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和原子核及物理学史专项训练题(09.5)1.一个U 23592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一种可能的裂变反应,其裂变方程为23519419203802U n X Sr n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 的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B .X 的原子核中含有141个核子C .因为裂变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减少D .U 23592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它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着地球环境的不断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也可能变长2.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过程中A .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大B .原子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原子的能量也减小C .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原子的能量增大D .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大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开普勒通过对天体运动的长期观察,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B .牛顿运动定律可以适应于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的物体C .查德威克通过实验发现了中子D .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4.当氢原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将A .辐射光子,获得能量B .吸收光子,获得能量C .吸收光子,放出能量D .辐射光子,放出能量5.下列陈述中,请把符合事实的选出来A .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的文明跨进了电气化时代B .第一个提到“动量守恒定律”的是英国科学家牛顿C .氢原子从基态跃到激发态,可放出能量D .核力与万有引力都是只有引力,没有斥力6.关于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有下列几种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质量为m 的煤,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为mc 2B .质量为m 的物体,具有的能量为mc 2C .α粒子的质量为m ,因此在α衰变中放出的能量为mc 2D .核反应中若质量亏损为m ,则该反应中释放的核能为mc 27.惰性气体氡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α、β、γ射线,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 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了B.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C. 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D .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8.科学家法拉第对电磁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陈述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法拉第首先引入“场”的概念来研究电和磁的现象B .法拉第首先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来描述电场和磁场C .法拉第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给出了电磁感应定律D .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现象9.α射线的速度约为光速度的10%,β射线的速度约为光速度的99%,γ射线是光子。
如图1所示,某放射性元素同时放出α、β、γ三种射线,从区域正中央进入匀强电场或者匀强磁场,其中,三种粒子的运动轨迹都正确的是图10.紫外线照射一些物质时,会发生萤光效应,即物质发出可见光,这些物质中的原子先后发生两次跃迁,其能量变化分别为△E 1和△E 2,下列关于原子这两次跃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次均向高能级跃迁,且|△E 1|>| △E 2 |B .两次均向低能级跃迁,且|△E 1|<|△E 2 |C .先向高能级跃进迁,再向低能级跃迁,且| △E 1|<|△E 2 |D .先向高能级跃进迁,再向低能级跃迁,且|△E 1|>|△E 2|11.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科学的方法,如等效代替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转换法等。
在下列研究中,运用转换法进行研究的是A .欧姆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B .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C .卡文迪许用扭称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数D .奥斯特通过放在通电直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得出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的结论12.如图2所示,1、2、3、4为玻尔理论中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
用以下能量的光子照射基态的氢原子时,能使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的是A .1.51eVB .3.4eVC .10.2eVD .10.3eV13.设质子、中子、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那么,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所释放的能量是(真空中的光速为c )A .m 2c 2B .(m 1+m 2)c 2C .(m 3-m 2-m 1)c 2D .(m 1+m 2-m 3)c 2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该元素大量的原子核中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B. 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4C. 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从而放出电子D. γ射线一般伴随α或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和电离能力最强15.一个受激发的原子核放出γ射线以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的质子数将发生改变B .原子核的中子数将发生改变C .原子核的质量数将发生改变D .原子核的质量将发生改变16.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些定律或规律的发现,首先是通过推理论证建立理论,然后再由实验加以验证。
下列叙述内容符合上述情况和是A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并测出引力常量的数值,从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B .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论,后来普朗克用光电效应实验提出了光子说C .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存在,后来由赫兹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D .汤姆生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后来由卢瑟福用α粒子散射实验给予了验证17.已知氢原子部分能级示意图如图1所示,则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能被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的是A .1.51eVB .11.29eVC .12.09eVD .14.00eV18.俄罗斯联合核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114号“超重”元素的存在,该元素的“寿命”仅为半秒,其质量数为289,它的原子核经过多次衰变可变为铋209(20983Bi ),关于这种“超重”元素,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它的核内中子数为289B .它的核内质子数为114C .它的原子核可能经过20次α衰变和9次β衰变后,变为铋209D .如果它形成中性原子,其核外电子数为17519.下列核反应中产生的X 为中子的是A .234112H H He X +→+B .2342349091Th Pa X →+C .23511419292056363U n Ba Kr x +→++D .9412426Be He C X +→+ 20.元素除天然的外,还可以通过合成的方法获得新的人造元素,如1996年德国的达姆施特重离子研究所就合成了一种新的人造元素,它是由Zn 7030撞入一个Pb 20882的原子核,并立即释放出一个中子后而形成的,则该新元素的A .原子序数为113B .原子序数为112 C. 中子数为165 D. 核子数为27821.按照玻尔的理论,氢原子的能级是氢原子处于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它包括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和电子在轨道上运动的动能。
当一个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减小,电子的动能增加B .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减小,电子的动能减小C .氢原子可能辐射6种不同波长的光D .氢原子可能辐射3种不同波长的光22.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 .伽俐略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B .牛顿总结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C .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D .奥期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23.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23892U 衰变成20682Pb 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B.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1个氡原子核C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D .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24.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象(PET)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O 158注入人体,O 158在人体内衰变放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的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γ光子,被探测器探测到,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图象.根据PET 的原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O 158在人体内衰变的方程式是:e N O 01157158+→B .正负电子湮灭的方程式是:γ20101→+-e eD .在PET 中,O 158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示踪原子D .在PET 中,O 158的主要用途是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25.氢原子的n=1、2、3、4各个能级的能量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它们自发地跃迁到较低能级时A .最多激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B .最多激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 .由n=4跃迁到n=1时发出光子的频率最小D .由n=4跃迁到n=3时发出光子的频率最小2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奥斯特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B .伽利略根据实验证实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C .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D .牛顿第一次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27.近段时间,朝鲜的“核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其焦点问题就是朝鲜核电站采用的是轻水堆还是重水堆。
因为重水堆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产生研制核武器的钚239(U P 23994)这种U P 23994可由铀239(U 23992)经过衰变而产生,则A . U P 23994与U 23992的核内具有相同中子数B . U P 23994与U23992的核内具有相同核子数 C . U 23992经过两次β衰变产生U P 23994 D . U 23992经过1次α衰变产生UP 2399428. 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eV-3.11eV. 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则关于这些氢原子可能产生的光谱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共可能产生6条光谱线B .可以产生二条在可见光区的光谱线C .可以产生四条在红外区的光谱线D .可以产生三条在紫外区的光谱线29.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的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解的说法是A. 麦克斯韦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B. 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C. 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D. 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0.一个23592U 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一种可能的核反应为23592U+10n →ZA X+9438Sr +102n ,则下叙述正确的是 A. X 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B. 该反应是核聚变反应C. 由于该反应释放能量,根据E =mc 2判断,反应后的总质量数增加D. 虽然该反应出现质量亏损,但反应前后总质量数不变31.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该学说包括的内容有A. 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B.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集中在原子核内C. 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D. 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32.下图中有四幅图片,涉及到有关物理学发展历史的四个重大发现,则下列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X 光是居里夫人最先发现的B .天然放射性是贝克勒尔最先发现的C .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的方法和规律D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核能的利用得益于质能方程,质1 2 3 4 ∞ -13.6 -3.4 -1.51 -0.85 0 E/eVn 能方程在世界上得到了的广泛应用,正影响着今天的世界,因此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方程33.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