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项目摘要一项目名称河南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二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河南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陈义兴三建设地点建设工程选址:浉河区董家河镇河口村四建设年限2012年7月--2014年7月五建设内容与产品方案(一)生产性基础设施新建大棚600平方米、处理车间100平方米、检测室100平方米、储藏室200平方米和组培室100平方米。
(二)园间工程建设茶树良种剪穗母本园300亩,苗圃园150亩,750亩示范园。
修建排灌渠系7.5公里。
新打机井(含配套设施)3眼。
整修山区道路3.6公里。
建立蓄水池300立方米、积肥池200立方米。
(三)生产性辅助建设完成土建工程500平方米的渠道护坡。
建设输变电线路1000米、电增容50千瓦。
(四)仪器设备购置灌溉设备、育苗设备、温控设备、检验设备。
(五)农机具购置农机具5台。
(六)原种扩繁对现有茶树优良品种进行扩繁。
(七)科技推广推广茶树良种繁育技术5000人次。
培训农民技术员1000人次。
在项目区搞好土地整治,完善园间排灌系统及护体系,建设标准化茶园,采用先进繁育手段和加工处理、检验、检测措施,为信阳毛尖茶主产区提供优良专用品种。
该项目采用的技术有:无公害生态茶树扦插技术及生产技术,茶树种苗按GB11767-2003标准。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该项目总投资864万元,其中生产性基础设施费168万元,园间工程建设226.7万元,生产性辅助设施105万元,仪器设备费用240万元,农机具购置费27万元,原种扩繁48.6万元,科技推广费42.3万元,编制可研、初设、计划等费用5.4万元。
按照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该项目资金来源:申请中央投资150万元,地方配套60万元,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自筹654万元。
七运行费用与效益分析该项目建成后,每年需支付维护及其它费用18万元。
项目完成后,年产优质茶树亩木3600万株,年产值达540万元以上,年推广无性系茶园4500亩。
可带动地方茶树向无公害化、优质化、标准版生产,进而促进信阳毛尖茶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茶是信阳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茶叶是信阳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被确定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中之重。
目前,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具备名优信阳毛尖茶加工能力500吨/年、优质信阳红茶加工能力1000吨/年,在全国28个省市建设了1000多个销售网点。
为达到公司发展目标,公司计划建设信阳毛尖茶机械化加工项目、信阳红红茶机械化加工项目、蒸青茶项目、生态茶园建设项目以及茶叶加工综合利用项目等。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和产品线,建设河南信阳毛尖产业化示范基地,解决当前茶叶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浪费、机械化水平低、加工成本高、产品质量低、市场竞争秩序混乱等问题,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茶农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效提高茶农收入和种茶积极性,促进茶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项目建设是改进良种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008年1月份以来,本公司茶园遭受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多次暴雪侵袭致使我区茶园发生普遍冻害。
表现为茶树全部表层遭受冻害,芽叶卷曲脱离,越冬芽全部冻死。
2009年到2011年3月,遭受严重的干旱,使茶园大幅度减产,导致茶农收益降低。
据统计,由于连续两年来的自然灾害,导致本县茶园早期茶大约减产50%,损失经济收入1000多万。
培育优良茶树品种迫在眉睫,改进良种是提高茶树抗旱的有效手段。
(三)项目建设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需要茶叶的用途非常广泛。
除可以初加工后直接引用外,还可开茶叶花、茶饮料等。
同时,茶树也可作为园林绿化的苗木,既可保持常年绿树,还可显示茶区的特色。
不同的用途对茶树的品质要求不同,只有根据需求培育培植优良良种茶树,才可能有效的推动优质茶叶产业化的发展。
要保证优质茶叶产业的发展,良种繁育需要对品种选择、品种测试、质量检测,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多方面进行整体策划。
(四)项目建设是增加茶农收入的需要茶叶是信阳市的一项传统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随着市场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全市茶叶产销形势喜人,但良种繁育程度较低成为制约信阳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信阳茶区位于我国茶区北部边缘,是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带,属于高纬度茶区,对名优茶叶的生产十分有利。
根据《中国茶都——信阳市茶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规划到十二五末,茶园面积将达到180万亩,有着良好的茶叶资源。
茶产业基本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茶叶产销基本实现良种化、标准化、清洁化、规模化、机械化,力争使信阳市成为全国重点的有机红茶、绿色食品茶产销基地和茶文化旅游休闲城市。
目前,农民收入来源的主要渠道仍然是种植业,茶叶又是信阳市的特色产业。
由于优质茶叶市场价格比较高,市场前景广,发展茶树良种繁育是一个基础工程。
该项目实施可以扩大优质茶树良种繁育和生产规模,提高良种茶的覆盖率和更新换代能力,提高良种茶的生产效益。
茶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五)项目建设是促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需要国际市场上农产品核心是比较优势的竞争。
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是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促进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董家河茶园生产区具有比较优越的生态条件。
但目前茶树呈现品种老化,品质不高,产量低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茶叶产业优势的形成。
急需建立适合本区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
项目建成后,可改善项目区生产条件,加快新技术配套推广,提高优良品种的扩建能力,加快茶叶品种更新换代,辐射带动全县及周边地区茶叶生产发展,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六)项目建设是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的变化,市场对茶叶的需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茶叶生产已有过去单一追求数量型转为优质高效型,市场对茶叶品质品质有了更高的需求。
该项目通过建立高质量的良种繁育基地,不仅可以快速生产提供更多高质量、低价位,受市场欢迎的优质粮食茶树,而且能有效地提升茶叶的生产规模与品质,提高整体效益。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项目建设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茶产业是信阳市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也是竞争力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生态产业,茶产业的发展一直得到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6年,信阳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发挥优势、广泛论证、科学决策,作出了做大做强茶产业的规划部署,制定并实施了"十一五"茶产业发展规划,并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确保发展规划实施。
近年来,全市上下围绕"十一五"发展规划,狠抓茶叶生产基地建设,茶叶生产开发和加工经营,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茶叶品牌的建设与保护,市场的开拓和宣传营销推介,以及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和提升,我市茶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竞争力明显增强,茶文化建设、茶旅游发展步伐加快,宣传推介促销效果明显,信阳毛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中国茶都-信阳的城市品牌内涵日益丰富,茶产业呈现又快又好发展的良好局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160万亩,开采面积100万亩。
2012年全市茶叶产量将达到3600万公斤,总产值超过40亿元,综合产值可达50亿元,全市现有各类茶场123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600余家,达到一定规模的茶叶企业310余家,百万资产的茶农(大户)460多户,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34家,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6家;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9个,市级知名商标18个,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河南省名牌农产品6个。
有9家企业通过了有机茶认证,一大批茶叶企业产品分别通过ISO9001:2000、QS、HACCP 质量体系认证和GAP、ISO14001认证。
茶叶集贸市场100多个,茶馆茶楼200余家;行业组织迅速发展,已经建立茶叶产业协会10个,茶叶专业合作社480余家;现有茶农105万人,从业人员超过120万人;2011年,茶农因种茶人均收入近4000元,占全市农民人均收入的60%;在一些茶叶生产专业村,种茶收入占农民收入的90%以上。
茶叶已成为信阳山区农民脱贫的重要收入来源,是信阳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大特色亮点。
茶产业已成为信阳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有力支撑和重要抓手,是信阳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项目建设具有雄厚的技术条件河南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是河南省最大的以茶叶为主业、多业并举发展的大型集团公司,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名,共有茶叶专业技术人员36名,水电技术专业人员8名,机械专业人员6名,聘请国家著名茶叶专家、机械专家和管理专家任常年顾问,并与中国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茶学系、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等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现有生产基地30万多亩,已发展成为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茶叶产业化生产经营格局,2002年,公司承担的《信阳毛尖茶无公害生态茶园建设示范与推广》项目,被评为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完全具备项目生产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条件。
(三)项目建设是适应茶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面临着产业布局不甚合理,农产品出现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等问题,必需进行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
而作为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该是调整产品的品质结构,千方百计改善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茶叶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规模发展优质无性系茶园,建立优质、环保、健康、生态型茶叶生产基地,发展绿色、有机茶生产,打造精品名牌,抢占国内外茶叶市场,实现产业壮大,农民增收,经济增长。
发展生态良种茶园不仅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更重要的是使农业资源达到有序利用。
并且,通过改良茶树品种和茶园生态化建设,可推广机械化生产,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有效地降低茶叶生产成本、增加茶农收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项目建设是促进茶树良种化、工业化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市虽然也在加快发展茶树良种的步伐,引进栽培产量高、品质好、抗逆行强的茶树品种,由于缺乏技术指导,盲目引进了一些混杂品种,没有达到理想目标。
为了引进、繁育、发展茶树优良品种,应该在科技人员相对集中、条件适宜的茶叶试验站、试验场等科研单位,建立木本园、苗圃园,同时开展组织培育,采用自繁自育和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加快茶树良种化的步伐。
(五)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1.资源状况条件和社会条件董家河镇茶园有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茶叶天然品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