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工作计划(精选多篇)第一篇:2020年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工作计划附件一:2020年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工作计划指导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市教育局2020年工作重点和省有关业务部门的工作部署,立足绍兴市基础教育发展的工作实际,坚持“学习、研究、发展”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研究、管理、培训、指导、服务”五项工作职能,做好规划、完善机制;深化研究、优化服务;重视总结、加强应用。
进一步加强教研员队伍思想建设和专业建设,加大整合力度,调整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能,为促进我市基础教育的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工作目标:一、以提高全面教学质量为目标,深入调查研究,着力寻找并指导解决影响教学效能的突出问题,以优质教学和校本教研经验的总结、推广为重点,促进学校新课程实施水平进一步提高。
关注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加大支持力度。
加强信息与策略研究,高中课程改革调研与指导,积极应对09年高考改革。
二、深化学科“有效教学”研究,突出重点,力求在课堂教学规范与效能提升方面取得新进展。
加强学科建设研究,进一步探索并形成新的校本教研工作机制。
提高德育、美育、技术教育的研究质量。
三、进一步调整中小学教科研方向,改(转载请注明来源a学术之声》。
四、学科建设目前我院具有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的本科专业,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四个硕士点和金融学、国民经济学两个博士点,已经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完备的学科体系。
在今后的学科建设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 继续发挥我院在经济学、金融学和数学这几个学科领域的人才优势,充分利用我院广大师资的国际化专业教育背景,结合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实践,探索一条将国际前沿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研究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打造具有研究院特色的学科体系。
2. 加强博士研究生项目的建设,完善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以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经济学、金融学研究人才为培养目标。
争取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上有所突破。
五、师资队伍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院已经初步形成了完备的人才体系,但是在队伍的合理化调整与整体提升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研究院继续按计划引进国际上具有高学术成就和学术研究能力的教学科研人才,尤其是学科带头人和讲座教授等高层次人才,以带动我院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其次,要鼓励符合条件的教师积极申报职称,将教师个体进步与师资整体提升有机结合;第三,我院将继续组织各个专业领域的教研组和讨论班、加强科研合作,从而创建优秀科研团队,推动研究院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发展。
六、对外交流与合作1.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并给予制度和经费的保障,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提升我院教师的学术创新能力,同时提升我院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2.我院将秉持一贯的国际学术交流传统,积极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我院讲学授课,拓宽师生学术视野,提升科研能力,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3.积极开拓与国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推进科研合作和学生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七、其他方面。
1.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我院于今年年初顺利搬入学术会堂办公楼七层,在办公空间上获得了较大改善。
今后我院将加大学院的软件设施投入,努力营造学术氛围,创造具有研究院鲜明特色的学院文化。
2.进一步完善图书资料室的建设。
继续按规划购买具有学术和教学科研价值的中外文图书资料;加强报刊杂志的征订工作;采用科学手段管理图书,实现图书网络查询、软件化管理。
今后在图书选购上,将秉持“精、专、广”的理念,建设具有数理经济特色的图书资料室。
3、加强研究院网站建设。
计划对研究院网站重新改版,充实网站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争取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向大家展示我院的风采与成果。
第三篇:2020年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工作计划附件一:2020年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工作计划指导思想: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与省市“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为指针,根据绍兴市教育局2020年工作重点和省有关业务部门的工作部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发展为根本,立足绍兴市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完善机制,提高效能;落实规范,服务基层;突出重点,追求品质;加强学习,发展自我。
为我市基础教育的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
工作目标:一、深化课改,寻求突破。
切实规范课程开设,加强义务教育段学校课程建设的研究、指导与管理,培育一批精品课程。
关注农村完小课程教学规范、义务教育学校课程教学常规实施、义务教育小班教学和小学“全科教师”工作的研究与经验总结。
启动高中地方课程建设,推动学校课程建设。
各学科突出重点确立并着力解决一二个影响教学效能提高的突出问题;发掘常态的教学典型,推广经验。
进一步探索激发学校教研活力的工作机制。
培育建设富有学科特色的教研团队。
继续组织“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专题研修。
二、教改引领,形成特色。
以项目为载体,推动教科研工作的观念更新,工作转型;初步形成以教学问题分析与解决为目标的工作机制,深化学科教学研究,有序推进学科教改。
力争经过三年努力,培育一批教有信念、学有热情、研有方法、做有成效的学科教研、教学能手,富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科教科研团队,真心实意做教科研的基层学校;找到一些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提炼、形成一批富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学科教改成果;产生学校与教研机构层面的工作经验,形成教科研一体的区域特色。
三、改进管理,提高效能。
以教科研管理与评价改革为抓手,实现“科研”与“教研”深层次整合,在教研工作中渗透科研思想与方法,改进常规教研,创新学科教研。
加强对教科研基地学校的工作指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工作与成果质量,提高科研成果影响力与竞争力促进学术进步。
强化德育研究的规划与实施。
四、系统规划,抓好培训。
确立教师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建规范、求质量、树品牌。
根据浙江省“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的基本精神与工作要求,加强调研,做好教育局师干训工作的参谋。
进一步探索院校互补、研训合一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机制,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与管理的新途径。
统筹规划,加大网络平台建设的力度,开发课程资源。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修基地。
启动班主任培训等工作项目。
建立师干训项目实施标准,努力提高工作质量。
五、服务基层,规范评优。
加强教学调测研究,提高命题质量,引导科学教学、规范办学。
确保初中生学业评价命题质量与难度指标。
严格按省要求组织高中会考,工作不出差错。
以制度确保教育教学调研工作,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导学校完善教学质量过程管理,促进办学绩效提高。
规范有序做好评优工作,六、创新机制,完善自我。
管理工作项目化,学科工作课题化,加大绩效管理的力度,促进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完善学习制度,提高教科研修管理工作水平;完善工作计划与实施的交流反思制度,提高工作效能;健全教科研信息、档案与宣传工作规范,继续支持课题项目研究,促进科研成果的物化与转化。
健全岗位工作责任制,调动全院同志研究、指导、服务、管理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努力建设和谐环境,创造新的工作业绩。
工作要点:一、课程改革实验1.继续贯彻《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试行)》,切实抓好基层学校学科层面的实施,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进一步有序推进学科评价的改革试点工作,调研分析完善评价方式,·2·引导学科教学。
3.调研总结我市学校、区域性的教研修组织工作,推广工作经验。
完善市直学科教研团队的常态考核工作,促进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
开展绍兴市优秀教研团队评比。
4.修订初中地方课程《我是绍兴人》,开展专题研讨,抓好课程实施。
完成小学、高中地方课程规划与编写工作。
5.总结绍兴市中小学生阅读力提升行动计划三年工作,形成相关成果,启动第二轮计划。
6.梳理全市新课程实施以来的经验与亮点,重点指导一批研究成果,做好总结与提炼。
7.抓好义务教育段学校课程建设工作,培育一批精品课程,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
8.统筹组织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举行专题研讨,推广工作成果。
9.规范学科竞赛,加强组织指导,争取各项成绩稳中有升。
二、教育教学研究1.进一步了解学校工作需求,坚持中学“一校一周”的蹲点调研视导活动,加强问题交流与教学指导,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
2.组织开展第二轮“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的系列教研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
3.完善“问题细化,研讨深化,策略优化”的主题教研活动组织实施,加强系统策划、方案交流与总结提炼,提高工作实效性。
4.进一步建设“名师教学才艺展”与“书圣大学堂”学科研修品牌,搭建教师成长与学术交流的平台。
5.启动“学科教学素质新提升行动计划”,组织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师学科基本能力竞赛与农村完小教师基本功比武。
6.切实做好“学科教改项目”的计划、组织与管理,加强过程指导与·3·阶段性工作交流,保证工作质量。
7.组织开展绍兴市第七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评比,绍兴市优秀教研团队评比。
8.修订学科网建设标准,进一步充实资源,做好学科研修信息平台建设。
9.开展研究院一级学科建设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学科教改。
三、科研规划管理1.修订完善《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科研管理条例》等文件,调整科研管理思路,保质减量,推进教科研工作优质化。
2.严格论文、科研成果、教学能力比武等评优项目的评审机制,确保学术公信力。
3.利用、依靠各种资源,努力构建市、县、校三级的学科学术主题报告管理与实施平台,各学科组织一次教学经验交流评点会,促进有效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共享。
继续做好“绍兴课程改革与教师成长丛书”的出版工作。
4.完善绍兴市中小学学科教研大组的工作机制。
加强对市教科研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发挥辐射与引领作用。
5.继续做好省级立项课题的中期点评工作,确保课题质量。
关注重点课题,加大专家指导与引领的力度,提高送省评优项目的质量。
6.组织开展德育工作专题研讨,培育德育研究力量,提高研究水平。
7.组编好并指导学校与教师用好《教育新视野》。
四、师干训与继续教育1.有序安排,精心策划,组织绍兴市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绍兴市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培训,骨干班主任培训,小学语文、数学、外语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等项目。
2.启动绍兴市第三轮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的培训。
3.完善市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平台建设,制定规范,提高效率。
进一步探索教师研修的内容与方式,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4. 抓好《市区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考核细则》实施,加强对学校研修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4·5.完成市属新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各项培训任务。
组织市属教师心理健康上岗资格培训考核。
6.培育、建设一批绍兴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修基地。
7.配合教育局做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绍兴市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