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起火灾的扑救与逃生自救初起火灾的扑救一、灭火的基本原理灭火方法: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四种。
所谓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
1、冷却灭火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使可燃物质的温度降到燃点(闪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
用水冷却灭火,是扑救火灾的常用方法。
用二氧化碳灭火剂则冷却效果更好,在迅速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能很快降低燃烧区的温度,使燃烧终止。
火场上,除用冷却法直接扑灭火灾外,还常用水冷却尚未燃烧的可燃物质,防止其达到燃点而着火。
还可以用水冷却建筑物构件、生产装置和容器等以防它们受热后压力增大变形或爆炸。
2、窒息灭火法是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通常需要足够的空气(氧)这个条件。
采取适当措施,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者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氧的氧含量,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
这种方法,适用于扑救封闭式的空间、生产设备装置及容器内的火灾。
一般碳氢化合物的气体或蒸气通常在氧浓度低于14-16%时不能持续燃烧。
用于降低氧浓度有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
3、隔离灭火法可燃物是燃烧条件中的主要因素,如果把可燃物与引火源以及氧隔开来,那么燃烧反应自动就会中止。
*(关闭阀门、拆除、搬走)泡沫覆盖表面4、抑制灭火法物质的有焰燃烧中的氧化反应,都是通过链式反应进行的。
(化学灭火剂灭火)二、扑救火灾的一般原则:1、报警早,损失小“报警早,损失小”这是人们在同火灾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经验.由于火灾发展很快,当发现初起火灾时,在积极组织扑救的同时,尽快用火警报警装置、电话等向公安消防队报警。
2、边报警,边扑救在报警的同时要及时扑灭初起之火。
火灾通常要经过初起阶段,发展阶段,最后到下降和熄灭阶段的发展过程。
在火灾的初起阶段,由于燃烧面积小,燃烧强度弱,放出的辐射热量少,是扑救的最有利时机。
这种初起火一经发现,只要不错过时机,可以用很少的灭火器材,如一桶黄砂、一只灭火器或少量水就可以扑灭。
所以,就地取材、不失时机地扑灭初期火灾是极其重要的。
3、先控制,后灭火在扑救可燃气体、液体火灾时,可燃气体、液体如果从容器、管道中源源不断地喷散出来,应首先切断可燃物的来源,然后争取灭火一次成功。
如果在未切断可燃气体、液体来源的情况下,急于求成,盲目灭火,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做法。
因为火焰一旦被扑灭,而可燃物继续想外喷散,特别是比空气中的液化石油气外溢,易沉积在低洼处,不易很快消散,遇明火或火热物体等火源还会引起复燃。
如果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甚至还能引起爆炸,容易导致严重伤害事故。
因此,在气体、液体火灾的可燃物来源未切断之前,扑救应以冷却保护为主,积极设法切断可燃物来源,然后集中力量把火灾扑灭。
4、先救人,后救物在发生火灾时,如果人员受到火灾的威胁,人和物相比,人是主要的,应贯彻执行救人第一,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的原则,先救人后疏散物资。
要首先组织人力和工具,尽早、尽快地将被困人员抢救出来。
在组织主要力量抢救人员的同时,部署一定的力量疏散物资、扑救火灾。
在组织抢救工作时,应注意先把受到火灾威胁最严重的人员抢救出来,抢救时要做到稳妥、准确、果断、勇敢,务必要稳妥,以确保抢救的安全。
5、防中毒、防窒息许多化学物品燃烧时会产生有毒烟雾。
一些有毒物品燃烧时,如使用的灭火剂不当,也会产生有毒或剧毒气体,扑救人员如不注意很容易发生中毒。
大量烟雾或使用二氧化碳等窒息法灭火时,火场附近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可能引起窒息。
因此,在化工企业扑救火灾时还应特别注意防中毒、防窒息。
在扑救有毒物品时要正确选用灭火剂,以避免产生有毒或剧毒气体,扑救时应尽可能站在上风向,必要时要佩戴具具,以防发生中毒或窒息。
6、听指挥,莫惊慌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动用周围的物资进行灭火,因为慌乱中可能会把可燃物质当作灭火的水来使用,反面会造成火势迅速扩大;也可能会因没有正确使用而白白消耗掉现场灭火器材,变得束手无策,只能待援。
因此,发生火灾时一定要保持镇静,采取迅速正确措施扑灭初起火。
这就要求平时加强放火灭火知识学习,积极参加消防训练,制订周密的灭火计划,才能做到一旦发生火灾时不会惊慌失措。
此外,当由于各种因素,发生的火灾在消防队赶到后还未被扑灭时,为了卓有成效地扑救火灾,必须听从火场指挥员的指挥,互相配合,积极主动完成扑救任务。
《消防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发生说在的单位必须立即组织扑救火灾,单位领导和消防安全干部除了有立即住址本单位专职、义务消防队员扑救火灾的责任和义务外,也要组织邻近单位消防队员参与灭火;作为邻近单位,在相邻单位发生火灾时,也有支援灭火的义务。
总之,要按照积极抢救人命,及时控制火势,迅速扑灭火灾的基本要求,及时、正确、有效地扑救火灾。
安全疏散与逃生的组织指挥方法一、人员的安全疏散与逃生自救火灾时,在场人员有被烟气中毒、窒息以及被热辐射、热气流烧伤的危险。
因此,发生火灾后,首先要了解火场有无被困人员及其被困地点和抢救的通道以便进行安全疏散。
1、稳定情绪,维护现场秩序。
单位、居民住宅发生火灾,作为组织指挥人员应保持冷静,立即通过广播、警铃、窒内电话等音响以及喊话等方式,向火灾建筑物内的人员发出警报。
(稳定情绪、告知路线、方法、注意事项)同时按分工指挥、组织有序的疏散,防止事故。
2、能见度差,鱼贯地撤离在人员较多或能见度很差时,应由熟悉疏散通道的人员带领下,鱼贯地撤离起火点。
(可叫“跟着我”或用绳子牵、扯着衣角)3、烟雾较浓,做好防护,低姿撤离浓烟围困时,(烟雾向上流动,地面的烟雾相对比较稀薄)因此可采用爬行或弯腰行走穿过浓烟区的方法。
有条件可提供湿毛巾(衣物)、防毒面具等,堵住口鼻或用短呼吸、用鼻子呼吸等撤出烟雾区。
4、楼房着火,利用有利条件,快速疏散下层着火,楼梯没火时,可手扶拦杆冲下。
有火时,可将身体淋湿或披湿衣物冲过去。
无法通过,可通过阳台、落水管等逃生。
或用被单、窗帘布结绳栓在稳固地方滑下。
同时地下人员找绳子、梯子、杆子帮助逃生。
5、高层着火,冷静处置,不要跳楼6、自身着火,快速扑打,不要奔跑7、保护疏散人员的安全,防止再入“火口”一、自救的基本方法火灾发生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有人被困在火场,情况危害。
如被火围困在楼上,则更加危险。
这时被困人员应该沉着镇静,设法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自救。
1、火初起时,除立即报警、积极扑救外,应设法疏散物资,尤其是贵重物资和易燃易爆物品。
但当火势猛烈,确已无法抢救时,则不得再犹豫,应迅速离开火场,免遭围困和伤亡。
2、对初期火灾的处理(1)初起火一般很小,居住者不要只顾自行灭火,而要迅速报警。
因为报警迟而酿成重大火灾的不乏其例。
(2)人员从起火房间撤离后,要立即关闭起火房间的门。
多数单个房间的小火就是因为打开了房门导致小火迅速蔓延,酿成火灾的。
(3)在着火期间不要重返房间(或建筑物);火被扑灭后,进入房间(建筑物)要谨慎。
3、逃生准备(1)逃离后要随手关门不论是位于起火或非起火房间,逃至窒外后,要做到随手关门。
这样可控制火势的发展,延长逃生的允许时间。
(2)爬行当夜间你查觉有烟时,要翻身下床,朝门口爬去。
即使站起来受得了,也应极力避免。
因为1.5米以上的空气里,早已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千万不要站立开门。
(3)利用防毒面具或湿毛巾逃生者多数要要穿过烟雾弥漫的走廊,才能离开起火区。
而烟对生命的危害比火更大。
以往的火灾都证明,所谓葬身火海的人大部分是在被火烧之前已窒息死亡,所以,逃生过程中防止吸入烟尘非常重要。
如果身边有防毒面具,则要充分利用,如果没有可用折叠几层的湿毛巾(用水浸湿后适度拧干),无水时干毛巾也可(七、八层),捂严口和鼻,冲出火场。
防毒面具(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的使用方法A、撕开包装:撕开包装盒,取出密封袋;B、取出呼吸器:从袋的边缘缺口处撕开密封袋,取出自救呼吸器;C、戴上呼吸器:展开头罩,把滤毒罐上下的两个活塞拔掉,将其套入头上;D、调正位置:一手抓住滤毒罐,调正口鼻和眼窗至合适位置;E、拉紧头带:双手握住头带两端头,将其拉紧后,采用缓慢深长的呼吸方法迅速撤离火区。
(4)自制救生绳索,不到万不得已,切勿跳楼如果受到火势直接威胁,必须立即脱离时,可家中有绳索时,可以利用绳子拴在室内的重物、桌子腿、牢固的窗等可以承重的地方,将人吊下或慢慢自行滑下,下落时可戴手套,如无手套用衣服毛巾等代替,以防绳索将手勒伤。
如无绳索,可将窗帘、床单等撕成条做成绳子用。
(5)利用自然条件,作为救生滑道(6)疏散楼梯的选择3、创造避难条件(1)走不出房间的就要与火搏斗A、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呼吸等待救援。
B、弄湿房间中的一切。
C、用湿毛巾捂住口和鼻。
(2)利用阳台或扒住窗台翻出窗外,避开烟火的熏烤。
(5)利用自然条件(屋顶、阳台、下水管、避雷针),作为救生滑道6、不要乘坐普通电梯(消防电梯除外)7窒内外疏散楼梯的选择简单讲解一般居民住宅火灾中人员自救知识、高层建筑火灾中的人员自救知识、影剧院、商店等公共场所火灾的人员自救知识。
火海逃生完全手册一、高层建筑火灾的逃生方法在火灾中,被困人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镇静不惊慌,不盲目行动,从而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必须注意的是,火灾现场温度是十分惊人的,而烟雾会挡住你的视线。
当我们在电影和电视里看着火的场面时,一切都是非常清晰。
那是在火场上浓烟以外拍摄的。
当处于火灾现场时,能见度非常低,甚至在你长期居住的房间里也搞不清窗户和门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保持镇静,不能惊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逃生,但着火时普通电梯千万不能乘坐。
利用室内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进行逃生。
利用建筑物的阳台、通廊、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逃生。
利用观光楼梯避难逃生。
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
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如干粉、泡沫灭火器或水枪扑灭初期火灾是积极的逃生方法。
互相帮助,共同逃生。
对老、弱、病、孕妇、儿童及不熟悉环境的人要引导疏散,帮助逃生。
自救逃生。
发生火灾时,要积极行动,不能坐以待毙,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利于逃生的东西,如把床单、窗帘、地毯等接成绳,进行滑绳自救,或将洗手间的水淋湿墙壁和门,阻止火势蔓延等。
二、地下建筑火灾的逃生方法地下建筑火灾由于有火场温度高,烟雾大,且不易散出;毒气重;疏散困难等特点,因此,一旦发生受困人员首先要有逃生的意识,凡进入地下建筑的人员,一定要对其内部设施和结构布局进行观察,熟记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位置。
地下建筑一旦发生火灾,要立即开启排烟设备,迅速排出地下室内烟雾,以降低火场温度和提高火场能见度。
迅速撤离险区。
采取自救或互救手段疏散到地面、避难间、防烟室及其他安全地区。
灭火与逃生相结合。
严格按防火分区或防烟分区,关闭防火门,防止火势蔓延或封闭窒息火灾,把初起之火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将其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