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舶辅机课程标准

船舶辅机课程标准

2.过程性考核包括成绩占总成绩30%,由以下部分成绩组成:
①课程学习的平时考核成绩(包括课堂考勤、学习态度、作业、课堂互动等)占总成绩的10%;
②课程阶段性考核成绩(单元测验)占总成绩的20%;
3.学期终结性考核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3.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评价建议
现场描述抓关键。在船舶辅机实践现场上,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具体内容的整体概念并且了解其具体内容,这时,教师主要是针对典型的结构装置指出其关键所在,使学生在直接观察中加深映象,掌握学习内容。
课后辅导点细节。课后辅导时,针对船舶辅机典型性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地给学生点拨其细节,使之融合贯通,记忆得更牢。
4.教学手段: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船舶辅机》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轮机工程技术专业高职学生
课程负责人:
制订时间:
专业负责人审核:
教学系部审核:
教务处审核:
审批时间:
专业课程标准文本格式
《船舶辅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船舶辅机》
适用专业:轮机工程技术专业高职学生
1.前言
1.1课程定位
船舶辅机是船舶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海船轮机员职业证书的考试科目之一。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各种船舶辅机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典型结构,并掌握管理要点。培养学生科学地管理、使用、维修及评估船舶辅机设备系统的技术能力,分析处理船舶辅机常见故障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及时了解与正确管理船舶辅机先进技术设备的能力,达到《STCW78/95公约》和《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评估大纲》对本课程的要求。
3.辅助锅炉的主要附件结构及其要求
4.辅助锅炉的燃油系统
5.辅助锅炉的汽水系统
6.辅助锅炉的水质和自动控制要求
7.辅锅炉的保养、清洗、检验要求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
1.教材采用中国海事服务中心组织编审的全国海船船员适任培训教材
2.教学参考书:
(1).船舶辅机,陈立军主编,辽宁: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7
8.具备分析集中式(吸入式)单风管空调系统的降温工况和取暖工况时,空气参数在湿空气h-d图上的变化过程的能力
9.具备检修、测试和调整各种空调设备的能力
10.具备判断、分析、排除各种空调设备等故障的能力
11.具备对空调装置进行启动、停用操作和运行管理的能力
1.冷库冷藏条件:温度、湿度、CO2浓度、臭氧的应用
学时
教学建议与说明
一、船用泵
1.具备计算各种船用泵的流量、扬程等性能的能力
2.具备分析各种船用泵的正常吸入条件和正常排出条件优劣的能力
3.具备检修、测试和调整各种船用泵的主要部件的能力
4.具备判断、分析和排除各种船用泵的流量不足、异响、不供液及过载等故障的能力
5.具备对各种船用泵进行启动、停用操作和运行管理的能力
八、辅助锅炉
1.具备调节锅炉的蒸发量的能力
2.具备判断辅助锅炉结构和性能对比的能力
3.具备冲洗水位计和调整安全阀的能力
4.具备判断分析排除燃油系统方面故障的能力
5.具备判断分析排除汽水系统方面故障的能力
6.具备对辅助锅炉进行启动、停用操作和运行管理的能力
1.辅助锅炉的性能参数
2.辅助锅炉的主要结构类型和特点
(二)方法能力
1.培养学生获取船舶辅机新技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建立创新意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总结规律和积累经验的能力;
6.培养学生严谨做事和积极开拓的能力。
工作与学习内容
工作对象/题材
工作任务的内容是什么?在工作过程中的角色如何?
(一)专业能力
1.具备对主要船舶辅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进行描述的能力;
2.具备对主要船舶辅机的进行操作管理的能力;
3.具备对主要船舶辅机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4.具备对主要船舶辅机的典型系统原理图进行理解绘制的能力;
5.具备对主要船舶辅机的新技术进行消化应用的能力;
6.具备对主要船舶辅机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进行追踪判断的能力。
(三)内容设计方式
将课程学习方式分为:理论学习、校内实训、顶岗实习三部分,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训按学习主题设计为八个学习情景,每个学习情景内有目标要求、基本概念、工作任务、思考练习、案例分析,顶岗实习以综合海上实习为主。
2.课程内容和要求
课程名称(工作对象+动作):
教学时间安排:144学时
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职业行动领域)
学习组织形式与方法
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如行动导向的教学和小组学习等。
1.学习组织形式:
针对船舶辅机能力培养的要求,部分通过现代教学手段进行集中地理论性知识学习,部分通过任务驱动方式进行分散地实践性知识学习,体现“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交替互动”的组织形式,达到“互动式、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效果,实现“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的。
3.具备判断、分析、排除各甲板机械液压系统的主要故障的能力
4.具备对各甲板机械液压系统进行操作的能力
1.液压系统的负荷特点
2.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液压甲板机械限制功率的主设备、原理
6.绞缆机的要求、主要设备、原理
五、制冷及空调装置
典型工作任务如何解释?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完成了什么工作?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是怎样的?
学习目标
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实现的最终行为是什么?完成这些行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行为的质量和等级的标准如何?要求的职业能力有哪些?在综合表述以后点列每个具体的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使用管理船舶辅机设备的技术能力、分析处理船舶辅机故障的工作能力、设计评估船舶辅机系统的思考能力,使之达到《STCW78/95公约》和《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评估大纲》的要求。
10.对船舶空调的要求
11.船舶空调系统的主要类型(完全集中式、区域再热式、末端电加热式单风管系统和双风管系统)的特点
12.温度、湿度、焓等空气的状态参数
13.空调的原理和典型的空调循环
14.中央空调器
15.直布式布风器
16.船舶空调装置冬、夏温度自动控制
17.船舶空调装置冬、夏相对湿度自动控制
七、淡化装置
工具
完成任务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和器材?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和器材?
工作方法
如何完成工作任务?
劳动组织
工作是如何安排的?哪些级别对工作发生影响?与其他职业或部门有哪些合作与界限?同时有哪些能力共同发挥作用?
工作要求
完成任务时必须满足企业的哪些要求?顾客有哪些要求?社会有哪些要求?要注意哪些法律法规及质量标准?同行业界默认哪些潜规则和“标准”?工人自己对工作提出什么要求?
(2).船舶辅机,陈立军主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船舶辅机,费千主编,辽宁: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8
(4).船舶辅机,费千主编,辽宁: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5
4.2教学建议
根据200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适用04规则)”和2006年通过的“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建设方案”课程教学把“模块化”和“基于工作过程”相互结合起来。以“能力模块化”为主线,安排了八个学习情景;每个学习情景又是以“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描述,体现在内容的编排上是“目标要求、基本概念、工作任务、思考练习、案例分析”。
2.教学实施方法:
以船舶辅机能力培养的真实工作任务为导向,合理设计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其中,理论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讲授、现场讲解、多媒体演示、分组讨论等;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项目引导、角色扮演、生产线参观、实训中心操练等。),从而驱动船舶辅机的教学实施。
3.教学过程:
课堂精讲教方法。在课堂上针对船舶辅机具体内容的简明扼要讲解,以春雨润物之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画龙点睛之笔指导学生掌握其节点,步步为营,层层递进。这样,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对学习方法的讲授渗透在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学习方法。
2.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3.蒸气压缩式制冷工况及影响工况的因素
4.R22及R134A、共沸及非共沸制冷剂的热力和理化性质
5.制冷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分析
6.基本设备的作用、结构、原理、特点
7.辅助设备的作用、结构、原理、特点
8.自控设备的作用、结构、原理、特点
9.各种制冷设备的使用管理的要求
(二)设计原则
运用系统化的观点和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充分考虑船舶辅机教学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技术手段、优化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学习活动要依据不同的教学情景;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到指导者的角色;整合学习内容,按学习情景组构课程内容主框架,学习资源要充分利用校内和社会资源。
4.空压机的自动控制的特点
5.空压机油的要求
6.空压机的管理维修的要求
三、液压元件
1.具备描绘各种液压元件图形符号的能力
2.具备分析各种液压元件的性能比较的能力
3.具备检修、测试和调整各种液压元件的能力
4.具备判断、分析、排除各液压元件的主要故障的能力
5.具备对各种液压元件进行拆装的能力
1.常用液压元件的名称、作用和图形符号
二、空压机
1.具备检修、测试和调整空压机的主要部件的能力
2.具备判断、分析、排除空压机排气量不足、异响、排温过高等故障的能力
3.具备对空压机进行启动、停用操作和运行管理的能力
4.具备对空压机主要部件进行拆装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