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亲子关系家庭教育讲座材料

亲子关系家庭教育讲座材料

没有关系就没有教育, 好关系才有好教育第一:小小游戏:抱抱身边的人:本次活动开始之前,我想请问各位到场的爸爸妈妈一个问题,请问,您们多久没有给您的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了呢?各位尊敬的爸爸妈妈,如果可以,我想请您抱抱您身边的孩子,并且对他说一声,宝贝,你每天能够按时的上下学,爸爸妈妈很开心,你很优秀。

第二:解读以上游戏的目的。

以说话艺术为准。

我开始做的游戏我让父母说宝贝,你每天能够按时的上下学,爸爸妈妈很开心,你很优秀。

是的我说的是具体事件,对吧孩子理解了我我每天准时上下学,父母会夸赞我。

第二点,我说的是说完这些还有一句爸爸妈妈很开心,你很优秀。

这句话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这样做爸爸妈妈会很开心,继续强化当前事件。

(案例:值班的时候,听到有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反映,我喊他好几遍,他都不起,喊的次数多了,他就给妈妈告状说,爷爷奶奶打她。

究其原因,父母的溺爱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他表现好的时候没有得到肯定)对吧再比如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孩子作业可以这么看,就算你找不到任何一点闪光的你依然要想办法去找,孩子今天这道题你做对了真棒,上次你做错的时候爸爸跟你一起分析过,你看你就记住了,爸爸很自豪。

再比如说,孩子完成作业比以往快了,也可以表扬,也就是说,如果想让孩子优秀,就是无限放大的他的优点,让优点成为孩子好的习惯。

原本来说,今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我们有了和孩子长时间接触交流的机会,亲子关系应该更好地发展,教育应该有更好的样态,但事实上相当多的家庭的亲子关系反而更加紧张了。

(我们接送学生上放学的过程中,听到家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你要怎样怎样的说说谁,我们说了不听,他就听你们的话;家长对孩子的某些要求,孩子达不到时,让老师代替管理,这实际上是一种推脱;我分析了一下有以下两个原因《各位看一下是不是》1°父母讲话的时候,姿态不对,方式不对,你的姿态是居高临下的,你的姿态是我大你小,你的姿态是我是王,你是奴隶,你必须听我的,你是我的附属品,这种姿态是不对的方式。

怀疑的方式,否定的方式、打压的方式、批判的方式,为什么还是不愿意听你讲话?为什么孩子无视你的话,因为你的姿态方式界限是不对的。

2°父母的情绪化太严重,而且非常容易变来变去,而且经常容易开无厘头的玩笑。

这时候孩子已经不知道你说的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孩子从不知道你下一刻会不会再发生变化,甚至是相反的变化,你的情绪不稳定,让孩子感觉到你是不稳定的,你是不靠谱的,你是让他不敢相信你的。

所以情绪化和变来变去是一个很可怕的状态,这种状态会让孩子不敢信任你。

)教育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教育的第一步是建立关系。

如果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关系,教育的主体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联系,那么这个时候的教育往往就很难有成效。

仔细去想一想,孩子的学习成长历程不也是如此吗?一个孩子喜欢语文课,很大程度上是TA喜欢语文老师,然后才喜欢TA的课。

喜欢数学课很大程度上是喜欢数学老师,然后再喜欢TA的课。

(案例:孩子成绩一出来,有的家长就坐不住了,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俺孩子怎么下降了。

其实我们家长只看到了结果,或者说只看到了现在的成绩,而对于自己孩子的情况不了解;想想自己为了孩子给老师打过几个电话,有的一次也没有。

所以,这里给大家提个建议,希望家长们能够多和老师交流交流,多询问一下孩子的表现。

高明的家长,最高明的地方就在于提前帮助孩子在心灵上树立老师光辉的形象,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清华大学教授王文湛(国家教育司原基础教育司司长,国家副总督学)曾说过,老师就是锦上添花。

至于你给学校提供是布还是锦,那就是家庭教育。

正因为个体的差异,家庭教育的不同,因此孩子在学校里就存在了成绩差异,如果是锦,就可以一路领先;如果是布,老师就要先把布织成锦,这就需要时间,因此孩子掌握知识是有时间先后的。

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正视孩子的这种差异。

李玫瑾曾说:影响孩子成绩的,往往不是智力,而是亲子关系。

那么如何去建立好我们的亲子关系呢?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五大要素:尊重、信任、规则、爱、陪伴。

尊重孩子尊重父母容易,父母尊重孩子不容易。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对孩子说过“你是我生的,你不听我的怎么能行?”类似的话呢?在对孩子说出类似言语时,父母是否考虑过孩子是和你一样平等的人?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尊重是仅次于自我实现的层次。

在家庭中,家庭的成员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建立起这样一个平等的意识非常关键。

尊重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平等,只有平等才能更好地尊重。

在家庭关系中也是如此,父母应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

当父母与孩子一起协商、一起讨论时,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尊严感,而尊严感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与能量,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所以,父母学会尊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分享:“填鸭”弥补不了爱的空白”我曾经在上班路上遇到过这样一位妈妈,妈妈看上去很博学, 一直在不失时机地给孩子讲各种知识,而这些知识一听显然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范围,结果孩子很少回应,连一点表情都没有,谁知道孩子听进去多少呢?还有一次在图书馆,我看到有-一个妈妈一直在给四五岁的孩子读书讲故事,--本接--本,一个接-一个都不停息,嗓子都快说不出话来了。

从孩子呆滞的目光能看出,他早就听烦了。

我不禁感慨,这些妈妈忘我地付出,似乎想倾自己所有灌注到孩子的世界里,恨不能孩子能马上全部吸收,快快长大成才。

然而事实呢,孩子被填鸭,没有透气的机会,最后变得麻木厌倦,成了妈妈手中的傀儡。

点评:能说这样的家长不爱孩子吗?他们的爱里附加了太多的期望,大量知识信息填鸭式的教育并不能弥补孩子情感的空白,不能代替亲子之间的自然沟通,更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这样的爱,终究是伤害。

信任教育是帮助一个人点燃自信的过程。

前不久我看到一个故事,十分触动人:有一对年轻的夫妇,都是985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还到了国外的常青藤大学读博士后。

后来他们生了个孩子,一心以为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学霸,结果没想到这孩子学习很糟糕,父母于是很焦虑。

但是后来他们意识到孩子除了成绩差一点之外,其他都很优秀。

孩子的身体很好,人际关系很好,和大家处得如鱼得水,对爸爸妈妈也特别的细心。

他们意识到孩子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一开始他们想要孩子上清华北大,想要孩子获得更多的成功,但后面他们认识到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父母便放手让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让孩子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受别人欢迎的、受别人尊敬的个体。

信任是教育的一个大前提,只有信任孩子,孩子才会反过来信任你,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

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和孩子相互信任。

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在整个家庭教育中的另一个前提。

我们很多家庭有规则,但是这个规则都是爸爸妈妈说了算的,而事实上,家庭教育需要孩子和父母共同制定规则。

当孩子跟父母一起来制定规则、平等地坐下来讨论问题的时候,规则才能真正地有成效。

另外要注意的是,家庭教育要规则管理,不要“人治”。

今天父母高兴了,孩子随便玩几个小时也不管,明天父母心情不好,孩子一分钟都不能玩。

这就是没有规矩,没有规则。

父母不能让孩子觉得反复无常,也不能让孩子觉得父母的言语就是规矩,随时可以改变,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

爱智慧地爱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智慧的爱,即有分寸、有节制的爱,父母要让孩子感觉到爱,却不能溺爱。

很多孩子为什么跟父母关系那么紧张?因为TA怀疑了爱,因为他不相信爱,我觉得这是教育的大问题。

案例分享:这是一个妈妈,在“望子成龙”的心态驱使下,她曾给过孩子很多强制的“爱" 。

比如周末,给他安排了一整天的课程,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稍有退步我便会大发雷霆,甚至动用家庭暴力,我常常能看到孩子眼中的怨恨与不满。

每当孩子厌烦的时候,我又是好言相劝,又是物质奖励,把我以为的“特殊的爱”强加在他身上。

直到有一天, 我发现,物质已不再有吸引力,而且他开始极力地避开我。

“学习”无情地拉开了我和孩子的距离。

我也想当“慈母”,可事实上, 我却是个“暴母”,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是不是太自私、太功利了? !去年我参加了教育心理学的培训,我懂得了很多,重新找到了爱的方向。

作为母亲要让孩子在兴趣的促使下主动学习,而不应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在焦虑与紧张的氛围下生活。

我要改变,先从放下自己的期望开始,尊重孩子的兴趣。

专家点评:这个案例,也是我们大多数家长常犯的错误,我们常常借"爱”的名义绑架孩子,让孩子背负我们的焦虑完成我们未完成的期待。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按他的节奏成长,胜过所有“爱" 的语言和物质。

所以怎么建立家庭的智慧爱,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去反复研究的问题。

陪伴培养亲子关系需要高质量的陪伴。

很多父母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跟孩子在一起相处,不知道如何高质量的陪伴。

就客观情况而言,年轻父母既处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也处在自我发展的关键期,很多30岁左右的父母往往正处在工作最紧张的时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

但是父母一定要认识到: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是有限的,多陪伴孩子一刻就多拥有了一刻,多陪伴孩子一年就多拥有了一年。

(举个简单的例子,小学时孩子每天回家一次,初中时,每星期回家一次;高中时,每个月回家一次;大学时,每学期回家一次;工作时可能还会更长)所以父母应该好好享受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这样不仅孩子会有幸福的童年回忆,作为父母也会有一段和孩子的美好回忆。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手段做到高质量陪伴呢?1. 亲子旅行:旅行中有非常好的教育。

到一个地方去,这个地方的文化,这个地方的人,这个地方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成为父母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 亲子运动:运动具有互动性和竞技性。

跟孩子一起游戏、运动时,孩子会非常投入,并且感到有趣,这样的陪伴才更加有意义。

3. 亲子共读:最好的学区房就是你家的书房。

帮助孩子养成读书的兴趣和能力,给孩子未来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

同时,一个家庭如果真正完成有效的亲子共读,那么他们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密码,共同的价值,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愿景。

有着这样一种共通之后,整个的教育就真正开始了。

高质量的陪伴不是说只是和孩子待在一起,和孩子待在一起也可能是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亲子之间的陪伴不受时空限制,即使和孩子不在同一个空间,但也可以进行共同交流。

我想特别强调的是,父母一定要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整个家庭教育的基石。

亲子关系建立了,教育就开始了,孩子就可以自己来教育自己,在良好的关系中阳光的成长。

所以我们一起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为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幸福完整的人,一个阳光向上的人,一个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一起努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