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工开物》两则课件

《天工开物》两则课件


②凡炉中炽chì 铁用炭,煤炭居 十七,木炭居十三。凡山林无煤之 处,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 (俗名火矢,扬烧不闭穴火),其 炎更烈于煤。 ②炼铁炉中的燃料,用煤炭的 占十分之七,用木炭的占十分之三。 在山林无煤之地,锻工选择坚硬木 条烧成火墨(俗名叫火矢,燃烧时 不会变为碎末堵塞通风口),其火 焰比煤更猛。
——《论语· 微子》
《 天 工 开 物 》 两 则
期, 生产力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农业和 手工业的繁荣,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达,促 进了思想解放运动,古老的封建坚冰开始松 动、融化。于是出现了一批科学家和科技著 作。如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本草纲 目》(李时珍),古代农业科学的集大成之 作《农政全书》(徐光启),科学与艺术融 会贯通的《乐律全书》(朱载堉)等,而宋 应星的《天工开物》、徐霞客的《徐霞客游 记》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②即用煤炭,也别有铁炭一种, 取其火性内攻、焰不虚腾者, 与炊炭同形而有分类也。 ②即便用煤炭,也另有一种铁 炭,取其燃烧时火势向内、火 焰不虚散的优点,与烧饭用的 煤形状相同而种类不同。
③凡铁性逐节粘合,涂上黄泥 于接口之上,入火挥槌chuí ,泥滓zǐ 成枵xiāo而去,取其神气为媒合。 胶结之后,非灼zhuó红、斧斩,永 不可断也。
第一段:稻的种类。分别从粘性、功用、 稻谷形状和色泽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二段:水稻的育种分秧:第一步湿种, 第二步播种,第三步分栽。
第三段:水稻的收获和成熟期,以及与 水源丰枯、地势高低的关系。 第四段:南方两季稻的栽种,以及水稻 的一些特殊品种。
①凡治铁成器,取已炒熟铁 为之。先铸铁成砧zhēn,以为受 锤之地。谚云:“万器以钳为 祖”,非无稽jī之说也。凡出炉 熟铁,名曰毛铁。
①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 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 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 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①稻谷在外形来看,有长芒、短芒 (江南将长芒稻称为“浏阳早”, 短芒的叫“吉安早”)和长粒、尖 粒以及圆顶、扁粒的不同。其中稻 米的颜色还有雪白、牙黄、大红、 半紫和杂黑等等。
③把要锻造的铁逐节粘合起来, 在接口处涂上黄泥,再放在火中烧 红后捶打,将泥滓打去,只将黄泥 作为接合的媒介。铁器锤合之后, 除非烧红、用斧砍,否则是永不会 断的。
③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水火未 济,其质未坚。乘其出火时,入清 水淬cuì 之,名曰健钢、健铁。言乎 未健之时,为钢为铁,弱性犹存也。 ③熟铁、钢铁经烧红、锻打后,水 火作用尚未调合,其质地不坚。乘 出炉时将物料放入清水中淬火,名 为健钢、健铁。这是说未“健”之 前,作为钢和铁还存有软弱的性质
(1587-1661),字长庚,江 西南昌人。中国明朝著名科学家。公元1615年, 他28岁,考中举人。但此后五次进京会试均告失 败。五次跋涉,见闻大增,他说:“为方万里中, 何事何物不可闻”。他鄙弃那些“知其味而忘其 源”的“纨绔子弟”与“经士之家”。他曾经描 述当时的写作情况:“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 而乞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 思之馆。”(想加以验证而无钱,想与同人们讨 论真伪而无场馆),只得日夜写书,但“大业文 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 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反对士大夫轻视生产的态 度。他对劳动人民怀有深刻的同情,对官府压榨 人民深为不满。
③凡焊铁之法,西洋诸国别有奇药。 中华小焊用白铜末,大焊则竭力挥 锤而强合之。历岁之久,终不可坚。 故大炮西番有锻成者,中国惟事冶 铸也。
③焊接铁的方法,西洋各国另有奇 药。中国小焊用白铜粉作焊药,大 件的锻接则竭力挥锤而强行接合。 但经年累月之后,接口终究不牢。 因此大炮虽在西洋有锻成的,而中 国还只靠铸造而成。
(3)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 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 (4)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 石拱桥。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唐 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 药典。《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 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 400年。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 了火药和火药武器。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 早800年。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 早300年。
②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若田亩逢 早干、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 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 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
②稻秧长到三十天后就要拔起分栽。若 稻田遇到干旱或积水过多,都不能插秧。 育秧期已过而仍不插秧,秧就要老而长 节,即使栽到田里也不过长几粒谷,只 能算是长出谷实而已。一亩秧田所育出 的秧,可供移栽二十五亩。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教学目标:
学习《〈天工开物〉两则》,了解封建
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 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 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
文言阅读能力; 2.了解中国科学文化在历史上曾 经有过的辉煌,感受科学的价值 和魅力; 3.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热爱科 学。
③凡稻旬日失水,即愁早干。夏种冬收 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 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 田,待夏潦lǎo已过,六月方栽者。其秧 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 ③稻田十天无水,便有干旱之虞。夏种 冬收的稻,必须种在有山间水源不断的 田里,这种稻生长期长,地温又低,不 能催苗速长。靠湖边的地要待夏天洪水 过后,六月才能插秧。育这种秧的稻种 要在立夏时撒播在地势高的土里,以待 农时。
②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 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 者后于清明。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 浸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 许,其名曰秧。
②浸稻种的日期,最早在春分以前, 称为“社种”(这时遇到天寒,有冻死 不生的),最晚是在清明以后。播种时, 先用稻、麦秆包住种子在水里浸几天, 待生芽后撒播在田里,长到一寸左右高, 称做秧。
④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凡稻旬日 失水则死期至,幻出早稻一种,粳而不 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香稻一 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 滋益全无,不足尚也。 农家不惜勤苦,以满足用稻米造春酒的 需要。稻要是十天离水就要死,于是育 出一种旱稻,属于粳稻但不带粘性,即 使在高山地区也可插秧,这又是一个奇 特的稻。还有一种香稻,只取其香味以 供贵人。但结实甚少,滋养全无,不值 得崇尚。
此书完成于1637年。这是一部有 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 总结了各个生产领域的知识。 全书卷分前后,意为“贵五谷而 贱金玉”。共十八卷,包括谷物、纺 织、染色、粮食加工、熬盐、制糖、 制陶、冶铸、造车、锤锻、烧制灰硫、 榨油、造纸、采矿、兵器、颜料、酿 酒、五金、珠玉等诸多内容。
《天工开物》是保留我国科技史料 最丰富的一部书,被欧洲学者称为“中 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更多地 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我国明末出现资 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但同时 它也表明这个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 比欧洲落后了。 《天工开物》一书在全世界发行了 16个版本,印刷了38次。《天工开物》 一书在一些地方长时期畅销不滞,这在 古代科技著作中并不是经常看到的。
③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 (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 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最迟者历 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其冬季播种,仲 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 ③稻秧分栽后,早熟的在七十天后 即可收获(粳稻有“救公饥”“喉下 急”,糯稻有“金包银”等品种。各地 名称很多,不可尽述)。最晚熟的要经 整夏直到冬天共二百多天后才能收获。 有在冬季播种,到仲夏就能收获的,这 就是广东的稻,因为此地没有霜雪。
第一段:总说锻造铁器的方法
第二段:炼铁用炭
第三段:论述冶炼工艺
逐节粘合
不断捶打
合为一体
中西方区别
淬火是其中关键一步
问题研讨
《稻》反映了什么科学思想 ? 《稻》表现了作者的重农思想,他继承了中国
古代传统农学中的”三才”(天、地、人)思想,并 加以发扬光大,对天时地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给 予了充分的重视,同时强调人的作用,通过科学育秧、 合理分秧等,就可以达到丰收的目的,体现了作者追 求实学期于实用的科学精神.
《天工天物》:
全书共18篇,较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中国古代农业 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及经验,并附有大量插图.上卷6 篇,内容包括谷类和棉麻栽培,养蚕等;中篇7篇,内容 为手工业技术,包括制造砖瓦陶瓷钢铁器具等;下卷5 篇,内容以工业生产为主,包括五金开采及冶炼兵器等 .全书以谷物开篇,以珠玉结束,体现了作者“贵五谷 而珠玉”的思想,把农业冠于书首,也表现了其关注国 计民生的可贵精神.作者通过实地观察研究,对古代的 生产技术成就进行了总结,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单 元 说 明
本单元选读两部中国古代科技名著,《天 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这两部著作,都 产生于明代末年的17世纪,一个堪称技术百科 全书,一个堪称地学百科全书,体现了中华民 族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是曾经闪耀在我们这 个古老民族历史上的“科技之光”。
子路问曰:“子见 夫子乎?”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孰为夫子?”
《天工开物》简介

《天工开物》记载和总结了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和手工业方 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全书共十 八卷,分别记述了粮食生产和加 工、纺织和染色、制盐、制糖、 陶瓷制造、金属冶炼和加工、采 矿、榨油、造纸、酿造、颜料、 车船、兵器和珠玉的生产过程、 工具设备和生产工艺等。
《天工开物》的书名取自《易· 系 辞》中“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 务”,天工开物这4个字,是用“巧夺 天工”和“开物成务”两句古成语合 并而成的,“天工”表示自然的力量, “开物”表示人力对自然的开发利用, 二者相合,表达了天人合一,人力与 天工相协调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