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识字★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为集中识字单元,共安排4课。

《识字1》和《识字2》均采用“词串”的形式,《识字1》介绍了金秋水乡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识字2》描绘了天安门国庆大典盛大的场面;《识字3》由多幅形象的文字插图和带有12个生字的儿歌组成,课文通过形象的图画来揭示会意字的构字特点,附在字后的一首儿歌,为学生提供了识字学词的语言环境;《识字4》是形声字归类识字,由5个形声字和由这几个形声字组成的词语及儿歌组成,课文通过转盘,让学生认识区别形声字,增强识字能力,后面的儿歌是一则绕口令,能帮助学生识字,辨字正音。

本单元的练习安排了5个板块,内容包括看清笔顺,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认识8个新偏旁。

2、正确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要求规范、美观。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痛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理解词语。

4、初步了解会意字和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5、正确、流利的朗读词串及儿歌。

6、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金秋水乡特有的景色,感受北京天安门广场节日否认欢庆气氛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

7、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8、学会祝贺。

三、课时安排《识字1》——2课时《识字2》——2课时《识字3》——2课时《识字4》——2课时《练习1》——3课时四、教学建议指导看图,整体感知。

看图识字是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调动识字积极性的一种方法,图画所描绘的事物大体上是与课文中的词串相对应的,可以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事物,然后图文对照,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所要学的词语,初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教具演示,激趣识字。

本单元的《识字4》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可以利用字盘教具,通过转盘演示,让学生看到“苗”与5个不同偏旁组成5个不同的字,从中明白这5个偏旁就代表各个字不同的意思。

教学中,教师可以示范,也可以让学生动动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引导诵读,读中感悟。

《识字1》和《识字2》的“词串”排列就像一篇韵文,读起来都很押韵。

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自读、互读、小组读、齐读、赛读。

在读中巩固识字、了解词义、认识事物,读出感悟,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认真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仍然是本学期、本单元的重点。

每堂课可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指导学生写字,要引导学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适当范写,也可让学生板写,大家评价,取长补短,从而让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第二单元课文★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秋游》、《再见了,北京!》、《英英学古诗》和《乡下孩子》。

课文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

《秋游》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

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

文中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色彩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图,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

《再见了,北京!》记叙了2008年8月24日晚我国第29届夏季奥运会落下帷幕时,人们的留恋与不舍。

历史的瞬间成为永恒的欢乐,而沸腾的北京则定格为亿万中国人民迸发的一个最生动最亮丽的缩影。

申奥的成功使我们更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所以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英英学古诗》通过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让学生不知不觉进人古诗的意境,学会《静夜思》这首古诗。

与此同时,学生又学会了对话的语言表达形式。

《乡下孩子》则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语言洗练而有童趣,意境清新活泼。

读起来如沐阳光,如嗅青草野花气息,如闻童声笑语,悦目赏心。

这四篇课文都配有生动、形象的彩图,我们在学习中仔细地观察图画,并展开想像,借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认识两个新偏旁“青”和“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4、记住汉语拼音的大写字母,为学习用音序查字典做好准备。

5、读背成语和《三字经》里的几句话,积累成语。

6、让学生学会在日常交际活动中有礼貌地提出请求,文明交际。

三、课时安排《秋游》——3课时《再见了,北京》——2课时《英英学古诗》——2课时《乡下孩子》——3课时《练习2》——3课时四、教学建议1、创设情境,努力营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

2、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3、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4、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

第三单元课文★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共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株紫丁香》和《有趣的发现》。

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懂得道理。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

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诗文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散文诗。

诗中用儿童的口吻说话,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从一个侧面塑造了人民教师辛勤工作、爱学生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

诗文富有童趣,感情真挚,意象优美,是反复吟诵的好教材。

《有趣的发现》是讲了科学家的故事。

生物学者达尔文对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发现中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

这三课都配有与课文相适应的插图,对理解课文有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通过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

对文中的妙词佳句进行积累,同时训练学生的语感。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体会诗歌的特点,感悟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记住汉语拼音的大写字母,为学习用音序查字典做好准备。

5、学会科学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课时安排《送给盲婆婆的蝈蝈》——3课时《一株紫丁香》——3课时《有趣的发现》——2课时《练习3》——3课时四、教学建议1、要一点一点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默读能力。

要更多地通过听读和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积累稳重的妙词佳句,同时训练学生的语感。

第四单元课文★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组有四篇课文,它们分别是《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

这几课以童话、寓言、故事等形式,告诉我们怎么学习做人,学会认识社会。

从《小鹰学飞》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不能满足现状,要虚心不断攀登高峰。

课文用“鼓起劲”、“拼命向上飞”、“飞呀,飞呀”、“急促地喘着气”等词语具体描写小鹰在老鹰的教育下,为了进一步提高飞行本领是如何刻苦练习的。

《青蛙看海》则描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文中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

《狼和小羊》告诉我们在社会上,有像狼一样坏人为了干坏事总会找碴儿,它们的凶恶本性不会改变的,跟它们只有斗争。

全文篇幅短小,结构凝练,寓意深刻。

作者通过对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性格,展开了故事情节,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狐狸和乌鸦》中乌鸦之所以会失去叼着的肉,因为它爱听奉承话,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耍提高警惕,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蒙骗。

课文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

对话时狐狸和乌鸦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它们的心理变化。

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要指导学生观察、想象。

《练习4》安排了4个板块。

学用字词句板块中要求学生认识汉字数字的大小写法。

写好铅笔字板块中的三个字都是上下结构,上下大小要得当。

读读背背板块利用插图启发学生将词语与《小鹰学飞》联系起来,帮助理解。

两段名人语录可联系《狼和小羊》和《狐狸和乌鸦》来理解其所含哲理。

口语交际板块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词的词语的意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明白课文讲述的道理。

4、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学会做人,懂得认真学习的重要性。

三、课时安排《小鹰学飞》——3课时《青蛙看海》——3课时《狼和小羊》——2课时《狐狸和乌鸦》——3课时《练习4》——3课时四、教学建议1、把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作为重点,继续围绕上述重点来安排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注重熟读、精讲、多练,将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落实到实处。

从而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

2、朗读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特别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

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搭建“学”和“用”的平台,要让学生经历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过程。

第五单元识字★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四课识字。

第一课将有关冬天的特征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组成韵语,介绍了冬天气候的特点,不畏严寒的三种植物,冬眠及在洞中过冬的动物和三种适合冬天进行锻炼的体育活动。

第二课则介绍了祖国大地不同地区颇具特色的风情。

这些词串组成的韵语,内涵丰富,展现了祖国大地的自然风光,字里行间充满着中华儿女的自豪感。

第三课则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画来揭示会意字的特点。

文中还配了一首清丽的小诗,为学生提供了识字学词的语言环境,不仅有利于巩固前面所学的生字,而且使识字与阅读相互促进,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材料。

第四课是归类识字。

由“包”与“火”、“艹”、“饣”、“氵”4个偏旁组成新字,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区别字形,防止混淆,提高识字效率。

教学本单元教材,要逐步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教给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让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借助字形结构记忆字形,借助图和句子理解词义,认识事物,词语都是熟字组成,意在让学生通过读,抄充分感知,反复练习,以求形成积累。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积累词语。

4、能仔细观察图画,认识与图画有关的事物,理解字义,识记生字。

5、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小诗和儿歌。

三、课时安排《识字5》——2课时《识字6》——2课时《识字7》——2课时《识字8》——2课时《练习5》——3课时四、教学建议教学本单元的生字时应:整体指导,发现规律,重视示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