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深化医院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科学合理地组织协调人力、物力、财力,创造良好的医院软硬件医疗服务环境,按照《国债项目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根据本院实际,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填平补齐”的原则,力争在本期内把我院建设成为管理科学、功能齐全、设备完备的具有鲜明中医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中医医院。
二、目标任务:近年来,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我院各项工作处于低谷之中,因此抓好基础性工作仍是本期内重心工作,任务目标既着眼于眼前,又要考虑长远,使其切实可行。
(一)、经济指标:2005年在2004年业务收入的基础上增长10%,即全年完成业务收入400万元,2006年以后每年增长25%,至2010年达到业务收入800万元。
(二)、工作量指标:1、门诊人次:2005年完成5万人次,以后每年递增20%,争取2010年达到12万人次。
2、住院人次:2005年完成500人次,以后平均每年递增20%,争取2010年完成住院人次1200人次。
3、医技检查人次:2005年完成1.5万人次,以后每年递增30%,争取2010年完成医技检查人次3万人次。
4、手术人次:2005年完成300人次,以后每年递增20%,争取2010年完成人次1000人次。
5、病床使用率:前三年实际开放病床120张,病床使用率达到80%,后三年实际开放病床200张,病床使用率达到80%。
(三)、医疗质量指标:1、治疗有效率98%;2、三日确诊率98%;3、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6%4、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95%;5、手术感染率1/1000以下;6、医疗差错发生率1/1000以下;7、病死率6/1000以下。
8、门诊住院病历书写合格率95%。
(四)、业务用房:在现有6139平方米的基础上,本期增加2000平方米。
(五)、技术队伍要求:本期内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争取做到人员结构合理、技术精良、配备到位。
高级5人,副高级20人,中级80人,初级60人,卫技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的80%以上。
(六)设备要求:按照“统筹规划、填平补齐”的原则,逐步增加以下设备:1、检查设备:增加尿液分析仪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一台,六导心电图机一台,彩超一台,纤维胃镜一套,电子胃镜一套,乙状结肠镜一套,纤维结肠镜一套,裂隙灯一台,争取购置CT一台。
2、治疗设备:呼吸机二台,多功能微波治疗机一台,多功能前列腺治疗机一台,骨质增生治疗仪一台,肛肠电脑综合治疗仪一台,疼痛治疗仪一台,针灸治疗仪一台,骨科牵引床一台。
3、手术设备:多功能呼吸机一台,麻醉机两台,多功能监护仪一台,液压手术床两台。
4、急救设备:救护车二辆,心电监护仪一台,心脏除颤仪一台,除颤器两台,心电监护除颤仪一台,自动洗胃机一台,电动吸引器一台。
5、其他设备:中药煎药设备一台,中药熏蒸床一台。
三、工作措施:要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医院目前还处于困境,需要全院职工在思想上与医院保持一致,医院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做到科学规范,各项业务工作组织得力、安排细致、保障到位、上下齐心,认真落实工作措施。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新的时期思想教育、政治学习应常抓不懈,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医院目标任务,力求振奋精神,齐心协力,以医院的发展建设为已任,搞好本职工作,服务广大患者。
(二)强化医院管理,用制度规范每个职工的行为。
科学化、规范化的医院管理是医院顺利发展、业务工作稳步提高的保证,管理即效益。
首先医院要有科学的发展观。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健全各项切实可行、符合医院实际的工作制度,使医院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其次,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下不为例,不讲因人而异。
(三)深化经济分配、人事制度改革。
首先我们要打破经济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经济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
在效益分配方案中既重视任务指标、工作量,同时也注重经济收入指标,通过综合评定,使真正付出辛勤劳动的职工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其次是搞好人事制度改革:一是重视人才,不但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同时要提高他们的待遇,用待遇吸引住人才、留住人才,使其人尽其才,并注重思想教育、业务培养,使专业技术人员形成合理梯队。
二是打破论资排辈,不以亲疏远近、资历、职称论高低,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阻碍医院发展者走,努力创造人才竞争的局面,为医院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精减医院行政后勤队伍,通过人事制度改革使行政后勤人员真正树立为前勤服务的思想,工作上精而得力。
四是对外出技术人员加强管理,搞好沟通,医院确需专业人才,愿意回医院工作者要真诚欢迎,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安排好工作、生活。
一段时间内不能回院者,也要加强联系,以求对医院工作的支持。
(四)采取一切措施,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医疗是中心,质量是核心,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之所在,加强医院内涵建设,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中心,不断完善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抓好协调、控制、考评、奖励等环节。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一是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即每年选派四至五名专业人员到省级医院进修学习、短期培训或交流学习;请上级医院专家来我院讲课、指导业务工作。
二是个人自学与医院组织集中学习相结合,医院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其自学,同时定期组织集中授课和考试考核。
三是在职教育与平时业务工作相结合,医院鼓励专升本、本升研的在职学习,并给其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在临床工作中搞好业务查房,在查房中学习理论、操作和技能,并及时发现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疑难危急重症的处理能力,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2、重视医疗文书质量。
医疗文书质量反映了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是考核医务人员和衡量医疗质量、管理质量的重要依据,我们要严格执行各级对医疗文书书写的要求,对住院病历和住院记录的书写,实行三级负责制,即住院医师、科主任(主治医师)、医务科三关审核把关。
住院病历归档合格率达到95%以上,消灭丙级病历。
门诊及医技、手术室等各种医疗文书由科主任把关,医务科定期审核,力求达到准确全面,符合标准要求。
3、提高诊疗水平。
在诊断方面要严格按照部颁标准和现行的通用教材来确定病名,明确诊断,并对危急重症、疑难死亡病案及时进行会诊、讨论。
以进一步提高诊断技术水平,同时医院要求各科室之间密切配合,共同协作,使入出院诊断符合率达到95%以上。
在治疗方面,要注重突出中医特色,提高医疗质量和治疗水平,力争做到“以中为主、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提高中医药使用率,创出我院的名牌。
4、抓好急诊科建设,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能力。
急诊科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医院的声誉,直接反映了一个医院的业务水平高低,我们不但要在业务学习、技术操作、应变能力、服务态度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在救护车使用、应急医疗抢救设备的添置上进一步加强,对急诊科人员组织、管理、调配上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对痛证、热证、惊厥等运用中医药进行抢救治疗的临床研究。
5、进一步加强专科建设,增强专科的区域幅射力。
首先对我科传统专科巩固提高,在宣传、设备、人员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使其再创辉煌。
其次在现有内、外科的基础上,依据本身的条件,逐步分出有特色的小专科,选派热爱本专业又留得住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并在筹建中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必要的设备,改善内部环境,力争在三到五年内成为医院的特色专科。
6、搞好药剂管理。
药品在整个医疗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应把好计划采购、入库验收保管、供应等环节。
计划采购是首要环节,就目前而言,由于资金紧张,要勤进少进,保证品种齐全,保证临床用药,降低库存。
保管是重要的一环,特别是中药饮片的保管,要防止虫蛀、霉乱变质,同时依据掌握的情况及时通报用药信息。
我院制剂室已于2002年达标,我们要严格执行制剂室工作制度和制剂规范,把好质量关。
2005年我们将对制剂室进行改造,努力使中药制剂成为医院新的经济增长点。
7、加强医技科室管理。
医技科室是医院现代化的象征,对临床治疗、科究教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重视对医技工作者的学习和培训,要求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加强保养,提高诊断水平;报告要求认真填写、准确无误;不断扩大检测项目,服务临床,同时医院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加大设备投入,不断添置新设备。
8、护理工作。
要全面提高护理水平,认真落实责任制护理,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的训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等护理操作规程,把好护理文书书写关。
本期内有重点地选派优秀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礼仪培训,以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院感是医疗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搞好供应室各护理区的消毒隔离工作,杜绝院内交叉感染。
(五)加强后勤管理,服务临床一线后勤工作一定要树立为临床一线服务的思想,行后人员要主动深入临床一线,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
物资供应要做到计划采购,压低库存,节约使用。
水电管理严格执行医院的有关规定,杜绝跑冒滴漏,水电费纳入医院成本核算中。
同时对临时用工的管理,要遵纪守法,既维护其权益,又保证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搞好基本建设,改善职工的工作生活和患者的就医环境。
由于医院近年来经济状况欠佳,业务用房年久失修,职工工作环境、患者就医环境较差,也影响了医院今后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为适应人民群众对医疗质量、就医环境、医疗服务的要求,拟在2005年利用国债项目资金先期对东侧门诊楼进行改造建设,同时对旧四层楼及病房楼进行内外装修,并搞好院内硬化、绿化,争取使医院环境大变化,服务大变化,医疗各项工作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