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管道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一节挖沟作业1.1 基本操作要求1.1 挖掘管道沟(坑)应符合设计的要求;1.2 在通信管道施工中,遇到不稳定土壤或有腐蚀性的土壤时,施工单位应及时提出,待有关单位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1.3 挖掘沟(坑)如发现埋藏物,特别是文物、古墓等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负责保护现场,与有关部门联系。
在未得到妥善解决之前,施工单位等严禁在该地段内继续工作。
1.4 当进行负地平2.5米以下深度进行土方挖掘时,应注视土质及地面荷载情况,采取加大放坡坡度的方法。
放坡挖沟(坑)的坡与深度关系可参照表4.1.3的要求,如4.1.3所示。
1.5 施工所在位置土质比较疏松,又不可能加大放坡坡度时,为保证安全可在沟内采取挡土板的措施。
挡土板视土质及地面荷载情况,分疏撑、井字撑、半密撑及密撑四类。
1.6 挖不支撑护土板的人(手)孔坑,其坑的平面形状可基本下人(手)孔形状相同,坑的侧壁与人(手)孔外壁的外测间距应不小于0.4米,其放坡应按表4.1.3执行。
1.7 挖掘需支撑护土板的人(手)孔,宜挖矩形坑。
人(手)孔坑的长边与人(手)孔壁长边的外测(指最大宽处)间距应不小于0.3米,宽不小于0.4米。
1.8 通信管道工程的沟(坑)挖成后,凡遇到水冲泡的,必须重新进行人工地基处理。
否则,严禁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1.9 凡设计图纸标明需支撑护土板的地段,均应按照设计文件规定进行施工;设计文件中没有具体规定支撑护土板与否,遇下列地段应支撑护土板。
1.9.1 横穿车行道的管道沟;1.9.2 沟(坑)的土壤是松软的回填土、瓦砾、砂土、级配砂石层等;1.9.3 沟(坑)土质松软且其深度低于地下水位的;1.9.4 施工现场条件所限无法采用放坡法施工而需要支撑护土板的地段,或与其他管线平行较长且相距较小的地段等。
1.10 沟(坑)接近设计的底部高程时,应避免挖掘过深破坏土壤结构;如挖深超过设计标高100毫米,应填铺细土或级配砂石并应夯实。
1.11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现场堆土,应符合下列要求:1.11.1 开凿的路面及挖出的石块及挖出的石块等应与泥土分别堆置;1.11.2 堆土不应紧靠碎砖墙土坯墙,并应留有行人通道;1.11.3 城镇内的堆土高度不宜超过1.5米;1.11.4 堆置土不应压埋消火栓、闸门井及热力、煤气、雨(污)水等管线的检查井、雨水口及测量标志等设施;1.11.5 土堆的坡强边应距沟(坑)边40厘米以上;1.11.6 堆土的范围应符合市政、市容、公安等部门的要求。
1.12 挖掘通信管道沟(坑)时,严禁在有积水的情况下作业,必须将水排放后进行挖掘工作。
1.13 施工中,室外最低气温在零下5℃时,对所挖的沟(坑)底部,应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
1.14 安全作业规范1.14.1 人工挖沟时,相邻的作业人员必须保持2m以上的距离。
1.14.2 沟深超过1m时,在易坍塌或流沙地点必须装置挡土板。
1.14.3 挖沟地区若有坑道、枯井等,应立即停止作业。
1.14.4 斜坡地区作业应采取措施,防止石块、悬垂的土层等物体滚下或坍塌。
1.14.5 使用机械开挖时,注意其刀片和吊锤的连接是否紧固,连接的电源设备应加装漏电保护装置。
1.14.6 开挖隧洞时应遵守:1.14.6.1 应在隧洞的顶部搭好支撑支架。
1.14.6.2 作业时,若发现顶部与两侧土质有松裂现象,应立即停止作业,作业人员必须立即退出洞外。
1.14.6.3 遇天气炎热时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1.14.6.4 作业时,应考虑照明、通风、防有毒有害气体等。
1.14.7 每日开工或雨后复工时,必须认真检查隧洞顶部或地沟帮,确保四周无裂缝、撑木无变动,若有必要应先加固。
1.14.8 严禁作业人员在沟坑内或隧道中休息。
第二节铺管(塑料管、水泥管)、砌砖体作业2.1 一般规定2.1.1 在铺管同时必须安置塑料管架(间隔2米为一处)应先对准备使用的管材、品种、规格、质量按“规定要求”进行检查,要注意管材及管孔孔径及是否有变形情况,不合格者不能使用。
2.1.2 在进行铺管前,一定要对基础的强度状况进行检查。
一般要求需待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千克/平方厘米时,才能进行下步工序。
要求建设用的管材必须具有一定的钢性,防止铺设后管孔变形,采用塑料管时,更要特别注意。
2.1.3 严禁不同规格、型号的塑料管材进行对接,管群的层、列的管道接口应交错排列,相邻两管之间的接口错开不小于300mm。
2.1.4 砖、混凝土(以下简称砌块)砌体墙面应平整、美观,不应出现坚向通缝。
2.1.5 砖砌体砂浆饱满程度应不低于80%:砖缝宽度应为8~12毫米,同一砖缝的宽度应一致。
2.1.6 砌块砌体横缝应为15~20毫米,坚缝应为10~15毫米;横缝砂浆饱满程度应不低于80%,坚缝灌浆必须饱满、严实,不得出现跑漏现象。
2.1.7 砌体必须垂直,砌体顶部四角应水平一致;砌体的形状、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2.1.8 勾缝的砌体,勾缝应整齐均匀,不得空鼓、不应脱落或遗漏。
2.1.9 通道的建筑规格、尺寸、结构形式,通道内设置的安装等,均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
2.1.10 一般局内主机房引出建筑物的通道,不应越出局院墙。
其他地方的通信用浅埋通道,其内部净高宜为1.8米。
2.1.11 各种管道引入人(手)孔、通道的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其管顶距人(手)孔、通道上覆、沟盖底面应不小于300毫米,管底距人(手)孔、通道基础面应不小于400毫米。
2.1.12 引上管引入人(手)孔及通道时,应在管道引入窗口以外的墙壁上,不得与管道叠置。
引上管进入人(手)孔、通道,宜在上覆、沟盖下200~400范围以内。
2.1.13 弯管道的曲率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宜小于36米。
其水平或纵向弯管道各折点座标或标高,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弯管道应成圆弧状。
当曲率半径小于36米时,宜改为通道。
2.2 地基2.2.1 基础的混凝土标号、(配筋)等应符合设计规定。
浇灌混凝土前,应清理模板内的杂草等物,并按设计规定的位置挖好积水罐安装坑。
积水罐安装坑应比积水罐外形四周大100毫米,坑深比积水罐高度深100毫米;基础表面应从四方向积水罐做20毫米泛水。
如图5.2.4所示。
2.2.2 设计文件对人(手)孔、通道地基、基础有特殊要求时,如提高标号、加配钢筋、防水处理及安装地线等等,均应按设计规定办理。
2.2.3 人(手)孔、通道的地基应按设计规定处理,如系天然地基必须按设计规定的高程进行夯实、抄平。
人(手)孔、通道采用人工地基,必须按设计规定处理。
2.2.4 人(手)孔、通道基础支模前,必须校核基础形状、方向、地基高程等。
2.2.5 人(手)孔、通道基础的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外形偏差不应大于±20毫米,厚度偏差不应大于±10毫米。
2.3 钢管通信管道的铺设方法、断面组合等均应符合设计规定;钢管接续宜采用管篐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2.3.1 两根钢管应分别旋入管篐长度的三分之一以上。
两端管口应锉成坡边。
2.3.2 使用有缝管时,应将管逢置于上方。
2.3.3 钢管在接续前,应将管口磨圆或锉成坡边,保证光滑无棱。
2.3.4 严禁不等径的钢管接续使用。
2.4 铺设铸铁管应符合下列规定:2.4.1 铺设直线段铸铁管时,承口应在高程低的一端。
2.4.2 铺设引上管时,承口宜在人(手)孔、通道端。
2.4.3 铸铁管的接续,应在插口端头缠两层宽20~30毫米的麻布条(缠麻布条应距管口约10毫米),插入承口后再用水泥砂浆堵抹,堵抹与承口外缘平齐即可。
2.4.4 各种引上管引入人(手)孔、通道时,管口不应凸出墙面,应终止在墙体内30~50毫米处,并应封堵严密,抹出喇叭口。
2.5 砼管管群组合与铺管2.5.1 在铺管之前,应先对准备使用的管材品种、规格、质量按“规定要求”进行检查,要特别注意管孔孔径及是否有变形情况,不合格者不能使用。
2.5.2 在进行铺管前,一定要对基础的强度状况进行检查。
一般要求需待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千克/平方厘米时,才能进行下步工序。
2.5.3 管材组合接续必须通棒、插肖钉,即采用两根直径小于管孔内径5毫米,长度为150厘米的圆形拉棒,顺向跨放在铺设管材的对角管孔中。
在管材依次顺序衔接时,借助约60~80厘米的铁勾,推、拉拉棒使通过已铺设好及正在铺设的管材的接口;管材接续组合时应安装直径为10毫米,长6厘米的元钢筋肖钉,每节2支。
2.5.4 在《管道及人孔的质量标准》里提到:铺设水泥管时,无论采用何种铺设方式(并铺、迭铺、平铺等等),均应做到排与排、层与层之间的水泥管接口相互交错1/2管长。
2.5.5 管材与基础间、管材与管材间应垫灰和填缝;管端接口应采用素水泥浆包贴棉纱布包裹,以1.5厘米厚1:2.5水泥砂浆管带轧实、抹严。
其他如管道底脚八字,顶缝、旁缝等,均抹以1.5厘米厚1:2.5水泥砂浆,以加强管群组合结构,并达到封闭管群对外缝隙阻止外界积水流入管孔中,达到牢固严密的要求。
2.6 塑料管通信管道宜采用硬质塑料管(如聚氯乙烯管等)其铺设方法、组群方式、接续方式等均应符合设计规定。
在铺管同时必须安置塑料管架,(间隔2米为一处)应先对准备使用的管材品种、规格、质量按“规定要求”进行检查,要注意管材及管孔孔径及是否有变形情况,不合格者不能使用。
2.6.1 在进行铺管前,一定要对基础的强度状况进行检查。
一般要求需待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千克/平方厘米时,才能进行下步工序。
(我们在“质量”中提到“另外建设用的管材必须具有一定的钢性,防止铺设后管孔变形,采用塑料管时(4) 塑料管道的包封规格、段落、混凝土标号,应符合设计规定。
要求在铺管工序操作过程中,用#100水泥砂浆将管群中所有缝隙填灌严密。
2.6.2 用#100水泥砂浆将管群中所有缝隙填灌严密。
就是要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填灌的水泥砂浆,凝固后自然形成通信管廊的组合体,保护了塑料管材老化过程的减缓和管群的一体性。
2.6.3 管群管材的接口也应该既要相互错开又要相对集中,以利采取加固措施。
2.7 通信管道的防水、防蚀、防强电干扰等防护措施,必须按设计要求处理。
2.8 各种材质构成的通信管道,其最小埋深应符合表7.3.21的规定。
2.9 采用砖、混凝土砌块(以下简称砌块)砌体结构的墙壁施工2.9.1 砖的标号及砌筑水泥砂浆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砌砖前要将砖浇湿,以保持充分湿润,不应有干心现象。
2.9.2 在放出墙位基线后,要先撂底摆缝,确定砌法。
2.9.3 砌直墙必须先挂线,砌体表面应平直,应随砌随校正,避免事后敲打,影响结构强度。
2.9.4 砌砖时应注意上下错缝,内外搭接。
2.9.5 墙壁上按设计规定应预埋的人孔拉力环、支架穿钉等铁件(或砼预制件),应按要求预埋,并注意位置正确,留长适度,锚固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