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行业调研报告第一部分我国小米行业生产情况分析一、小米的基本资料小米又名粟,古代叫禾。
我国北方通称小米。
它原产我国,有7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小米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选育驯化而来的。
今天世界各地栽培的小米,都是由中国传去的。
小米性喜温暖,适应性强。
它既耐干旱、贫瘠,又不怕酸碱,所以在我国南北干旱地区、贫瘠山区都有种植。
小米熬粥营养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
我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
中国曾长期以小米作为主粮作物,直到解放初期,小米在中国北方同小麦、玉米并列三大主要粮食作物。
二、我国小米种植的主要分布地区小米在我国分布广泛,目前,有统计面积的多达23 个省区,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内蒙古、宁夏、辽宁、陕西、河南、黑龙江、山东、甘肃、吉林,上述11 个省区小米面积占全国的%。
主产省为河北、山西和内蒙古,总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和%,3省合计占%。
按行政区分,华北、东北、西北,小米面积分别占%、%和%。
按经济区分,中部、东部和西部,小米面积分别占%、%和%。
按生态区分,西北春谷生态类型区、华北夏谷生态类型区、东北春谷生态类型区,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国种植面积的60%、23%和17%。
表1以上小米产地大多是历史逐渐形成的种植格局。
形成的小米品牌也大多数经历了历史的沉淀,有比较深的文化底蕴。
但是所形成的品牌也带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比如沁州黄,这种局限性在全国推广的时候或许不是有利的。
三、我国小米的种植面积逐步减少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小米年种植面积仍高达亿亩。
此后,随着水利设施的改善、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发展,小米生产面积逐渐减少,目前年种植面积约1500万亩。
表3 (来源:华大小米)四、2015年小米价格持续走低2015年一来小米价格持续下跌,目前全国小米大宗交易价格约为元/斤;批发价约为元/斤。
主要原因是2010 年以来,小米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2014年小米单价由元/kg上涨到12元/kg,小米价格较2013年上涨35%-60%创近年来价格新高,2014 年的高价进一步刺激了种植。
这使得播种面积有所增加,小米产量随之增加,但是目前市场消化能力有限,造成2015年小米价格下滑。
表4 2015 年小米大宗交易价该表数据主要为大宗交易价格表5 2015 年全国小米批发均价该表数据为靠近零售端分销批发价五、当前我国小米加工状况目前,我国小米消费以米粥为主,80%以上小米用作米粥,原粮初加工产品小米在加工中占主导地位。
在国家种植结构调整和政策引导下,近年来新出现了一批以小米开发为主业的公司和基地,这些公司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实现小米的初加工产品产业化生产。
截至2014年,全国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并注册的小米产品已有103家,其中,山西10个,黑龙江12个,辽宁39个,吉林15 个,内蒙古8个,河北8 个,山东7 个,河南 2 个,陕西 1 个;认证的品牌有83 个,其中,山西和黑龙江各10 个,辽宁26 个,吉林14个,内蒙古7 个,河南2 个,山西1 个;并在小米生产优势地区形成了多个小米规模化生产的基地,如内蒙古的赤峰、河北的武安和易县、山西的沁县和汾阳、辽宁的建平县等。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消费习惯的转变,人们对小米深加工产品需求日益增加,小米深加工产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一批以小米为原料的深加工类企业,主要涉及三大类型的加工企业。
(一)、大型小米深加工企业集中在河北和山西小米主产区,产能设计达到了万吨级以上,主要有张家口北宗黄酒酿造有限公司的小米黄酒产品(产能5万t ),年加工转化张杂谷6万吨,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的小米营养粉产品(产能5万t),山西柏图啤酒公司的小米啤酒(产能10万t ),这些企业多为新建成企业。
目前做得规模比较大,产品线比较全的是沁州黄,其主打沁州黄贡品这个历史文化品牌。
但是,通过分析资料得知,历史上成为贡品的小米并非沁州黄一家。
历史上成为贡品的小米品种分别有:沁州黄(康熙)、金谷米(康熙)、龙山小米(乾隆)、隆化小米(明、清)、米脂小米、桃花小米(元)、林州小米(唐)、赤峰夏家店小米(辽)、永吉白小米。
可见,贡品并非沁州黄的专利,而且,沁州黄这个品牌有着明显的地域限制,对其以后发展不利,这给华大小米提供了介入机会。
华大甚至可以布局其他曾经是贡品的小米品牌。
(二)、地方特色小米深加工企业有河南的小米油茶粉、云南的小米鮓、山东的小米煎饼以及台湾地区的小米酒,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浓郁的地方饮食和文化特色,集中在小米非优势产区、区域性强,生产能力相对较小。
(三)专业化企业主要为小米营养粉和小米饮料等类型的企业,这类企业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为小米非优势产区,小米产品为其加工产品的一个品系,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丰富、种类齐全,专业化程度高、生产技术成熟、科研团队成熟、销售渠道成熟。
六、我国小米市场规模估算(一)种子市场按照以上表3资料显示100万公顷(1500万亩)左右的种植规模,刨除约1/3 自留种的部分,商业化种子规模为1000 万亩。
经对河北种子经销商进行调查,张杂谷3 号、5 号价格为85元/斤,张杂谷8 号105 元/斤,在卖种子的同时配套卖除草剂、间苗剂,把除草剂和间苗剂的价格加到了种子价格上。
经咨询华大小米同事,一亩地约需要1 斤种子。
目前杂交种子种植面积大约400万亩,约需400 万斤种子,杂交种子约占40%的商业化市场份额,以杂交种子约85 元/斤计算,约亿元的市场规模。
刨去400 万亩杂交种子种植面积,其余商业化普通种子种植面积为600 万亩。
经与安阳小米同事沟通,目前普通种子10 元/斤。
则普通种子的市场规模是6000 万元。
综合两种情况,在商业化部分,以普通种子和杂交种子各占60%、4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估算,目前商业化种子的市场约为4 亿元左右的规模。
2016 年安阳公司制种计划为100 万斤普通种子,产值约1000 万元,如果是杂交种子,约8500万元。
目前华大在整个制种板块所占市场份额约为%;在普通种子板块中市场份额约为%;在杂交种子市场份额为零,尚有很大增长空间。
(二)初级小米市场根据表3以及表4 数据,目前全国小米年产量200万吨左右规模,刨除1/3 左右自留,商业化产量134万吨。
为如果按照2015 年下半年全国大宗交易市场约元/斤计算,全国小米初级市场规模约67 亿元。
如果按照批发价格约元/斤计算,全国小米初级市场规模约亿元。
(三)深加工市场深加工市场主要估算前述三家较大规模的企业,张家口北宗黄酒酿造有限公司的小米黄酒产品(产能5万t ),年加工转化张杂谷6万吨,按转化率34%左右(三斤粮食酿一斤酒)计算,经查,其公司主打的近代系列黄酒500毫升装卖50 元。
若按该系列酒满产销售,收入约为17亿元。
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的小米营养粉产品(产能5 万t ),经调查,按照其十二五规划销售额为15 亿元。
山西柏图啤酒公司的小米啤酒(产能10 万t ),其规划销售收入为亿元。
以上三家满产预计销售额大约为亿元。
深加工市场潜力很大。
第二部分小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一、小米产业链面临的问题(一)、劳动者素质、文化水平低通过对小米主产区调研发现,%的户主处于40—60岁之间;%的户主文化程度处于初中及以下水平;具备农业技能的仅占%。
劳动者素质、文化水平低,导致农户接受新品种、新技术能力差,是制约小米产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
(二)、生产方式落后小米播种以人工和半机械化为主,中耕、施肥及植保管理机械化为零,收获和脱粒停滞在手工和畜力作业阶段,严重制约了规模化生产。
据调研小米机械化率不足30%,与小麦、玉米等作物的轻简技术水平差距逐步扩大。
由于普通小米不抗除草剂以及小米需要发挥群体顶土优势出苗,导致小米栽培耕作方式千百年来依赖人工间苗、人工除草。
同时由于小米配套农业机械极其缺乏,小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已成为制约小米规模化生产的主要问题。
(三)、小米的消费结构远未合理中国是小米消费大国,从消费结构来看,现阶段中国小米消费方式以原粮消费(80%)为主,饲料消费(15%)和其他消费为辅。
原粮消费的80%以上为煮粥的食用方式。
国内消费市场一直为消费方式单一的局面,直接导致消费驱动不足。
(四)、小米深加工程度不高、规模不大小米加工基础研究落后,小米功能成分用途、工业化出口等问题研究不深;三是小米产后加工研究长期投入低,研究人员少,使得小米深加工程度不高。
小米企业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由于企业的规模小,在开发市场、组织生产、基地建设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导致规模效益小。
二、小米产业发展展望(一)政府推动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政府的有效推动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只有在政府的推动、引导、协调、扶持和监督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方向才不会偏离轨道,才能完成好产业发展规划、地理标识认定、基础条件建设、产业政策补贴等基础性、公益性工作。
二)科技支撑是产业发展保障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现代科技的支撑,科技支撑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产业技术升级的根本保障。
重视与科技型企业的合作,从品种引进、筛选、试验、示范到标准化种植,从常规栽培到轻简化生产技术集成再到高效栽培的技术升级,科技支撑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三)多元化参与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推动种植、科技、加工、金融等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小米产业链,有效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让参与各方都到实惠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