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作图文并茂的作品

制作图文并茂的作品

《为文稿配图》说课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和老师能坐在这里,听我讲这节课。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这节课,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为文稿配图》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课的内容。

本课是在前几课学习了Word文档的文字的字块操作、修饰文字、与文章排版之后,为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插入更加丰富多采的图片而设计的一节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制作“知识卡片”,增强了获取信息,保存和积累信息的意识。

同时也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学生也会十分感兴趣。

教材中,本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学会插入图片文件、学会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学会设置图片的版式。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掌握图片的插入、图片的版式的设置。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审美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电脑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在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共同研讨、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时间、具体任务与问题设计: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此次说课的内容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设计为图片的插入与版式的设置。

具体学习任务如下:
1、学习插入图片的操作方法。

2、学习图片的放大与缩小。

3、学会“文字环绕”的设置,让学生感受选择不同文字环绕后,文档所发生的变化。

4、通过外部资源库自由插入图片。

5、自由创作。

根据本课的课题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与综合练习,从而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四、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在WORD中插入图片。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图片排版时的“图片版式”设计。

五、教法:
采用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倡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即以指定的具体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尝试发现问题、综合对比学习方法、总结归纳任务的操作方法,并使用网络教室软件直观演示等形式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六、学法:
通过教师的引入,把问题铺设下去,让学生以问题为基础,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信息技术的教育重在学习方式,而教学中教师就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会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而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发现问题、研讨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完成本课的任务。

让学生以练为主,亲自尝试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七、教学资源准备:
硬件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Windows xp操作系统、Word2003、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素材准备:课件(两份文字相同的WORD方档,其中一份插入图片)、图片素材(小鸟相关的图片)。

八、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按照心理学常识,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从而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自主探究,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而积极主动的尝试课堂任务的完成方式。

教师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文字的修饰和排版,通过对文字设置,使文章看起来很美观。

那么,老师现在就展示一篇修饰和排版好的文章。

(老师打开课前准备好的素材《29届奥运会吉祥物》)那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文章排版和修饰得怎么样(这里让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可能会从以前学过的知识里面,总结这篇文章排版和修饰的缺点,
教师可适时点拔,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那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相同的文章(这篇文章教师在里面插入了一组福娃的图片)!让学生看看他们看更喜欢哪一篇呢?为什么?(学生肯定指出第二篇插入图片的文章更美观)。

教师可适时总结,对,看看这篇文档,图片的插入使我们的文章看上去更赏心悦目,不仅有文章的说明,还可能以看到文章里描述的各种福娃展现在我们面前,不用教师仔细的说明,使文章内容都自然凸现出来,是不是使这篇文章更有意义啊。

这时,老师可以快速展开新课,把本节课有限的时间引入课题,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制作出图文并茂的作品出来。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第二步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亲自尝试;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感知。

这里,教师适时展开教学,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怎么在WORD里制作出图文并茂的作品,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学习会的知识有那些呢?
(1)图片的插入方法。

(2)调整图片大小。

(3)“文字环绕”的设置。

设计意图:明确了学习任务后,学生听起课来条理清晰,用一个个富有逻辑,连环的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处理任务,很容易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点。

第一步,让学生初步学会怎样插入图片,
这里,老师只是简单的操作一遍,演示一下如何在WORD中插入一张图片
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一个任务——图片的插入
让学生在Word中打开电脑指定盘中预置的课文《第29届奥运会》。

形式:合作研讨,让学生,两人一组研讨图片的插入方法,教师要求,哪组同学最先完成任务,请举手。

学生展示作品。

(掌声鼓励)
这时,可请有代表性(指导性)的学生上前讲解演示过程,教师总结。

第二步,学会调整插入图片的大小,
图片的大小的调整,是附加于图片的插入知识上面的,可不用单独讲解,只需引导学生自己操作,让学生单击刚才插入的图片,看到图片四个角发生变化,然后把鼠标指针指向任意一个角,进行放大缩小的操作。

学生集体操作过成后,可请一两个学生上台操作,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并适时指出操作时注意的事项。

教师进一步演示指导,突破该课教学难点
第三步,让学生学会图片环绕的设置
首先让学生观察一下我们插入的图片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吗?是不是总感觉到它与文字格格不入呢?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想出对策,
这里,就为前面打下的伏笔接上,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这就会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最后一个任务,“文字环绕”效果的设置,教师可提示一下,对,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实现文字的环绕效果。

那么,如何调整图片的环绕方式呢
[演示讲解]
要进一步调整图片,就要使用设置图片工具,用得最多的是图片的“环绕方式”。

文字环绕有五种:嵌入型、四周型、紧密型、浮于文字上方、衬于文字下方。

这里,可以学生自己操作,让学生感受选择不同文字环绕后,文档所发生的变化。

在学生研讨探索的过程中,老师应加强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协作学习。

因为学生中电脑水平的差异是很大的,对于有的同学来讲,这个问题可能早已学会,那么就鼓励水平高的学生去帮助水平差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

对于学生探究中共同遇到的困难,老师就借助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带领学生一步步探索,并给探究成功的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当当“小老师”,演示并介绍自己的做法。

在学生探究发现的基础上,老师再引导学生深入感知。

(四)通过综合练习,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与熟练应用。

只要图片版式设计上的难点解决了,学生就没有什么为难之处了,其它设计练习完全可以轻松完成。

现在就进行综合训练。

方式:自由创作。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充分发挥自己刚才所学的知识,大胆地去创新设计,同时要求学生一律不得按照书上现成的设计效果,自己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不同的版式去设计和修饰,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也为后面,学生作品的演示做好铺垫,让学生不仅能通过自己创作出好的作品,更能通过欣赏其它同学的设计思路,为以后的创作引出新的灵感,同时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学生之间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其学生创造力和创新力。

(五)通过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教学效果。

将设计得较好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通过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展示给大家看,从中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学习、乐学好学的良好品质。

(六)同学们现在已经掌握了如何让你的文档变得更加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了,是不是以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出漂亮的WORD文档了呢?
教师这时可适时结束课堂教学,同时,提出要求,让学生能在以后的学习,或者专门利用了节信息课的时间,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出一篇图文并茂的作品出来。

(本课教学结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