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葡萄灰霉病特效药剂介绍
嘧啶胺类杀菌剂
有效成分:嘧菌环胺
含量及剂型:50%水分散粒剂
产品特点
1)兼具保护和治疗活性 2)具内吸传导性 3)可防治多种病害,对灰霉病和斑点 落叶病效果最佳 4)具有新颖的作用机制,与其他已知 杀菌剂无交互抗性,非常适用于病害 综合治理和防治已对常用杀菌剂产生 抗性的病原菌。
1)兼具保护和治疗活性—与其它杀菌剂配合使用
先进的剂型-水分散粒剂
• 干燥,坚硬和耐压 • 高浓缩 • 无刺激性异味 • 无腐蚀性 • 不含溶剂 • 不可冻 • 不可燃
水分散粒剂 – 一种对使用者和环境更安全的现代剂型
可分散粒剂的水溶性
极佳的水溶性
具有非常好的环境相容性
❖ 空气中:无远距离传播
❖土壤中:无累积, 也不会移动至地下水中
陆地生物:对绝大多数陆生生物安全
20
10
0
无雨
施药后2小时
施药后24小时
未处理 44%叶 面积被侵染
克菌丹 120 mg a.i./100 L
Cyprodinil 25 mg a.i./100L
和瑞具有良好的耐雨水冲刷能力, 通常2小时干燥时间便已足够
控制灰霉病的主要杀菌剂活性比较
有效成分 (化学通用名)
嘧霉胺 腐霉利 乙烯菌核利 扑海因 嘧菌环胺
孢子萌发
侵染
显症
孢子形成
预防
治疗
铲除
Highly effective 高效
Little or no effect 低效或无效
抑制产孢
保护剂 达科宁 保护/早期治疗 -阿米西达 早期治疗-和瑞
治疗-金雷 专业治疗剂-世高
在植物中的吸收、传导和分布
可迅速被叶片吸收 可通过木质部进行传导, 同时也有跨层传导
对灰霉病原菌的活性
中
高
X
X
X
X
X
4) 新颖的作用机理
Homoserine O-Acetylhomoserine
Cystathionine
和瑞
Homocysteine Methionine
抑制真菌生长必须的蛋氨酸的生物
•
合成
干扰真菌生命周期中: • 抑制穿透 • 破坏植物体中菌丝体的生长
蛋氨酸的生物合成过程
3次
辣 灰霉 45-720 60-90毫升/亩或 侵染初期叶面均匀喷
椒病
(克/公顷) 稀释625-1000倍 雾,间隔7-10天
3次
注意:只推荐登记作物,黄瓜/西红柿使用 后有药害.
葡萄灰霉病
灰霉病危害果实
灰霉病病穗及孢子萌发
低温高湿易发病。葡萄花穗形成后,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发病严重,多数情 况下在发病部位都产生灰色霉状物。主要侵害果实和花穗部位。其它部位 极少发病。果实成熟期形成再次发病高峰。
•
和瑞是一种有效的内吸性杀菌剂,作用在孢子萌发和刚刚开始穿透叶片表皮时。
无交互抗性
与已知杀菌剂无交叉抗性:
– 咪唑类 – 二甲酰亚氨酸 – 三唑类 – 氨基甲酸盐 – 吗啉类 –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 苯并咪唑类 – 喹啉类
嘧菌环胺-新颖且有价值的工具:
– 用于可持续性病害管理程序 – 用于防治已对常用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病原菌
登记作物及推荐使用方法:
作 防治 有效成分 物 对象 用药量
制剂用药量
使用方法
一季作 物最多使
用次数
葡 萄
灰霉 病
500-800 毫克/千克
稀释625-1000倍
侵染初期叶面均匀喷 雾,间隔7-10天
3次
草 灰霉 450-720 60-90毫升/亩或 侵染初期叶面均匀喷
莓病
(克/公顷) 稀释625-1000倍 雾,间隔7-10天
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 :(疾病发展缓慢)
• 高湿提高吸收比例 • 低温阻止有效成分分解 • 保证叶表有效成分的持续 吸收 • 植物代谢活动缓慢 • 速效性差但持效性佳
优异的耐雨水冲刷性能
耐雨水冲刷温室试验(苹果)
% 控制效果
两个温室试验的平均数(瑞士,1994数据)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多使用2次。 • 一种作物在一季内施药处理灰霉病7次或超过7次时,嘧啶胺类的产品
最多使用3次。 • 对特殊的作物和个别产品,请根据厂家的推荐使用。
产品特点回顾
1)兼具长效的保护和治疗活性 2)具有内吸性 3)可防治多种病害,对灰霉病和斑点落叶病效 果最佳 4)具有新颖的作用机制,与其他已知杀菌剂无 交互抗性,非常适用于病害综合治理和防治已对 常用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病原菌。
扑海因1000倍液
灰霉病初发期使用,花盛期前后,果实成 熟期各用一次,共三次,每次间隔8天
灰霉病初发期使用,共两次,每次间隔8天
防治葡萄灰霉病(江苏,2007年)
空白对照 灰霉病发病严重
和瑞1000倍液 果穗健康
草莓灰霉病
低温、高湿是草莓灰霉病流行的主导因 素;栽植过密、偏施氮肥、植株生长过 旺、室内光照不足、土壤排水不良等, 均适于病害发生。果实着色初期至中期 抗病力最弱,最容易感病。
葡萄灰霉病
天数
灰霉病 最佳用药适期:
02 09 12 15
早
期
60
69
75
79
中期
和瑞1000倍液2-3次
89
99
后期
开花期是灰霉病防治的一个关键时期。果实近成熟期是灰霉病防治的另一个
关键时期。
使用方法,从花序分离开始至果穗期,用药2-3次,间隔7-10天左右一次,
每次和瑞1000倍液。葡萄盛花期慎用。
开始
结束
防治葡萄灰霉病
福建福安巨峰葡萄研究所2005
四川龙泉怿区植保站2005
100
和瑞500倍液
100
90 80
90
和瑞1000倍液
60
50
50
40
和瑞2000倍液
40
30
30
20
乙烯菌核利1000 20
10
倍液
10
0
腐霉利1000倍液
0
和瑞500倍液 和瑞1000倍液 和瑞2000倍液 腐霉利1000倍液 嘧霉胺1000倍 扑海因1000倍液
❖
水生生物:对大多数水生生物安全
❖
水生体系:可迅速被降解和吸收
❖
❖ 食物链:无累积
陆生生物
空气
土壤生物/ 水生生物
水
土壤
FRAC guidelines杀菌剂抗性管理委员会指导方针
嘧啶胺类杀菌剂 • 与其它种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 中等抗性风险(灰霉病菌、黑星病菌)
灰霉病使用指导 • 一季使用两次时,含有嘧啶胺类的其它产品只能使用一次 • .当一种作物在一季内施药处理灰霉病超过6次时,嘧啶胺类的产品最
具有保护作用的活性成分分布于叶片中
挥发
光解
吸收
高温下代谢速度加快 冲刷
低温下叶片中的活性成分
非常稳定
气相吸收 传导
代谢物无生物学活性
不同气候条件下和瑞的吸收、传导和分布
温暖的气候条件下 :(疾病快速发展)
• 植物吸收速度快 • 跨层传导和向顶端传导加 快 • 代谢快速 • 有效成分迅速运送至病害 侵染部分 • 速效性好但缺乏持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