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业考试试卷地理试题(一)一、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40分)[ ] 1、下图A 、B 、C 、D 四地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是。
[ ] 2、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
A.0°经线B.0°纬线C.20°W ,160°ED.20°E ,160°W [ ] 3、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A.巴拿马运河B.伊士运河C.乌拉尔山D.京杭运河 [ ] 4、纵贯南北美洲的山系A.喜马拉雅山系B.阿尔卑斯山系C.科迪勒拉山系D.阿特拉斯山系 [ ] 5、若一个城市面积是2000平方千米,人口有500万,这个城市的人口密度是A.25人/平方千米B.250人/平方千米C.2500人/平方千米D.25000人/平方千米 [ ] 6、我国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有A.窑洞B.吊脚楼C.竹楼D.蒙古包 [ ] 7、下列描述中表示天气的是A.冬暖夏凉B.风和日丽C.四季如春D.终年干旱 [ ] 8、在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A.海洋B.陆地C.云雨区D.国界线 [ ] 9、世界上最深的湖泊A.贝加尔湖B.死海C.里海D.比利尔湖 [ ] 10、玉米的原产地A.巴西B.墨西哥C.澳大利亚D.美国[ ] 11、马六甲海峡沟通了A.太平洋和大西洋B.大西洋和印度洋C.太平洋和印度洋D.太平洋和北冰洋[ ] 12、位于地中海沿岸,节水农业取得令人瞩目的国家A.埃及B.土耳其C.沙特阿拉伯D.以色列 [ ] 13、联合国总部设在A.巴黎B.日瓦C.洛桑D.纽约 [ ] 14、南极洲代表性的动物有A.企鹅B.鸸鹋C.北极熊D.斑马 [ ] 15、世界上长绒棉产量最多的国家A.法国B.美国C.巴西D.埃及 [ ] 16、俄罗斯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A.亚寒带针叶林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极地气候 [ ] 17、法国的电能主要来自A.水能发电B.风力发电C.核能发电D.煤炭发电 [ ] 18、有“硅谷”之称的电子工业中心位于A.休斯敦附近B.芝加哥附近C.洛杉矶附近D.圣弗朗西斯科附近 [ ] 19、巴西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是A.蔗糖、香蕉、剑麻B.咖啡、可可、剑麻C.小麦、玉米、大豆D.柑橘、香蕉、棉花[ ] 20、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 A.阿根廷 B.新西兰 C.澳大利亚 D.巴西 [ ] 21、我国人口的基本政策是A.逐渐增加人口B.大杂居,小聚居C.实行计划生育D.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 22、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的是A.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40° 30°50° 60°·AA60° 50°10° 0°·BB10° 20°30° 20°·CC140°160°40°50°·DD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D.岭——淮河一线[ ] 2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地描述了哪种自然景象。
A.梅雨B.台风C.旱涝D.沙尘暴[ ] 24、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A.在上游峡谷修建水库B.在中游搞好水土保持C.加固江防大堤D.开辟入海新河[ ] 25、我国某山脉,山北以旱地为主,山南以水田为主,山北人们以面食为主,山南人们以大米为主,这是我国的A.天山B.阴山C.岭D.南岭[ ] 26、解决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是A.跨流域调水B.兴修水库C.节约用水D.防治水污染[ ] 27、位于自治区的农业区是A.湟水谷地B.雅鲁藏布江谷地C.河西走廊D.河套平原[ ] 28、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A.湿润B.酷寒C.高寒D.干旱[ ] 29、被称为“镍都”的矿区是A.金昌B.C.大余D.招远[ ] 30、塔里木河河水来源于A.地下水B.湖泊水C.季风降水D.冰雪融水[ ] 31、直接利用土地资源从事的生产活动,让“土地奉献”的产业是A.农业B.工业C.交通运输业D.旅游业[ ] 32、牧区的优良畜种是A.滩羊B.细毛羊C.三河马、三河牛D.牦牛[ ] 33、我国的第一大能源是煤炭,且是世界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我国产煤炭最多的省份A. B. C. D.[ ] 34、世界上拥有移动最多的国家A.美国B.日本C.中国D.俄罗斯[ ] 35、从把一批急救药品运往,最佳的运输方式A.铁路运输B.航空运输C.公路运输D.管道运输[ ] 36、下列世界人类遗产,位于的是A.故宫,天坛、B.平遥、天坛、颐和园C.庐山、故宫、颐和园D.故宫、天坛、颐和园[ ] 37、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A.市B.市C.市D.市[ ] 38、有一个城市位于东北平原上,这里建有规模宏大的第一汽车制造厂,有我国汽车工业“摇篮”之称的城市是A. B. C. D.[ ] 39、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而闻名于世的名山是A.庐山B.衡山C.泰山D.[ ] 40、“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喀斯特地形广布的省区是A.省B.省C.省D.省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41、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主题与。
42、省的年平均气温比省的高,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43、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是。
44、印度尼西亚地壳活动频繁,是因为它位于板块和板块交界处。
45、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是。
46、我国的海有和。
地势特征是。
47、的主导产业是,澳门的象征是 .48、“东林西铁,南粮北牧”描述了(省级行政区)的资源分布状况。
我国最大的渔场。
49、古典诗词往往能为旅游景观增色不少,省境的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名句而名闻天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是指省境的黄鹤楼。
50、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是“、、”。
三、综合题(每空1分,共40分)51、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填空(5分)赤道北回归线①②(1)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带,有直射现象的是 带, 四季分明的温度带是 带。
(2)划分五带的依据是什么? 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52、读日本图回答。
(6分)(1)填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岛屿名称② ④ (2)图中⑥代表 (国家)。
(3)城市A 是 ,B 处海域是世界著 名的 渔场。
(4)日本工业主要分布 在 。
53、读“中国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要求(8分)(1)在我国四理区中,煤、铁、石油、海盐资源十分丰富的是 ;气候高寒、人口最稀少的是 ;受海洋影响最大,以水田为主,全国最重要稻米产区是 ;我国最主要的牧业基地是 。
(区域名)(2)2004年10月1日,“西气东输”工程正式送气,它是将 盆地的油气送往 。
(3)图中C 、D 两区的地理分界线是 ,它大致与 mm 等降水量线接近。
54、中国天堂伞业,有一批伞准备出口外销,如果把这批伞销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你认为销往哪里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3分)55、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尽早实现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读“地区略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6分)(1)根据位置判断图中字母A 所代表的 城市名称是 。
(2)①表示 省,② (海域) (3)是:“ ”型经济。
(4)图中B 表示的是最高山峰 ,居民中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名 胜 (美称)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天涯海角 敦煌莫高窟物华天宝 雪域高原行政区5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6分) 材料一:(图1图2)图1 洞庭湖水域面积变化 图2 水土流失材料二:根据1985年统计,长江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56.2万平方千米,占流域总土地的31.2%。
而以上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流失面积达35.2平方千米,占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62.6%。
繁华都会材料三:长江流域发生大洪灾的频率,在公元1300——1950年间,平均每14年有一次,而近40年,平均不到3年就有一次。
进入20世纪80年代,长江全流域几乎年年发生洪灾。
1954年长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持续达三个月之久,造成数万人死亡,300多万公顷农田被毁,京广铁路中断100天。
1998年长江全流域的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人民币。
(1)长江洪水多发的自然原因是:(2)近年长江洪水发生频率提高的人为因素是:(3)治理长江洪水的措施有:初中学业考试试卷地理试题(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40分)1 C2 C3 B4 C5 C6 A7 B8 C9 A 10 B 11 C 12 D 13 D 14 A 15 D 16 B17 C 18 D 19 B 20 C 21 C 22 C 23 A 24 B25 C 26 B 27 B 28 D 29 A 30 D 31 A 32 C33 A 34 C 35 B 36 D 37 B 38 B 39 D 40 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41、和平发展 42、纬度位置 43、亚洲44、亚欧、印度洋(印度洋、亚欧)45、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从东南沿海向西北陆递减46、渤海琼州海峡,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47、对外贸易,大三巴牌坊 48、自治区,渔场 49、楼,50、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三、综合题(每空1分,共40分)51、(1)寒带、热带、温带(2)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热量,热量的多少),北温带 52、(1)本州九州(2)国(3)东京,道(4)太平洋沿岸和濑户海沿岸 53、(1)北方地区青藏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2)塔里木,长江中下游()(3)岭——淮河,800mm54、学生答了三个地点中的任意1个给1分,写出气候类型给1分,写出气候特点给1分(其它创新答案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给分)55、(1)台北(2)①②海峡(3)进口—加工—出口(4)玉山壮56、57、(1)长不支流多,流域广;流域汛期长;降水集中(多雨)(2)①上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道变弯,变窄,湖泊缩小②围湖造田,使湖泊蓄水能力减小。
(3)上游植树造林,中游修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