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一、填空题1、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从显微镜开始的,其发展经历的三个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_。
2、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_______。
二、判断是非1、巴斯德是一位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他第一个在显微镜下看到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2、因为显微镜稀少,列文虎克逝世后微生物学未能迅速发展。
( )3、病原菌学说最初是由科学家柯赫提出来的。
( )三、名词解释1、微生物: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2、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四、选择题1、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以哪两位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
A、巴斯德、列文虎克B、柯赫、列文虎克C、巴斯德、柯赫D、巴斯德、弗莱明2、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是。
A、列文虎克B、柯赫C、巴斯德D、斯坦利3、菌种的分离、培养、接种、染色等研究微生物的技术的发明者是。
A、巴斯德B、柯赫C、吕文虎克D、别依林克4、自然发生说的理论认为。
A、微生物来自无生命的物质B、大动物中发现有系统发育C、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的D、病毒是从细菌退化的。
5、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A、驳斥自然发生说B、证明微生物致病C、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
五、问答题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那些种类?2、微生物的一般特性是什么?3、微生物学发展的各个时期有哪些主要成就?第一章细菌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名词解释l、细菌2、中介体3、质粒4、异染颗粒5、荚膜6、鞭毛7、芽胞8、L型细菌二、填空题1.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作为测量单位。
2.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和——三种。
3.菌体有一个弯曲的叫——、有多个弯曲叫——。
4.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和——。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和——。
5.细菌细胞壁共有的成分是——,G+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G—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和——多层结构组成,其——是G—菌的内毒素的毒性基团。
6.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和——。
7.细菌的遗传物质有——和——。
8.细胞质含有——、——和——等有形成分。
9.mRNA与核糖体结合成多聚核糖体时,就成为——合成场所。
10.异染颗粒可用来进行——。
11.革兰氏染色的意义有——、——和——。
12.荚膜是构成——的重要因素,鞭毛是细菌的——器官。
13.菌毛有——和——两种,与致病有关的是——,可传递遗传物质的菌毛是———。
14.临床上常以杀灭——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15.细胞壁的功能有——、——、——和——。
16.G+菌肽聚糖的结构由——、——和——组成三维网状结构。
17.革兰染色的步骤分——、——、——、——四步。
18.革兰染色阳性菌呈——色,阴性菌呈——色。
19.细菌蛋白质合成场所位于胞浆内的——,某些细菌胞浆内的——可用于鉴别细菌。
20.细菌荚膜最重要的功能为——,此外还有——、——、——等作用。
三、最佳选择题1.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什么为测量单位( )A.μm B.nm C.cm D.pm E.mm2.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芽胞E.核质3.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A.肽聚糖B.磷壁酸C.脂蛋白D.外膜E.脂多糖4.内毒素的毒性基团是( )A.类脂A B.核心多糖C.特异性多糖D.磷壁酸E.粘肽5.维持细菌故有外形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浆D.核质E.芽胞6.溶菌酶的杀菌机制是( )A.竞争肽聚糖合成所需的转肽酶B.与核糖体的小亚基结合C.裂解肽聚糖的β1.4糖苷键D.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E.破坏细胞膜7.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杀菌的机制是( )A.破坏磷壁酸B.裂解肽聚糖骨架C.损伤细胞膜D.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E.抑制短肽侧链与五肽交连桥的联接8.对细菌细胞核描述错误的是( )A.由裸露的双股DNA堆积而成B.无核膜C.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D.无核仁E.具有完整的核结构9.抵御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结构是( )A.细胞壁B.荚膜C.芽胞D.鞭毛E.菌毛10.与细菌粘附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A.细胞壁B.荚膜C.芽胞D.鞭毛E.菌毛11.对细胞壁的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A.维持细菌故有形态B.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C.具有抗吞噬作用D.有抗原性E.与细胞膜一起维持细胞内外物质交换12.细菌的特殊结构不包括( )A.荚膜B.芽胞C.鞭毛D.菌毛E.核质13.缺乏哪一种结构,细菌仍可生长繁殖(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核质E.核糖体14.对鞭毛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成分为蛋白质B.是细菌的运动器官C.某些鞭毛与细菌致病有关D.根据鞭毛的位置、多少,可进行细菌鉴别E.以上均是15.对细菌芽胞描述错误的是( )A.均为G+菌产生B.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C.不能保存细菌的全部生命物质D.对外界抵抗力强E.一个芽胞发芽只生成一个菌体16.G—菌对青霉素、溶菌酶不敏感是因为( )A.细胞壁含粘肽少,其外侧有外膜覆盖B.细胞壁含有类脂AC.细胞壁缺乏磷壁酸D.细胞壁含脂多糖E.以上均可17.对荚膜叙述正确的是( )A.菌体分泌到体外的一层粘液状物质B.化学成分是多糖或多肽C.可抗吞噬D.具有抗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E.以上均是18.对菌毛叙述错误的是( )A.菌毛比鞭毛细短而直B.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种C.是细菌的运动器官D.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E.细菌的耐药性可通过性菌毛传递19.细菌芽胞与高度耐热性有关的特有化学组分是( )A.核酸B.肽聚糖C.磷脂D.多糖E.吡啶二羧酸20.关于脂多糖错误的是( )A.类脂A是内毒素毒性基团B.核心多糖具有属和组的特异性C.特异多糖构成重要菌体抗原D.特异多糖决定细菌种和型的特异性E.类脂A有种属特异性21.革兰氏染色法在临床上可用于( )A.解释发病机理B.鉴别细菌菌型C选择用药D.确定诊断E.以上都不是22.革兰氏染色使用染液的顺序是( )A.稀释复红一碘液一乙醇一结晶紫B.结晶紫一乙醇一碘液一稀释复红C.结晶紫一碘液一乙醇一稀释复红D.稀释复红一乙醇一结晶紫一碘液E.稀释复红一结晶紫一碘液-乙醇四、问答题1.简述肽聚糖的主要结构及青霉素、溶菌酶对其抑制的作用机制。
2.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有那些?3.简述细菌的基本结构。
4.简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及意义。
5.简述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
6.细菌芽胞的强抵抗力与那些因素有关?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完整的细胞器。
2.中介体:是指某些细菌的细胞膜反复折叠并内陷于细胞质内,形成的囊状小体,一个细胞内可有一个或数个。
中介体类似于线粒体,参与细菌的呼吸、生物合成及细菌的分裂。
3.质粒:是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一种双股闭合环状DNA。
4.异染颗粒:是细菌胞质颗粒中的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具有嗜碱性,所以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光镜下明显不同于菌体的其他部位,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5.荚膜:某些细菌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一层粘液性多聚物,其成分为多糖或多肽。
6.鞭毛:是指菌体上附着的由细胞膜伸出的细长弯曲的丝状物,所有弧菌、螺菌、约半数的杆菌和少数的球菌附有鞭毛。
7.芽胞: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菌体内的细胞质脱水浓缩,形成由多层膜包裹着的、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
8.L型细菌:是指细胞壁受损或其合成受到抑制,仍可存活的细胞壁缺陷细菌。
二、填空题1.微米(μm) 2.球菌,杆菌,螺菌3.弧菌,螺菌4.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荚膜,鞭毛,芽胞,菌毛5.肽聚糖,磷壁酸,脂蛋白,外膜,脂多糖,脂多糖中的类脂A 6.物质转运交换,分泌胞外酶,呼吸作用,生物合成,形成中介体7.染色体,质粒8.核糖体,质粒,胞质颗粒9.蛋白质10.细菌鉴别11.鉴别细菌,指导选择药物,了解细菌的致病性12.细菌致病性,运动13.普通菌毛,性菌毛,普通菌毛,性菌毛14.芽胞15.维持细菌外形,支持保护细菌,物质交换,具有抗原性16.聚糖骨架,短肽侧链,五肽交联桥17.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18.紫色,红色19.核糖体上,异染颗粒20.抗原性,抗吞噬,抗补体,使细菌具有毒力三、选择题1.A 2.D 3.B 4.A 5.A 6.C 7.E 8.E 9.B 10.E 11.C 12.E 13.A 14.E 15.C 16.A 17.E 18.C 19.E 20.E 21.C 22.C四、问答题1.肽聚糖的结构和青霉素与溶菌酶的作用机制:肽聚糖又称粘肽,是原核生物细胞的特有成分,由三部分组成:(1)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排列,籍β一1,4糖苷键连接组成;(2)四肽侧链连接于聚糖骨架上的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3)四肽侧链之间由肽链(如五肽交链桥)或肽键交连构成交连桥,由此构成完整的肽聚糖分子结构。
青霉素可抑制交连桥的连接,溶菌酶能水解聚糖骨架中的β—l,4糖苷键,均能破坏胞内的抗高渗屏障,导致菌体膨胀、崩解。
2.G+菌与G—细胞壁的主要区别如下表:+—3.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指所有细菌都有的结构,从外向内分别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
(1)细胞壁:是紧贴膜外的一层坚韧富有弹性的结构,具有维持细菌故有形态、保护细菌、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决定细菌的免疫原性等功能。
G+菌细胞壁由粘肽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G—菌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肽、脂蛋白、外膜、脂多糖等多种成分组成。
(2)细胞膜:有物质交换、分泌胞外酶、生物合成、呼吸、形成中介体等作用。
(3)细胞质:为原生质,无色透明胶状物。
其内含有质粒、核糖体和胞浆颗粒等有形成分。
(4)核质:由双股DNA链高度盘绕形成,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遗传物质。
细菌仅有核质,无核膜和核仁,不存在核的形态。
4.细菌的特殊结构及意义?⑴荚膜:是某些细菌分泌到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主要成分是多糖或多肽。
它具有抗吞噬、抗溶菌酶、抗补体等作用,是细菌毒力的因素之一,同时它具有抗原性,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分型。
⑵鞭毛:是某些细菌从胞质内伸出到胞外的细长而弯曲的蛋白丝状物。
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某些细菌的鞭毛与其致病性有关。
有鞭毛的细菌又可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和周毛菌。
⑶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比鞭毛更细、短而直的蛋白丝状物。
它又分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前者数量多,可达数百根,与细菌的粘附性、致病性有关;后者比前者数量少(1—4根)、稍长而粗,为中空管状物,可传递细菌遗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