弊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基层公司依然没有彻底扭转重保费、轻质量的思维惯性,展业管理模式及手段简单粗放,工作思路不清晰,目标不明确,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大量高风险业务纳入。
(一)高风险业务概念扭曲,业务发展片面注重规模,忽视经营绩效。
一个时期以来,在以保费论英雄的理念感召下,一些基层公司业务发展不管质量,“捡到篮子就是菜”。
如承保方面,不严格执行公司验险承保和风险评估的有关规定,违规承保高风险标的导致承保质量不高。
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展业人员不知如何识别风险,更不知管控风险。
承保环节把关不严,非盈利性保费比重过大,公司持续发展有效经营成为空谈。
(二)市场竞争激烈,承保条件低下,盈利能力下降。
目前保险市场,主体日益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争夺业务,一些基层公司一味迎合保户需求,盲目降低承保条件,主险之后附加众多的扩展条款,恶性降低费率、高额返还时有发生,竞争手段原始落后,致使业务风险巨大。
如在同等承保责任下,降低保险费率或提高保费返还率;在同等保险费率下,扩大承保范围或提高保险金额,提高保险代理回扣或中介佣金来招揽保险业务;甚至采取坐扣保费、虚挂应收、制作阴阳单、违规批退等违规手段,给公司带来极大的监管风险。
(三)注重小团体利益,忽视依法合规经营。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保险公司不能很好地处理发展与合规经营的关系,认为加强内控合规必然会影响业务发展,发展是硬指标,内控是软指标,合规经营意识淡薄,缺乏合规经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能做到令行禁止。
个别基层公司只顾自己的小团体利益,忽视依法合规经营和上级公司相关禁令,保费效益“跑、冒、漏、滴”现象时有发生。
(四)观念陈旧,员工老化,考核机制不健全。
一些基层公司工观念陈旧,创新服务意识不强,展业人员年龄偏大,高素质展业人员缺乏,员工绩效考核只到科室没到个人,“吃大锅饭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员工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做业务只恋大业务,忽视效益好的分散性业务。
大业务固然要做,然而由于竞争等因素,大业务往往成本开支过大,不一定就是效益业务。
而分散性的如家财险、银行个贷险、三类以下团意险等业务成本支出小,效益好,却往往被忽视。
四、走出发展误区,牢固树立加快效益发展的观念(一)坚持发展原则,倾力做到效益发展不动摇保险企业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其经营的产品就是出售给客户的一份保障,一份承诺,更是一份服务。
但其最终目标还是要让企业生存、发展,并最终获取最大的效益。
因为,保险企业如果没有创造效益就无所谓发展,员工没有创造价值就无所谓贡献,因此,作为保险企业基层公司应坚持有效益发展的基本原则不动摇。
1.坚持效益第一的基本原则。
基层公司要牢固树立全员效益第一的观念,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实点都要围绕效益展开。
内勤管理人员要坚持按原则、按规章操作,要注重管理细节到位,避免出现疏漏使公司效益受损;展业人员要向每一笔业务、每一份保单要效益。
2.坚持差异化经营的基本原则。
差异就是区别,就是打破常规,按照“效益优先”的原则,对有效益的业务,展业费用给予倾斜,体现差异化。
对客户要实行“优质客户”、“一般客户”和“劣质客户”(“黑名单”、“灰名单”)的差异化服务标准。
承保时要按风险大小不同实行有选择的承保。
3.坚持服务至上的基本原则。
客户是公司的衣食父母,为竞争业务恶性拼杀将使公司和整个行业的利益受损。
只有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创新的服务乃为上策,要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地追求服务至上,向客户推行“零缺陷”、“零间隙”、“零距离”、“零界限”四零服务理念,在服务中彰显诚信精神,打造强大的诚信服务品牌。
4.坚持经营逻辑的基本原则。
保险的基本职能之一是经济补偿,在客户发生保险责任事故后应积极主动履行承诺,讲求诚信,及时赔付。
尤其是在客户发生大灾时,要启动再保险和积累金,不惜赔、不乱赔,充分履行职能。
大灾之年发生亏损,但未遇上大灾,应有盈利和积累,这也是符合保险经营逻辑的。
(二)确立发展思路,营造加快有效益发展的氛围1.统一思想,更新观念。
应准确把握中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深刻认识到由于发展方式相对粗放、管理体制机制还跟不上急剧增长的保险需求,导致保险业集约经营和内涵式增长能力不强、产品结构单一、诚信经营理念不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的现状。
切实把加快有效益的发展作为公司的首要任务,使之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从而形成有利于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2.明确重点,优化结构。
应把调整优化结构作为加快有效益发展的战略重点,按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开发和销售市场需要的保险产品,提高效益型业务占比,鼓励发展新型销售渠道。
大力发展县域保险市场,做强做大农村保险业务,切实做到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在优化中提高效益。
3.创新机制,强化管理。
应坚持差异化经营、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加强承保、理赔、财务等重点工作、关键环节的管控,强化成本控制。
同时,加强效益考核,在层层分解任务时,应重点突出效益指标的考核,提高费用、薪酬与利润的挂钩程度。
通过建立和严格落实科学的管理机制,在公司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和工作导向,全面形成讲效益、办实事、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4.防范风险,合规经营。
应始终把风险防范摆在突出位置,始终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强化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和法制观念,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保监会2008年70号等文件精神,严厉制止和惩处违背保险原理、扰乱市场秩序的竞争行为,切实维护保险市场稳定,为公司有效益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明确发展措施,切实加快公司有效益的发展有效益的发展是实现公司持续发展、永续经营的根本保证,无效益的发展将会成为公司的包袱。
基层公司应担当公司有效益发展的重任,不辱使命,确立严格的措施,严把七关,并长抓不懈,夯实公司的经营基础。
1.加快有效益的发展,要从提高认识上把好意识行为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基层公司要通过算细账,讲危机,摆事实,说道理,让员工真正明白,没有效益的增长是穷忙,不讲质量的发展是空忙,不计成本的竞争是瞎忙,只有不断实现有效益的增长,才是忙到点子上,才能忙得大河有水小河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