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德国学前教育(-2学时)说课材料

第三章--德国学前教育(-2学时)说课材料

联邦各州的青少年福利局或其他相应的组织直接主办的。私立幼儿园分两种:由教会或 社会福利组织主办的幼儿园和由工厂、大学、医院或个人开办的幼儿园。德国私立幼儿 园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公立幼儿园,容纳了近70%的适龄儿童。
在德国,上幼儿园是自愿的,不是义务教育。幼儿园与学校不同,德国的学校 几乎都是公立的,不收费的,但所有的学前教育机构要根据家庭收入的多少来收费。
第一节 德国学前教育沿革
三、战后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二战后,建立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关于德国学校民主化的法律》《德国教育民 主化的基本原则》《教育结构计划》等等。70年代以前,关于“教育事业谁来办”的争论。
1970年,德国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结构计划》,把学前儿童的教育纳入计划的构 想之中。联邦教育审议会公布的全国教育制度教育改革方案,将整个教育系统分为初等 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领域,并把幼儿园3-4岁的儿童的教育纳入了教育体系中 的初等教育部分;把5-6岁幼儿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从此,学前教育成为整个教育系统 中初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根据德国基本法的规定,教育儿童主要是个人的事情,家 庭以外的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次要的。
1990年,新的《青少年福利法》要求各州承担扩建幼儿园的义务,以保证满足需要。
第二节 德国学前教育现状
一、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及其管理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 德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机构名目繁多,形式各异,达30多种,他
们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6种。 1.传统幼儿园 3-6岁幼儿提供保育和教育的主要机构,分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幼儿园主要是由
第一节 德国学前教育沿革
二、20世纪初至战前德国学前教育
这一时期,政府还颁布了幼儿园条例: 1. 提出建立各种各样的学前教育机构; 2. 2-5岁儿童教育机构称为“幼儿园”; 3. 所有幼儿园由教育和卫生两部门管辖; 4. 各地幼儿园具体由地方儿童局负责,儿童教养均须得到儿童局的许可;
5. 凡在家得不到正常教养的儿童,应由儿童局送其入园或入学。 1933年,德国进入纳粹统治时期。
第二节 德国学前教育现状
一、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及其管理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 2.幼儿俱乐部或游戏所、儿童店 3.根据教育家名字命名的幼儿园 4.学校附设的幼儿园和学前班 5.特殊幼儿园 6.其他托幼机构
第二节 德国学前教育现状
一、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及其管理
(二)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
的智力发展。 3.情境论:以儿童的生活情境为中心;社会学习与知识学习相结合;建立混合组以
取代传统的同龄组;家长、邻里和其他成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局限于幼儿园;教学 安排灵活;幼儿园的环境符合儿童的生活,实行开放教学,使每个儿童的个性得到发展。
一、近代德国学前教育的创立与发展
(一)19世纪初至20年代的学前教育 解决幼儿无人看护问题。其中最早且最负盛名的是侯爵夫人巴乌利美开设的保育所。它招 收母亲从事日间农业劳动并已断奶的1—5岁的婴幼儿,重点在于保育。 1819年,幼儿教育家瓦德切克设立了柏林最早的常设托儿所,以城市劳动阶级的子女为对 象,招收9个月至2岁的幼儿。 19世纪20年代以前的德国幼教设施,具有以下特点: ①以保护婴幼儿的健康和解决父母因忙于工作而无暇照顾的问题为主,教育是附带的。 ②幼教设施的费用主要靠慈善捐款,在未能捐款时才由地方公费负担。 ③这些幼教设施没有统一的名称,并且多无固定场所。 ④担任保育的工作的人多半不是正规保育员和教师,而通常是孤儿院里年长的女孩子或
②认为这些幼教设施不应像英国的幼儿学校那样进行读、写、算等方面的正规教学, 而应以护养为主要目的,鼓励室外活动。 ③强调宗教和道德教育,以培养守法劳动者。
第一节 德国学前教育沿革
一、近代德国学前教育的创立与发展
(三)9世纪下半期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的发展
1837年,福禄倍尔在德国创办了一所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将其命名为 “幼儿 园”。与德国以往的幼儿保育机构不同,福禄倍尔幼儿园以教育而非看护为主要任务, 并以中上层家庭的儿童为对象。由此,德国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双轨的趋势。 1851年,普鲁士政府禁止设立福禄贝尔式幼儿园。1860年自由内阁上台,才解除幼儿园 禁令。此后,各地福禄倍尔团体纷纷建立,将幼儿园运动推向深入。
第三章--德国学前教育(2016-2学时)
主要内容
01 德国学前教育沿革 02 德国学前教育现状
03 德国学前教育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德国学前教育沿革
德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德国的地理位置、文化特质塑造了德国教 育追求自由,注重完善人格培养,严谨以及教育的学术化与实用化并 重的教育特色。
第பைடு நூலகம்节 德国学前教育沿革
三级管理:联邦——联邦青年、家庭和健康部 州——社会部和卫生部,文化部
地方——地方青少年福利局 法律基础:联邦的《青少年福利法》和各州《幼儿园法》
第二节 德国学前教育现状
二、德国学前教育课程 (一)学前教育课程理论 1.功能论:目的在于运用所编制的程序或练习材料,使儿童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
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 2.学科论:以学科本身固有的结构为基础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促进学前儿童
失业居民及老妇人。
第一节 德国学前教育沿革
一、近代德国学前教育的创立和发展
(二)19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的学前教育 20世纪中期以后至40年代末,在英国幼儿学校的影响下,德国也出现以佛利托娜
为代表的幼儿学校运动。 这一时期德国政府的幼儿教育政策的基本倾向是: ①政府并不设立幼教机构,而是采取鼓励私人开办并加以监督管理的政策。
第一节 德国学前教育沿革
二、20世纪初至战前德国学前教育
20世纪初,德国的幼儿园继续朝着多轨的方向发展。一战后,建立了魏玛共和国。 1924 年,德国政府制定了《青少年福利法》,规定了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家庭教育在 学前教育中的优先地位。该法案基本确定了现代德国学前儿童教育的基调,即把学前儿 童的教育视为青少年福利事业并划归青少年福利部门管辖。这种影响持续至今。该法案 提出,要建立“白天的幼儿之家”,包括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其他幼儿保护机构。该方案还 提出了训练修女担任看护工作,并要求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