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石油为主的资源产业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俄罗斯资源产业产值约占俄工业产值的30%,为政府创造54%的年收入预算和45%的外汇收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左右■资源出口大约占俄罗斯出口商品总额的68%,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煤炭及资源化工产品,占矿产品的74%,以矿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是俄罗斯出口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巨大■俄资源领域的投资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27%,占全部外国对俄投资的75%。
由于产业结构高度依赖资源,国际资源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经济的整体状况有直接影响■中俄作为世界资源大国,尚不能充分利用金融市场为资源经济服务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俄国经济的影响■以2008年四季度为例,由于石油价格大幅下挫70%至50美元以下,俄罗斯经常账户盈余锐减,其财政余额亦出现了赤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彭博共计预计俄罗斯2009年GDP增速从2007~2008的6~8%缩减至-0.7%,2010年有可能出现适度恢复中俄两国合作领域监管合作■在借鉴美国等成熟市场发展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审慎监管,建立中俄监管沟通的长效机制■长期保持中俄监管层面及时有效的金融信息交流■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金融危机,中俄监管层合作加强跨境危机管理和处置能力机构合作■机构间定期协商沟通,加强经验交流和市场信息共享■中俄两国机构在完善其内部建设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信息公开,有助于及时准确的评估对手方的信用风险■建立完善两国信用评估体系,本着诚实互信的原则,中俄机构间可相互授信,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中俄两国机构可联手共同推进投资者教育工作,提高机构对投资者的认知度研究项目合作■中俄两国定期互派人员共同进行相关项目研究工作,为两国金融市场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俄罗斯经济特点,和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特点:重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轻工业和农业不很发达。
经济依赖自然资源层度高,进出口贸易不发达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技术人才多,国土面积大,多海港,重工业技术水平高不足: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过分依赖自然资源,进出口贸易不发达,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资源利用不够合理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2007年俄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回升,GDP增长率大约在7.2-7.4%。
外贸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2007年俄罗斯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口总额再攀新高,其次是进口增速,有逼近出口增速之势。
进口增速高的原因在于,一是俄罗斯政府降低了高科技设备的进口税,促进了进口增长;二是俄罗斯居民消费需求扩大,与此同时,卢布升值,使外国产品竞争力增强,从而促进了进口的加速增长。
俄罗斯政府在2007年里进一步加强对重要产业部门,如石油、天然气的控制和监督。
政府控股的俄罗斯资产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巨头。
此外,俄罗斯政府还决定将一些小企业联合起来,组成由国家控制的大型企业集团,如飞机制造和船舶制造等集团。
在发展经济特区工作上,俄罗斯打算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特区。
2007年元月批准在全国建立7个旅游休闲特区;建议建立港口经济特区。
俄罗斯政府在普京总统的领导下对科技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
增拨巨款,组建俄罗斯风险公司,以发展纳米技术、医学、无污染能源,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目的是提高高科技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
2007年4月,俄国家杜马通过组建俄罗斯发展银行的法案。
该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对出口贷款风险提供担保,对优先发展的投资项目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促进吸引外资。
据俄统计局数据,2007年俄罗斯粮食收成达8630万吨(2006年为8290万吨),葵花子,甜菜,土豆,蔬菜的收成均低于2006年。
二、2007年俄罗斯工业增长2007年6月俄罗斯工业增长出现大爆炸:增长率达到10.9%。
如果考虑到,2006年6月的增“俄罗斯的中国速度”。
2007长仅为2.9%,因此难怪俄罗斯人要把这一增长速度称为“奇迹”,年1-7月,工业增长速度与2006年同期相比为7.7%。
2007年10月,俄罗斯工业增长6.1%,而11月又突然下降到4.7%。
如果跟2007年10月比较,增长速度还减少了0.8%。
可以说,工业发展速度很不均衡。
矿产开采业,包括石油天然气,发展速度有所减缓。
食品工业,轻工业,对进口一向有着很大的依赖性,而且自身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即使如此,俄罗斯的食品和轻工也得到了发展。
从整体看,加工业在2007年里有了长足的进步。
三、石油产业情况石油是俄罗斯经济的主要命脉,它对俄罗斯经济增长速度有巨大的影响。
统计表明,俄罗斯2007年前十个月的石油出口占其产量的52.8,十月份的石油出口占其产量的54.3%。
增长速度均有所减缓。
石油出口增长速度也跟着下降。
与此同时,对远邻国家出口的天然气减少了0.08%,对独联体国家减少了30%,总体来说,天然气出口减少了5%,由1554亿立方米降到1478亿立方米。
俄罗斯石油出口税从2007年12月1日起调至历史新高:每吨石油出口税将征收275美元,在此之前,出口税已经征收到250美元/吨。
精炼石油产品的出口关税调整到196-197美元,初加工石油产品出口关税为105-106美元。
四、俄罗斯外贸再攀新高,顺差减少8 2007年1-9月俄罗斯外贸主要数据(单位:亿美元)外贸总额出口额进口额贸易顺差2006年全年4392 3015 1377 16382007年1-9月3796 2428 1368 10602007年1-10月4364 2776 1588 1188俄罗斯专家认为,十月份的出口值之所以高,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上的石油超高价格。
正是十月份,石油价格飚升到新的顶峰——BRENT牌号石油月平均价格达到90美元/桶。
而2006年同期其价格仅为57美元。
也就是说,2007年十月,石油价格比2006年十月高出近60%。
俄罗斯何时摆脱经济危机世界银行认为,俄罗斯政府手中至少有两项手段,可以使经济恢复日期早日来临:尽早通过政府财政预算,促进企业界人士实施投资计划;有针对性实施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扩大内需。
二.外经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国家管理机构的保守,固步自封对国家的未来具有更重要的影响。
目前已经出现综合症状,证明俄罗斯外经领域不健全的机制,其趋势已经接近危机点。
1.虽然俄罗斯是产业门类十分齐全的大国,但在出口方面却是一个品种很单一的出口大国:三种能源载体—石油,石油产品和天然气占了其出口的62-63%,而1994年还仅占40%,1997年45%。
若以5类主要出口产品统计则占出口的2/3;若以10类主要出口产品(除能源载体外尚包括金属,宝石,圆木)统计,则占总出口的3/4(参见表3)。
表3 俄罗斯以4位出口商品代码标识的出口集中化变化趋势(自1994年至2007年,占出2.俄罗斯已经变成快速发展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原料附属国,向它们供应能源载体、金属、木材、肥料等等。
俄罗斯输往远邻国家的产品90%是由三种主要燃料资源和原材料(矿产品,金属,木材以及纸浆纸产品,宝石及其产品)组成。
与此同时,高附加值产品在出口中占有的份额已经微乎其微,如果将武器出口(2007年为70亿美元)扣除不计,仅占2%。
大多数发达国家从俄罗斯进口的机器、设备和交通工具在其总进口中占有的份额不到1%。
今天,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占世界的23%(以液态燃料计,以下均以自然形态计),石炭占11%,生铁占30%以上,钢半制成品占20%以上,直接还原铁制品占15%以上,铝—18%,镍—30%以上,钯接近40%,圆木占35%以上,合成橡胶—9%,矿肥(以金额计)约占14%。
作为工业原料和基础性半制成品供应国,俄罗斯在国际上无人可以比及,满足了全球进口很大一部分的需求。
但是它的机械工艺制品出口仅占世界出口的0.4%,其中汽车制造业产品销售占0.3%,办公及通讯设备(包括其组件和部件)—0.05%,药品—0.06%,纺织品—0.2%。
3.外贸的地理分布不尽合理目前仍然以欧洲中心主义为主轴。
对欧洲地区(不包括欧洲地区独联体国家)国家的出口占俄罗斯总出口的60%,而欧洲在世界GDP中不到24%。
,且有减少的趋势。
将能源供应方向确立在发展缓慢的欧洲市场上,俄罗斯分析家认为是不妥的。
欧盟国家企图降低甚至摆脱在能源供应问题上对俄罗斯的高度依赖性。
中亚地区的独联体国家盛产石油天然气,它们已经成为能源进口大国的争夺焦点。
另一方面,亚洲在俄罗斯的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虽然逐步上升,但总的来说,与双方的经济实力仍然很不相称: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仅占总贸易额的13%左右,进口(2007年)超过20%,出口则仅占总出口的9%。
在非洲,中美洲和南美洲,俄罗斯的对外经贸合作发展很缓慢。
俄罗斯分析家概括指出:俄罗斯参与全球市场分割的态度和立场很软弱,缺乏进取精神。
4.进口迅速增长已经成为俄罗斯严重的系统问题在2000-2007年期间俄罗斯的GDP增长了70%,而进口无论是按价值还是按其自然状态,均增长了5.6倍。
据俄统计局资料,目前俄罗斯零售贸易中近一半的商品资源是由进口商品组成的,值得注意的是,进口商品中以消费品为主。
2006年占约41%,2007年占38%。
而中间产品和投资性产品则显然处于劣势。
俄罗斯进口产品中,中间产品和投资性产品与消费品之比,2006年为1.4,而在此期间,该比值,波兰为3.8,墨西哥为5.2,巴西为7,韩国为7.1,印度为16,中国为19。
这说明,俄罗斯进口将很大一部分创汇收入“吃掉,消费掉”,而发展生产,使生产科技现代化的现实可能性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5. 俄罗斯很少参与跨国生产协作,国际生产销售链。
这是俄罗斯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
它不仅降低俄罗斯的竞争力,妨碍获取新技术,同时也阻扰出口产品的优化,增加打入新市场的难度。
6. 经贸的政治领域关系远非协调融洽在国外经常受到贸易限制,目前俄罗斯大约只有15%的出口是在自由贸易制度下实施的。
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的主要问题是向独联体国家按低于国际市场的优惠价格供应能源载体,损失得不到补偿。
2007年向独联体国家供应石油的价格是376.7美元,而给远邻国家供应的石油是485.4美元。
仅此一项,俄罗斯损失超过40亿美元。
7. 独联体国家出口的扩大对俄罗斯出口构成威胁许多独联体国家的出口商品集中化程度很高,而且结构与俄罗斯很接近(矿产品、肥料、合成橡胶、木材、金属、贵金属及其制品),因此在国际上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
这种竞争不仅使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生产者在国际市场上处于竞争对手状态,而且明显降低了实施共同的一体化项目的积极性。
8.随着出口增大收入增多,俄罗斯的支出也急剧增长,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流向国外。
2007年首次出现现行收支账目顺差下降现象,数额达143亿美元(从943亿降到800亿美元),根据最新估计(2008年三月),2008年,当前支付平衡顺差将降低到510亿美元,到2009年顺差将变成逆差,1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