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有个正常幼儿,在同龄人都能独立走路时,他还必须拉着成人的手才能走路。

其实质上是缺乏独立行走的()。

A.目的B.需要C.兴趣D.有意性2.对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开始形成。

A.自我意识B.个性特征C.调控系统D.情绪状态3.关于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论述,不正确的有()。

A.幼儿园社会教育就是品德教育在幼儿园中体现B.幼儿园社会教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所需要C.幼儿园社会性教育应该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D.幼儿园社会教育要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进行4.对幼儿园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A.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B.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课程的要求活动C.为儿童舒展筋骨而开展活动D.教育过程就是活动过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5.下列家庭教育做法中,哪种做法是较为合理的()。

A.在孩子未成年时,父母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一切为了孩子B.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C.当父母亲的教育观念与爷爷奶奶相抵触时,以父母的观念为准D.即便是最民主的家庭,也对孩子有所保留,有时还要适当回避6.幼儿阶段开始出现书面言语的发展,其书面言语发展的重点是()。

A.识字B.写字C.阅读D.写作7.在学龄前期,()儿童的性别角色的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和性格发展是有益的。

A.强化B.适当淡化C.不考虑D.以上说法都不对8.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

A.注意B.想象C.需要D.思维9.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的阶段是()。

A.权威阶段B.可逆性阶段C.公正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10.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感知觉”活动的是()。

A.“真香!”B.“我要吃!”C.“这是什么?”D.“这儿有个苹果”11.在幼小的儿童身上常常见到破涕为笑,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

A.幼儿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着B.幼儿的意志力差C.幼儿的自我意识还未形成D.幼儿的情绪是不稳定的12.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包括()。

A.德、智、体、美、劳诸方面B.智、德、体、心诸方面C.体、智、德、美诸方面D.美、心、体、智诸方面13.一位新人园的孩子问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下列回答中最合适的是()。

A.妈妈放学后来接你B.你想妈妈的时候妈妈就来接你C.你现在想妈妈了吗?妈妈一下班就来接你的D.妈妈下午5点来接你14.上课时,教师对幼儿的坐姿要求应是()。

A.昂首挺胸B.双脚并拢C.把手放背后D.坐稳且端正15.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是()。

A.创造性游戏B.有规则游戏C.表演游戏D.个人游戏16.从狭义上理解,幼儿园环境是指()。

A.幼儿园生活环境B.幼儿园心理环境C.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D.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17.在幼儿教师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方法中,幼儿教师用有趣的故事、谜语或生动的动作描述激起幼儿活动兴趣的方法属于()。

A.语言激励法B.材料吸引法C.表演法D.暗示法18.对儿童身心影响最大的家庭因素是()。

A.家庭生活方式B.家庭经济状况C.家庭结构D.家庭主要成员的文化程度19.幼儿园教的主体是()。

A.保育员B.幼儿教师C.保健医生D.园长20.在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比较欠缺的情况下,教育者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权威性B.知识性C.主导性D.艺术性二、简答题1.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2.幼儿园的教学方法有哪些?3.简述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4.简述幼儿性别角色认识的发展阶段。

5.试述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及其教育方法。

6.试述幼儿注意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三、材料分析题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

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

她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

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四、活动设计题围绕中国京剧脸谱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

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幼儿期是幼儿自觉行动目的开始形成的时期,缺乏明确目的。

2。

B【解析】对幼儿来说,个性特征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3.A【解析】品德教育在幼儿园中体现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一部分。

4.D【解析】在幼儿园中,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是融为一体的。

5.D【解析】即便是最民主的家庭,也要对孩子有所保留,有时还要适当回避,这种家庭教育做法是较为合理的。

6.A【解析】儿童书面言语的产生,如同口头言语一样,是从接受性的言语开始,即先会认字,后会写字。

7.B【解析】适当淡化幼儿的性别角色和行为,对儿童智力发展和形成男女双性化性格是有利的。

8.A【解析】儿童在这-N出现的心理活动是对漂亮玩具的指向和集中,因此,心理现象为注意。

9.D【解析】自我中心阶段(2_5岁)是一种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

10.D【解析】“这儿有个苹果”体现个体的感知觉。

“真香!”体现的是想象。

“我要吃!”体现的是需要。

“这是什么?”体现的是思维。

11.D【解析】幼儿情绪的不稳定性是这一现象的原因。

12.C【解析】幼儿园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13.C【解析】教师在幼儿交流时要把握幼儿心理状态。

14.D【解析】因幼儿本身的特点,教师在上课时对幼儿的坐姿要求为坐稳且端正即可,其它选项对幼儿的要求不太合适。

15.B【解析】教育者根据教学任务编制的、有规则的游戏包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

16.D【解析】狭义的幼儿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17.A【解析】语言激励法即幼儿教师用有趣的故事、谜语或生动的动作描述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8.D【解析】家庭主要成员的文化程度是对儿童身心发展影响最大的家庭因素。

19.B【解析】儿童的教学中,教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学的主体是幼儿。

20.C【解析】在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比较欠缺的情况下,教师的主导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简答题1.【答案要点】(1)保教结合的原则;(2)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3)环境育人的原则;(4)整体综合教育的原则;(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2.【答案要点】(1)活动法:游戏法、实验法、操作练习法;(2)直观法:观察法、演示和示范法;(3)口授法:谈话法、讲解和讲述法。

3.【答案要点】实物操作活动是幼儿摆弄和操作实际物体如玩具、工具、日常用品等,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活动。

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发展自我意识。

当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物体的形状时,他亲眼看到自己的智慧,体验到自己的能力,意识自己的作用,享受到作为一个行动主体操作物体的欢乐。

这一切极有利于幼儿发展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其主体能动性。

(2)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

幼儿尚处在行动思维阶段,他们的思维与操作实物的动作分不开。

为了进行思维,幼儿需要面前有容易操作的物体,实物操作活动正好能满足他们的这个需要。

在与物体反复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幼儿形成和发展起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实物操作活动中,语言帮助幼儿把动作操作转化到头脑中进行。

常常看到小班幼儿边说边做,进行“有声思维”,到了大班后默默地有顺序地做,头脑中进行“无声思维”,思维就在活动中发展起来了。

(3)实物操作活动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

实物操作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总是和思维的内容不可分割的。

也就是说,实物操作活动在发展幼儿认知结构的同时,也成为其获取知识的源泉。

幼儿缺乏经验,很难仅凭抽象思考来认识事物,也很难仅听成人的言语讲解来理解事物间的规律和联系。

所以,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获得物理知识(如物体的硬度、温度的高低等可以用感觉器官摸到、闻到、看到、听到的各种关于物体的知识)和数理逻辑知识(数学知识、逻辑知识等)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4.【答案要点】(1)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_3岁);(2)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一岁);(3)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5.【答案要点】(1)基本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以她广博的医学、生物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和精神病学等知识为基础,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

①发现儿童。

蒙台梭利教育原理以“儿童生命”为其出发点,是关于“生命的原理”。

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帮助儿童发展其生命。

②吸收性心智。

蒙台梭利提出了儿童感觉特别敏感期的理念,也就是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于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敏感度。

她归纳出以下几个敏感期:第一,秩序敏感期。

幼儿对秩序的敏感从出生第一年就出现并持续到第二年,甚至在他出生后的第一个月里就可以感觉得到。

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本身。

第二,细节的敏感期。

幼儿在1—2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

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细小的细节上,如鞋子放到了鞋架的旁边,而没有放在鞋架上等。

第三,行走的敏感期。

这是在幼儿发展中最容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

第四,手的敏感期。

幼儿会朝外界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动力代表幼儿自我要进入外部世界之中。

第五,语言敏感期。

1岁左右幼儿开始学说话,他们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们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

③自由的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要建立一种合乎科学的教育,其基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使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然的表现。

(2)教育的基本内容。

,包括肌肉练习、日常生活训练、初步的知识教育以及文化历史教育。

(3)教育方法。

①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每一个教师要根据儿童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需要,设计出一个能够帮助儿童发展的“生命的、活动的真实环境”。

所以,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当的教育、生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②教师。

在蒙台梭利学校任教的教师被称为指导员。

她们的教学任务有别于其他的学校。

因为在这里,教师只要做到三点就够了,即:观察指导、示范、准备。

③教具——活动材料。

儿童的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具进行的。

教具是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及所需要的环境来设计的。

总的来说,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就是通过教育引起儿童的兴趣和自由活动,在活动中,使儿童形成一个生活集体,从这个集体中培养出真正的儿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6.【答案要点】(1)在幼儿注意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注意的分散。

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容易分散,这是幼儿注意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

一般说来,引起幼儿注意分散有以下原因:①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

幼儿园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活动不能太单调,形式要多样化,而且,活动时间不能超过各幼儿年龄阶段所适合的时间。

例如,小班幼儿集体集中活动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那么,教师就不能让幼儿在那里坐20—.30分钟,而且活动也不能是只让幼儿坐在那里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