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小说情节类题型之情节探究题2019学生版

高考小说情节类题型之情节探究题2019学生版

高考小说情节类题型之情节探究题【学习目标】明确高考小说阅读围绕情节探究设题常见方式(把握题型)。

理解并掌握小说阅读情节探究分析的方法。

理解并掌握小说阅读情节探究类题型的答题步骤。

【学习重难点】掌握分析情节探究类题型的思路以及相关题型的答题步骤。

一、情节探究题常见的设问方式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安排的探究分析能力,探究角度主要有情节安排的合理与否、情节安排的作用、情节安排的艺术等,重点探究情节安排的合理性问题。

常见的提问形式有:1、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

3、有人说,文中故事情节的安排,不尽合理,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说你的看法。

4、有人认为小说的××情节是多余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5、小说结尾(或其它部分)写了××,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二、课前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遗璞》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

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石头:四间房那么高,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

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

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

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收罢秋,天气转凉了。

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苦,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

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野茶。

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

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多亏就遗弃了它!”“多亏?”“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说的是省城老贾的事儿。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

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

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

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骄傲。

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

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

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

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

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

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他现在怕忙了呢!”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

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开口,这会儿说:“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就是下放吧。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错了。

你们婆娘家这臭嘴!”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咬奶的孩子。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物就有十多个了吧?”他们扳指头数数,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呢。

”“啊,那该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但愿他们能来。

”“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但愿……”茶已经喝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

末了打着哈欠,还在说:“真是好石头呢。

”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滩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

早晨起来,才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璞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汗流地砸着,破着,就把石头一块块抬着到水渠工地上去了。

(有删节)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

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三、应对策略解答这类题型时可以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读者、技巧等方面来切入,寻找突破点。

具体来说,可以从环境描写、情节发展、人物形象、主题表达、读者感受、时代背景、艺术技巧与特色等方面入手。

在具体答题时要根据题目中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来确定考查的方向和答题的角度,以避免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偏概全等错误。

同时,这类题型的分值一般较高,答题时要力求做到观点鲜明,要点齐全,分条分点,条理清晰,步骤完整。

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①表明观点,如,“我认为……”或“我赞同……”;②阐述理由,如“理由:A、……;B、……;C、……”;③总结句,如“所以(或因此)……”。

当然,如果题目有字数限制或其他要求限制,第三步总结句可以省略。

四、牛刀小试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失踪周海亮男人随很多人扑出战壕,然后便不见了。

活着的兵里找不到他,死去的兵里也找不到他。

那次他们打了胜仗,兵的失踪于是变得蹊跷,几近离奇。

几天以后队伍打到兵的家乡,营长将兵失踪的消息告诉了兵的女人,女人听了,表情即刻变得不安。

他失踪了?找不到了。

怎么可能?部队里常有这种事情。

营长说,他可能战死了,死在非常隐蔽的地方,我们找不到他;他可能被俘了,虽然我们打了胜仗,他仍然有走散然后被俘的可能;他可能逃跑了,因为太过恐惧,不敢面对敌人。

他回来过吗?没有。

女人说,你们弄丢了我丈夫,你们不该这样问我。

不是我们把他弄丢的。

营长说,是他失踪了。

我猜他战死了。

女人说,先与队伍走散,然后战死。

他既不会逃走也不会被俘,他那么强壮,那么勇敢。

他战死了,你们有责任的。

当然。

营长笑笑说,不管他战死,逃走,或者被俘,这点钱都是对你的补偿。

现在我得走了,你知道,我们的任务就是打光。

我先把所有的兵填进去,然后,再把自己填进去……女人不愿相信她的丈夫已经死去,但是现在,她不得不相信。

她被自己虚构的故事说服,然后在梦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丈夫只知冲锋,终与队伍走散。

他遇到敌人的散兵,他被敌兵打死然后扔进河里——丈夫是战死的,他不可能成为俘虏。

两年以后,队伍再一次打回来,女人再一次见到营长。

营长说我的五百多人,只打剩不足五十人。

营长说仍然没有你丈夫的消息。

营长说我倒希望他被俘,似乎只有被俘才有活命的机会。

女人不相信丈夫会成为俘虏,但现在,女人突然非常希望她的丈夫成为俘虏。

只有成为俘虏才可能与部队失去联系,才可能彻底失踪,才可能有活着的机会。

可是丈夫成了俘虏,将会受到怎样非人的折磨?每一天夜晚,女人都会被睡梦里丈夫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惊醒。

几年以后,战争结束了。

在部队,女人再一次遇到营长。

营长不再是当年的营长,他现在的任务,是负责核实战争中失踪士兵的名单。

他坐在一张桌子后面,两个裸露的胳膊上,整齐地排列着十几个弹痕。

我来找我丈夫。

女人说,你们是否找到了他?当然没有。

营长说,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没有被俘。

我们拿到了所有的战俘名单,包括死去的战俘,可是没有你的丈夫。

他应该逃走了。

他肯定逃走了。

也许他就藏在村子里,藏在你的家里,藏在墙壁的隔层里。

不过这已经不归我管了。

再说能活着有什么不好呢,我整整一个营的兄弟啊,现在只剩下我了。

女人不相信丈夫会逃。

当初他主动提出要去打仗,他怎么会逃呢?他的胆子大得像狼,他怎么会逃呢?他一直没有在自己面前出现,他怎么会逃呢?女人不相信,可是突然,女人希望他真的逃了。

他逃了,保一条命,就什么都有,就可能什么都有,就真的什么都有。

女人回到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发现自己早已老去。

清晨,出门喂鸡的女人看到一个男人从她面前走过去。

男人扫她一眼,目光在她的脸上没有丝毫停留。

女人心里猛一哆嗦——男人太像她的丈夫了——相貌像,身材像,表情也像。

可是他是她的丈夫吗?女人僵在门口,任一群叽叽喳喳的鸡崽儿焦急地啄着她的脚背。

女人终喊出一声“天啊!”,扔掉怀里的箩筐。

她至少追出五里地,可是没有男人的影子——既没有像她丈夫的男人的影子,也没有不像她丈夫的男人的影子。

女人往回走,想,他是她的丈夫吗?他不是她的丈夫吗?丈夫真的死去了吗?丈夫真的没有死去吗?女人回到家,幻想丈夫站在院子里,坐在屋子里,藏在墙壁的隔层里。

女人找了很久,仍然只有孤零零的她。

女人叹一口气,拾起箩筐。

女人想,不管如何,丈夫给了她等待和希望——丈夫有可能活着,有可能死去,丈夫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对她来说,便够了。

(有删改)小说最后安排了一个男人从女人面前走过的情节,这样的安排是否多余?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德富老汉的最后结局胡炎①德富老汉给牛喂足草料后,便开始拉上牛去地里做活。

在这样一个睛好的秋日下午,干瘦硬朗的农民德富老汉有着很好的心情,他和他多年相伴的老牛悠搭地踩着村路往自留地里去。

所有的乡野风光看上去都熟悉而亲切,就像他身上的一块深及灵魂的皮肤。

沙河依旧在汤汤地流,细密的波纹永无疲倦地揉搓着那轮干净浑圆的日头,麦场上一座座麦秸垛依旧散发着新鲜的麦香。

现在,他和老牛已经进入了那片待耙的自留地,走入了他生命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

②这会儿年逾六旬的德富老汉打量着遍布麦茬的田野,温煦的阳光在田野上跳荡,这是个让德富老汉愉快而情意缱绻的地方。

德富老汉每当在这片土地上耕种和收割的时候,总能闻到先辈们的汗腥味和臭脚板子的浓郁味道,德富老汉便会陷入一种痴迷,觉得自己正走进一个恒远的梦中。

③德富老汉喷出最后一口烟雾,把长长的烟杆子在地上磕了磕,而后深情地打量着他的老牛。

这是一头温顺无比的动物,对于鳏居多年的农民德富老汉来说,它简直是一个宠物,是与他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一部分。

在漫长的岁月中,老牛以它的温顺、沉默和勤劳给德富老汉带来了极大的安慰。

④这会儿,天上的那轮暖阳正在缓缓西移,为德富老汉的人生烘托着一个结局前的氛围。

这是一种难以言状的祥和,博大而宽厚,具有无比的包容性。

当然,这时的德富老汉对此浑然不知。

他审视着他的老牛,他发现老牛的眼睛比平常要亮一些,一束犀利的光穿透了他。

德富老汉并没有往别处想,他只是感到老牛是越活越精神了。

老牛冲着德富老汉点了点头,德富老汉非常满意地笑了。

这是他亲自调教出的牛,德富老汉还记得当初买下它时的样子,那时的牛是个烈性子,很难驯服的,德富老汉用鞭子蘸上水好一顿抽,牛哆嗦了一阵,便再不敢耍泼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