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腹壁层次结构与腹腔手术模拟

腹壁层次结构与腹腔手术模拟

腹壁层次结构与腹腔手术模拟
腹部为躯干的一部分,位于胸部与盆部之间,由腹壁、腹腔及腹腔内容物等构成。

腹部分区与腹壁层次结构与腹部手术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一、腹壁
(一)腹壁体表标志
为确定腹部分区及常用腹壁切口,必须熟记以下常用体表标志。

剑突、肋弓、脐、耻骨联合、耻骨结节、髂嵴、髂前上棘、髂结节、半月线、麦氏点。

(二)腹部分区
1.九分法
标志:上水平线——两肋弓最低点的连线;
下水平线——两髂结节的连线;
垂线(2)——过腹股沟韧带中点、交两条水平线;
分部:腹上区;脐区;腹下区;
左季肋区;左腰区;左腹股沟区;
右季肋区;右腰区;右腹股沟区;
2.四分法
标志:过脐的两条相互垂直的线;
分部:左上腹;左下腹;右上腹;右下腹;
(三)腹壁的结构
腹壁即腹腔的壁,包括腹前外侧壁及腹后壁。

1.腹后壁略
2.腹前外侧壁
(1)层次
1)皮肤:薄而富于弹性;
2)浅筋膜:脂肪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脐以下分浅、深两层;
浅层(Camper筋膜):富含脂肪组织,向下连股部浅筋膜;
深层(Scarpa筋膜):富含弹性纤维,向下连大腿阔筋膜、会阴浅筋膜(Colles筋膜);
3)肌层:
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能屈躯干、降肋、增腹压。

腹直肌受第5-11肋间神经、肋下神经支配,其余三肌还受髂腹下神经与髂腹股沟神经支配;
腹直肌带型多腹肌,起于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至于第5-7肋软骨外侧面;
腹外斜肌阔肌,起于下8个肋骨外面,至于腹白线与髂嵴前部,参与腹直肌前鞘、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陷窝韧带)、耻骨梳韧带(Cooper韧带)、反转韧带(Colles韧带)及腹股沟浅环(皮下环、外环)形成;
腹内斜肌阔肌,起于胸腰筋膜、髂嵴与腹股沟韧带外侧,至于腹白线与下3位肋,参与睾提肌、腹直肌鞘及联合腱形成。

腹横肌阔肌,起点同腹内斜肌,至于腹白线,参与联合腱形成;
4)腹横筋膜
为致密结缔组织,位于腹横肌深面,形成的结构有:
腹股沟深环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
窝间韧带腹股沟深环内侧的增厚部分;
腹直肌筋膜腹直肌后弓状线以下的部分;
精索内筋膜包围精索的部分;
5)腹膜外组织
位于壁腹膜与腹横筋膜之间,为脂肪组织,又称腹膜外脂肪。

6)壁腹膜
3.腹壁的血管
(1)动脉
肋间动脉:胸主动脉的分支;
肋下动脉:胸主动脉的分支;
腰动脉:腹主动脉的分支,成对;
腹壁上动脉:胸廓内动脉的延续;
腹壁下动脉:髂外动脉的分支;
旋髂浅动脉:股动脉的分支;
腹壁浅动脉:股动脉的分支;
(2)静脉
脐周静脉网:腹壁浅静脉,胸腹壁静脉,腹壁上静脉,腹壁下静脉;
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脉,腋静脉;
腹壁浅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
旋髂浅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
4.腹壁的神经
主要由7-11对肋间神经、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及髂腹股沟神经支配。

T6:剑突平面;
T8:肋弓平面;
T10:脐平面;
T12:脐与耻骨联合之间;
L1:耻骨联合平面;
二、常用腹壁手术切口
(一)腹后壁略
(二)腹前外侧壁
1.常用的腹壁切口
(1)纵行切口
1)正中切口
①定位:腹壁正中线,上腹在剑突至脐处,下腹在脐至耻骨联合,脐部正中切口须绕开脐;
②层次:皮肤、浅筋膜、腹白线、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③优点:
结构简单开腹与关腹快;
损伤轻且出血少缺少血管神经分布;
操作简单是快速进入腹腔最有用的切口;
暴露良好对病变位置不确定的病变常选此切口;
④缺点:
愈合薄弱血管、神经少,结构简单;
抗侧向牵拉力弱易形成切口疝,易裂开;
2)旁正中切口
①定位:切口距中线约2cm,根据病变选择在上、下腹的左、右侧;
②层次:皮肤、浅筋膜、腹直肌前鞘、腹直肌(向外牵开)、腹直肌后鞘、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③优点:
愈合好未损伤血管与神经;
抗牵拉力强未损伤腹直肌;
④缺点:切口位于一侧,对侧暴露欠佳;
⑤应用范围:
右侧十二指肠、胆囊、胆道及胰腺手术等;
左侧胃溃疡、胃癌及脾切除手术等;
下腹部回盲部、盲肠、结肠、结肠、乙状结肠及盆腔手术等;
3)腹直肌切口
①定位:切口距中线4cm,可选择左侧或右侧腹直肌的上半或下半;
②层次:皮肤、浅筋膜、腹直肌前鞘、腹直肌、腹直肌后鞘(弓状线以下无)、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③优点:
切开与关腹迅速;
显露良好,应用普遍;
④缺点:
切开了腹直肌与后鞘,切口愈合前承受腹压的能力差;
损伤了肋间神经,内侧部分的腹直肌麻痹,有形成腹壁疝的可能;
4)横切口
①优点:
肋间血管与肋间神经损伤较少,承受腹压的能力较纵切口强;
显露良好;
对腹式呼吸影响小,肺部并发症少;
切口与腹壁皮纹方向一致,皮肤瘢痕纤细;
切口高低自由可选,两端可根据实际需要延长;
②缺点:
腹壁破坏重,切口缝合较困难;
病变位置不确定时,暴露与探查困难;
③选择原则:
诊断明确的择期手术或限期手术;
④常用的横切口
上腹肋端连线横切口与脐上横切口;
下腹弧形横切口;
⑤定位
肋端连线横切口双侧第8肋游离端连线;
脐上横切口脐上5cm,横贯上腹,切口两端过腹直肌外缘;
弧形横切口两端髂前上棘之间与皮纹一致的弧形切口;
⑥层次
上腹横切口皮肤、浅筋膜、腹直肌前鞘、腹直肌、腹直肌后鞘、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下腹横切口皮肤、浅筋膜、腹直肌前鞘及腹直肌、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4)肋缘下斜切口
①定位:剑突下3cm,在左或右肋缘下3cm向外侧延伸5~15cm;
②优点:暴露好;
③缺点:损伤严重,常伴有肋间神经与肋间血管的损伤;
④层次:皮肤、浅筋膜、腹直肌前鞘与腹外斜肌、腹直肌与腹内斜肌、腹直肌后鞘与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
5)麦氏切口(阑尾切口)
①定位:右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中、外1/3交点垂直的切口,长约5cm;
②优点:损伤最小,愈合强度最大;
③缺点:暴露欠佳;
④层次: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2.腹壁切口的选择
腹部手术切口选择的原则为:病变脏器的部位;术前诊断与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的的大小与难易度等;
(1)常规手术切口的选择
1)胃、十二指肠选上腹正中切口与右上腹旁正中切口,肥胖肋角较宽者可选上腹横切口。

2)肝常选右肋缘下斜切口、上腹正中切口与右上腹直肌切口。

3)胆囊与胆道常选右肋缘下斜切口、右上腹旁正中切口及右上腹直肌切口等。

4)胰腺常选右上腹旁正中切口、上腹正中切口、右上腹直肌切口,广泛切除者选上腹横切口。

5)脾脏常选左上腹旁正中切口与左肋缘下斜切口。

6)阑尾常选麦氏切口与右下腹横切口,若阑尾穿孔并腹膜炎或须探查时,可选右下腹旁正中切口。

7)结肠与直肠结肠手术常选旁正中切口,直肠常选左下腹胖正中切口或下腹正中切口。

8)盆腔脏器选下腹旁正中切口或正中切口,若膀胱全切或盆腔多脏器切除可选下腹部横切口。

(2)特殊情况下手术切口的选择
1)腹部闭合性损伤
根据受损器官的部位确定手术切口,可参照常规手术切口的选择。

若术前损伤器官难以确定,则可选中腹部正中切口、右旁正中切口及右腹直肌切口。

2)腹部开放性损伤
在伤口附近选择正中切口、旁正中切口或腹直肌切口。

3)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探查切口
明确诊断,确定切口;诊断不明,可选择中腹部旁正中切口切口或正中切口。

4)再次手术切口的选择
术后半月内的再次手术伤口炎性渗出,肉芽形成,可经原切口逐层拆线进入腹腔。

术后半月至三个月的再次手术伤口结缔组织增生,瘢痕形成。

与前次手术有关的手术,可经原切口进入。

粘连严重者,应根据本次手术具体情况选择切口。

三、常见腹部手术模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