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三起点质量检测化学试卷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20.9.10 本试题卷共20题,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 2 N 14 O 16 Cl 35.5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臭氧 B.氮的氧化物 C.PM2.5 D.二氧化碳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下列诗句或谚语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蜡炬成灰泪始干 B.爆竹声中一岁除 C.烈火焚烧若等闲 D.雷雨发庄稼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描述错误的是A.用于考古测定文物年代的原子为14 6CB.新戊烷的化学名称为2−二甲基丙烷C.氮分子的电子式为D.氯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4.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甲装置制取乙酸乙酯B.用乙装置除去I 2中混有的泥沙C.用丙装置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D.用丁装置验证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N :.:.::N 288+175.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A.物质的沸点:HF< HClB.物质的硬度:金刚石< 晶体硅C.分子的极性:BCl 3<NCl 3D.在苯中的溶解度:CCl 4< H 2O6.物理方法鉴定有机物结构具有微量、快速、准确、信息量大等特点。
下列不属于鉴定有机物结构的物理方法是A.色谱法B.质谱法C.红外光谱法D.核磁共振氢谱法7.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超过20。
W 、X 、Y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 Z +[Y −W ≡X]−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化学试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简单氢化物沸点高低:W>XB.常见单质的氧化性强弱:W>YC.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Z>YD.化合物Z 2Y 的水溶液呈碱性 8.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CHCl 3中分子数为N A B.常温常压下,28gN 2含有的原子数为2N AC.1L0.1mol •L −1CH 3COOH 的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为0.2N AD.常温下,28g 铁片投入足量浓H 2SO 4中生成SO 2为0.5N A 9.一定温度下,体系中,c(Ag +)和c(Cl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 、b 、c 三点对应的K 相等 B.d 点的溶液为AgCl 的不饱和溶液 C.AgCl 在c 点的溶解度比b 点的大D.AgCl 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中,c(Ag)=c(Cl10.在Zr 2O + 4催化作用下CO 与N 2O 的循环反应路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Zr 2O + 3是反应中间产物B.反应过程中Zr 的成键数目未改变C. Zr 2O + 3转化为Zr 2O +4的氧化剂是N 2O D.催化循环的总反应为CO+N 2O========催化剂N 2+CO 2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2020年6月,我国化学家实现了首例基于苯炔的高效不对称催化,为构建手性化合物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h为苯基)A.苯炔中所有原子共平面B.该反应为加成反应C.化合物M中碳原子有3种杂化方式D.化合物N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12.现有一瓶标签上注明为葡萄糖酸盐(钠、镁、钙、铁)的复合制剂,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制剂作为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控制溶液pH=4时,F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
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根据现象1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Na+B.根据现象2可推出该试液中不含有葡萄糖酸根C.根据现象3和4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Ca2+,但没有Mg2+D.根据现象5可推出该试液中一定含有Fe2+13.下图分别代表溴甲烷和三级溴丁烷发生水解的反应历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Ⅰ:CH3Br+ NaOH→CH3OH+NaBrⅡ:(CH3)3CBr+NaOH→(CH3)3COH+NaBrA.反应I 的△H>0B.反应Ⅱ有两个过渡态C.增加氢氧化钠的浓度可使反应Ⅰ和Ⅱ速率都增大D.反应过程中反应Ⅰ和Ⅱ都有C −Br 的断裂和C −O 键的形成14.氮化硅(Si 3N 4)是一种重要的结构陶瓷材料,可利用干燥的氮气与晶体硅的粉末在1300~1400℃下反应制得。
现用下图装置(部分仪器已省略)制取少量氮化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热装置I 后的反应为NaNO 2+NH 4Cl==== △N 2↑+NaCl+2H 2OB.装置Ⅱ中所盛试剂为浓硫酸,其作用是干燥C.实验中应先点燃装置Ⅲ的热源,再点燃装置I 的热源D.该实验的缺陷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15.近日,我国学者在Science 报道了一种氯离子介导的电化学合成方法,能将乙烯高效清洁、选择性地转化为环氧乙烷,电化学反应的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在电解结束后,将阴、阳极电解液输出混合,便可反应生成环氧乙烷。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i 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B.工作过程中阴极附近pH 减小C.该过程的总反应为D.在电解液混合过程中会发生反应HCl+KOH === KCl+H 2O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12分)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日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湿法”工艺冶炼锌。
某种含锌矿的主要成分为ZnS(还含少量FeS 等其他成分),以其为原料冶炼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硫化锌精矿的焙烧在氧气气氛的沸腾炉中进行,所产生焙砂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2)“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含尘烟气可净化制酸,该酸可用于后续的 操作。
(3)浸出液“净化”过程中加入过量锌粉,锌粉的作用是 。
(4)“电解沉积”过程中的阴极采用铝板,阳极采用P-Ag 合金惰性电极,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5)改进的锌冶炼工艺,采用了“氧压酸浸”的全湿法流程,既省略了易导致空气污染的焙烧过程,又可获得一种有工业价值的非金属单质。
“氧压酸浸”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6)我国古代曾采用“火法”工艺冶炼锌。
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升炼倭铅”的记载:“炉甘H 2C−CH 2OCH 2=CH 2+H 2O+ H 2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也。
”该炼锌工艺过程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倭铅是指金属锌)。
17.(12分)钙钛矿( CaTiO3)型化合物是一类可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传感器、固体电阻器等的功能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Ca的焰色为色。
(2)下列状态的Ca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填标号)。
(3)TiCl4的熔、沸点分别为205K、409K,均高于CCl4,主要原因是。
(4)TiCl4溶于浓盐酸得到H2[TICl6]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NH4Cl浓溶液可析出黄色的(NH4)2[TiCl6]晶体。
该晶体中微观粒子之间的作用力不含有。
A.离子键B.共价键C.分子间作用力D.氢键E.配位键(5)CaTiO3的晶胞如图所示,边长为a nm,晶胞中Ca、Ti、O分别处于体心、顶点、棱心位置,与T紧邻的O形成的空间结构为,O与Ca间最短距离为。
(6)CaTiO3晶胞结构的另一种表示中,Ti处于体心位置,则Ca处于位置,O处于位置。
18.(12分)化合物G是合成一种杀虫剂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E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A生成B的反应类型为。
(2)写出B生成C的反应方程式。
(3)W的分子式为C10H7NO4F3Cl,其结构简式为。
(4)写出满足下列条件所有的A的同分异构体。
①分子中含有苯环;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
(5)请以和为原料设计合成的路线(无机试剂任选)19.(12分)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备甲醛、醋酸等产品,又可作为清洁燃料。
利用CO2与H2合成甲醇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Ⅰ.CO2(g)+3H2(g) CH3OH(g)+H2O(g) △H1Ⅱ.CO2(g)+H22O(g) △H2=41kJ•mol−1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CO(g)+2H2(g)3OH(g) △H3 = −99 kJ•mol−1,则△H1= kJ•mol−1(2)向刚性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2和H2,在不同催化剂(Cat.1,Cat.2)下反应相同时间,CO2的转化率和甲醇的选择性[甲醇的选择性=n(CH3OH)n(CO)+n(CH3OH)×100%]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①由图1可知,催化效果Cat.1 Cat.2(填“>”“<”或“=”)。
②在210~270℃间,CH3OH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请写出一条可能原因。
(3)一定条件下,向刚性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CO2和H2发生上述反应。
①有利于提高甲醇平衡产率的条件是(填标号)。
A.高温高压B.低温高压C.高温低压D.低温低压②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20%,CH3OH的选择性为75%,则a(H2)= ;反应Ⅱ的压强平衡常数Kp= 。
20.(12分)二氯异氰尿酸钠(NaC3N3O3Cl2)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菌消毒剂,它常温下为白色固体,难溶于冷水。
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先制备高浓度的NaClO溶液,再由三颈烧瓶上口加入氰尿酸(C3H3N2O3)固体,在10℃下反应制备二氯异氰尿酸钠。
已知:2NaClO+C3H3N3O3→NaC3N3O3Cl2+NaOH+H2O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 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装置B 内盛装的试剂为 。
(3)装置C 内制备 NaClO 溶液完成的现象是 。
(4)反应过程中仍需不断通入气体的原因是 。
(5)反应结束后,C 中浊液经过滤、 、干燥得粗产品二氯异氰尿酸钠。
(6)通过下列实验检测二氯异氰尿酸钠样品中有效氯的含量。
实验检测原理为:C 3N 3O 3Cl − 2+H ++2H 2O = C 3H 3N 3O 3+2HClOHClO + 2I −+ H + = I 2+Cl −+ H 2OI 2+2S 2O 2− 3= S 4O 2− 6+2I −准确称取1.1000g 样品,用容量瓶配成100mL 溶液;取10.00mL 上述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和过量KI 溶液,密封在暗处静置5min ;用0.1000mol •L −1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黄色,加入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终点,消耗Na 2S 2O 3溶液20.00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