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系统分析与设计
实验项目:《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实验
实验地点:逸夫楼404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XXXX班学号:XXXXXX 学生姓名:XXXX
指导教师:**
2016年11月 1 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完成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中的主要步骤,并熟悉信息系统开发的有关应用软件,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熟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规范,为后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要求
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完成,自选题目,班内题目不重复,使用UML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以纸质版(A4)、电子版在课程结束前提交(10周)。
三、实验主要设备:
台式或笔记本计算机
四、实验内容
1 选题及项目背景
企业人事管理系统
2 定义
企业指定人员通过第一次登录,输入用户名:TSoft,密码:111进入系统,在档案管理模块建立超级管理员档案,然后在新增用户模块设置为管理员,系统默认第一个被设置被设置的管理员为超级管理员。
然后第二次登录输入用户名:T00001,密码:111进入系统,在修改密码模块修改超级管理员登录密码,在档案管理模块建立普通管理员档案,在新增用户模块设置为管理员,除了第一个被设置的管理员外均为普通管理员。
管理员使用账号密码登录,然后可以在系统中进行密码修改,在档案管理模块维护员工档案,在考勤管理模块填写考勤信息,在奖惩管理模块填写奖惩信息,在培训管理模块维护培训信息,在人员设置模块设置员工采用的账套。
在统计报表模块生成员工待遇报表。
在企业架构模块维护部门企业设置,在基本资料模块维护系统的基本资料。
如果点击初始化系统加点将对系统进行初始化恢复到原始状态,通过系统工具模块可以打开系统中常用的计算器、Excel等。
3 参考资料
J A V A项目全程开发
4 系统分析与设计
4.1需求分析
4.1.1识别参与者
用户、管理员、普通管理员、超级管理员 4.1.2 对需求进行捕获与描述
(内容要求2:选择其中一个用例(如下订单)给出其用例描述。
格式参考下表
4)退出
5)第二次登录输入用户名T00001 密码:111
6)用户密码正确,在修改密码模块修改超级管理员密码
7)在档案管理模块建立普通管理员档案
8)在新增用户模块设置为管理员,除了第一个被设置的管理员
外均为普通管理员
100.6. 2 扩展事件流(Alternative
Flows)
E-1(替代第2步):如果用户名和密码不正确,则重新输入
E-2(替代第6步):如果用户名和密码不正确,重新输入。
)
4.1.3 用例图
通过已掌握的需求,初步了解系统所要完成的功能。
下面给出用例图。
4.1.4 分析与讨论
1)建模用例图的步骤、方法?
答:使用starUML进行绘制,创建用例图模型,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添加用例,对参与者和用例进行关系关联。
2)如何识别系统的参与者?应该如何划分用例,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根据系统描述进行逻辑上的判断。
根据每个用例触发者的不用来划分用例。
3)心得
答:对UML图建模的操作,掌握了用例图的实际操作,包括对系统参与者的识别和用例的识别。
对模型的了解和体会加深。
4.2 建立对象模型
4.2.1 候选类的数据字典
4.2.2定义类
“考勤信息”类
•属性
迟到:文本(String)
请假:文本
加班:文本
•操作无
4.2.3绘制类图
普通管理员和超级管理员继承自管理员类,一个管理员可以拥有一个管理员档案,一个管理员档案也只能被一个管理员拥有。
普通管理员档案和超级管理员档案继承自管理员档案。
一个管理员可以使用多个工具,一个工具只能被一个管理员使用。
一个管理员可以进行多个人事信息的管理,一个人事信息的管理只能被一个管理员操作。
一个人事信息对应一个待遇信息,一个待遇信息也唯一对弈一个人事信息。
4.2.4包图
对于大型复杂系统,常需要把大量的模型元素用包组织起来,以方便处理。
对所选系统的类进行分组,以便更清晰地了解系统的结构。
4.2.5分析与讨论
1)建模类图的步骤、方法?
答:STARUML-新建类图模型-添加类-添加关系。
事先进行分析,然后对确定的类进行直接绘制。
2)识别类有哪些方法,你是如何识别类的?
答:名词识别法。
3)解释关联的多重性?如何确定类的属性、操作、类之间的关联关系、组织类之间的继承?
答:一个类可以被多个类关联,一个类也可以关联多个类。
根据系统描述信息进行逻辑上的判断和确认。
4.3 建立动态模型
系统的动态行为模型由交互图(顺序图和协同图)、状态机图和活动图表达。
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应当对主要的Use Case和对象类绘制这些图形,以便分析系统的行为,印证和修改系统的静态结构,满足用户的需求,达到系统的目标。
4.3.1顺序图
顺序图描述:普通管理员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输入到屏幕,屏幕将信息和管理员档案进行核实,如果正确,则返回正确登录,若果错误则返回账号密码不正确的登录失败的结果。
4.3.2 通信图
4.3.3活动图
活动图的主要作用是表示系统的业务工作流和并发处理过程。
针对自选系统主要的业务工作流绘制活动图。
绘制活动图需要确定参与活动的对象、动作状态、动作流,以及对象流。
4.3.4状态图
状态机图表现一个对象(类)的生命史。
对于一些实现重要行为动作的对象应当绘制状态机图。
绘制状态机图需要确定一个对象的生命期可能出现的全部状态,哪些事件将引起状态的转移,将会发生哪些动作。
此状态图是一个企业员工的状态。
从被管理员加入档案的时候,状态变成实习员工,被正式分配部门以后变成了正式员工,录入培训信息的时候状态变成培训中,添加奖励
后变成待奖励状态,奖励后状态变成正式员工。
添加惩罚信息后状态变成待惩罚,惩罚后状态变成正式员工。
4.3.5 分析与讨论
比较顺序图与通信图、活动图与状态图的应用。
答:顺序图强调交互顺序,在编程时候用于对象的交互顺序。
通信图强调对象之间的交互,在编程的时候用于方法的创建。
活动图表示活动的整个流程,状态图用于对象状态信息的转换。
4.4物理模型
4.4.1 建立构件图
系统实现的源代码、二进制码、执行码可以按照模块化的思想,用构件分别组织起来,明确系统各部分的功能职责和软件结构。
PersonalManager.exe用来启动整个系统,是系统的执行文件。
IndexFrame.java是整个系统的UI 界面。
负责与用户提供交互接口。
功能的实现通过调用人事管理模块、待遇管理模块、系统维护模块来实现功能。
Hibernate.cfg.xml、TbRecord.java、BaseDao.java是连接和持久化写入数据的文件,用来连接底层Oracle数据库。
4.4.2 建立部署图
客户服务器上有IndexFrame.java文件,经常调用的功能专门放置在应用处理器上来实现各个功能的数据处理。
在数据库服务器上放置Hibernate.cfg.xml、TbRecord.java、BaseDao.java这些与数据库相关的文件。
数据库服务器单独存放Oracle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