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喻伯军:低年级科学教学建议(讲座实录)

喻伯军:低年级科学教学建议(讲座实录)

《低年级小学科学教学建议》报告实录浙江省教研室喻伯军报告时间地点:2017年10月30日于湖南长沙芙蓉区大同小学。

本文由陈建秋老师记录整理,喻伯军老师审核修改。

投影片内容:2017年2月6日,期待已久的小学科学课标终于颁布;2017.9开始,全国各地一年级使用新教材;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正在进行。

2017年2月6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一经颁布,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媒体上出现了很多关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

今年9月开始,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也在蓬勃开展。

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新的课程标准不仅是指导一年级科学教学实践的,也是指导3-6年级的科学教学实践的,因为课程标准是上位的,教材和课堂教学是下位的,都要受课程标准的指导。

大家不要等到新3-6年级教材改了才用新标准,而应该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精神,来开展1-6年级的科学教学实践。

投影片内容:2017.8.28新华快讯:今年秋季学期起,科学课将成小学一年级必修课。

此前科学课从小学三至六年级设置。

在今年开学之前的8月28日,手机上收到一则新华社快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今年秋季学期起,科学课将成小学一年级必修课。

此前科学课从小学三至六年级设置。

”在我的印象中,新华社发布关于小学科学的通讯,还是第一次。

这说明小学科学课程引起了社会的重视,科学课程定位为基础性学科,理论上与语文、数学学科并列,实际还没有真正达到这样的地位,还需要我们一起来努力。

投影片内容:恢复低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程2001年之前,低年级有单独的科学课程;2001版课标颁布后,1-2年级科学内容,融入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之中;2017年9月,恢复在1-2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程,这是一种回归;这符合国际科学教育的大势;也体现我国科学课程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的整体安排。

新华快讯这条信息的后一句不够完整。

在2001年之前,我国的一年级也有单独的科学课程,名称叫做《自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开设,也经过了20多年的研究,积累了不少经验。

2001年之后,是不是没有低段科学课了呢?其实还有,只是融合在《品德与生活》学科中,没有单独开设低年级科学课程,导致给人造成一个错觉。

今年9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一年级开始单独开设科学课程,这是一种回归。

从此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完整了,从整个体系上看,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全部齐全,这是一件好事,符合国际科学教育的大趋势。

从安排上看,今年是一年级用新教材,明年一二年级用新教材,到2019年1-6年级全部使用新教材。

从这个进程上看,二年级有点吃亏,当然今年有些学校在二年级也使用新教材教学,我建议他们用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实验。

投影片内容:一年级科学教材大教材观:教科书、教参、活动手册、工具箱等资源现在全国有8套小学科学教材,出版社也相应地推出了一年级的科学教材。

关于科学教材,大家一定要树立大教材的观念,所有为小学科学教育服务的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参、活动手册、教学具、视频等资源,统起来我们称它为科学教材,这个教材就是大的科学教材观。

投影片内容:配套的“活动手册”人手一册;每课配套;主要呈现为记录单;不是作业本今年新的科学教材,教育部决定为每个孩子配一本活动手册,这弥补了科学教科书循环的缺陷。

活动手册,人手一册,每课配套,它主要呈现的是活动记录,它不是作业本,一年级科学教学也不提倡做书面作业。

投影片内容:一线教学实践的反映2017.9.8同学反馈:一年级开设科学课,社会反响很好!科学教师成为一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甚至有个学生就想当科学教师;学生和家长都积极参与科学活动;教师感觉到既有挑战性,更有成就感。

一年级科学教学实施后,各地有哪些反响呢?从浙江省部分地区得到的反映,和从网上、微信、公众号上了解的信息,大家的反响很好。

我的一个同学,他现在已经离开教育岗位,他反映一年级开设科学课,社会反响很好。

有许多老师教一年级科学,也有不少校长担任一年级科学教学,他们都对我说,科学教师已经成为一年级最受欢迎的老师。

我这里有个老师给我发的视频,视频中这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大声说,“我长大了要当科学老师!”,老师问他为什么,小朋友说“科学很有趣,我对科学很有研究”。

一年级小朋友说自己对科学很有研究,说明他非常喜欢科学。

投影片内容:实例一些教学设计,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如:1.种植植物的活动,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兴趣;2.《观察叶》一课中的游戏活动和叶画,激发学生的和家长的参与热情;3.以纸青蛙来研究起点和终点;制作测量纸带。

一年级的家长非常支持参与科学教学活动。

种绿豆了,家长和学生一起种,从播种到发芽再到生长、死亡,学生完整经历了植物的整个生命过程,而且连续经历3-4次的种绿豆过程。

还有老师和我说,他的家长兴致勃勃地种水稻种子,以为水稻种一个月就可以成熟了,因为现在许多年轻家长没有这个感受。

我们发现,年级越低,家长越重视。

当然,我们也发现,上一年级的课,课堂管理是个大问题。

上次我去温州,有老师和我说,“我教一年级的开始一段时间,简直都要快哭了”为什么?因为小朋友太活跃了,根本hold不住。

我这里有老师发给我的树叶剪贴画,做的非常好,特别值得表扬的是,他把一年级小朋友的叶画都拍摄下来,把所有小朋友的作品在学校展览,不管是好的作品还是不怎么好的作品全部展示。

我觉得这个老师视野是非常宽的,他鼓励每一个孩子成长,不仅是关注科学,还关注艺术、数学等,把所有其他学科元素都运用到科学教学中来。

播放一年级学生的叶画作品和展览照片。

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了一年级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根据我的感受和十几年低段教学的经验,对大家提几个低年级的教学建议。

投影片内容:低年级科学教学建议(1)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深度和广度;(2)把握探究式学习的指导程度;(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把握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协调家长的力量;(5)用好活动手册。

投影片内容:(1)把握重点和深广度低年级的教学目标,不要把重点放在科学知识的讲解上;要以培养兴趣、能力和习惯为主,让学生体验科学的乐趣;在课程标准的框架内,一般情况下不加深、不超越科学概念。

第一,低年级的课堂教学目标,不要把重点放在科学知识的讲解上。

如果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识上,会发现一节课的内容非常简单,有时候甚至一节课五分钟就可以搞定了。

那么一年级的科学教学重点要培养什么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喜欢上科学,喜欢上科学老师,从而喜欢上自己的学校……我们从喜欢这2个字出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要以培养兴趣、能力和习惯为主,让学生体验科学的乐趣。

关于科学知识的教学,把握在课程标准的框架内,一般情况下不加深、不超越科学概念。

投影片内容:确定合适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一棵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能指认根、茎、叶。

科学探究:1.学习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观察一棵植物,能用眼、鼻、手观察一棵植物。

2.能仔细观察、真实记录。

科学态度:对植物有兴趣,愿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向大家表达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通过认识植物也是有生命的,能爱护植物。

合理把握教学目标。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目标一定要合适,就是目标要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

我以教科版一年级《观察一棵植物》为例,来说明如何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

这是浙江省疑难问题培训时的展示课,当时这位老师发给我教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他有自己的思考。

科学知识目标:知道一棵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

我给他加上了“能指认根、茎、叶”,加上这句话的目的,就是要把教学目标写到“可操作、可落实、可评价”的程度,只有这样书写目标,才会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科学探究目标:学习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观察一棵植物,能用眼、鼻、手观察一棵植物。

为什么不写用感官观察,而写用眼、鼻、手观察?因为在这节课中,没用到耳朵和舌头这两种感官去观察叶子,所以干脆只写眼、鼻、手观察,这样的教学目标更容易把握和落实。

另外的几个教学目标:能仔细观察、真实记录。

对植物有兴趣,愿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向大家表达观点,这些目标觉得写得很合适。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认识植物也是有生命的,能爱护植物。

“通过认识植物也是有生命的”这句话也是我加上去的,因为爱护植物,不是口头说说就行的,最好要让学生落实到具体行为上,体会到自己是如何爱护植物的。

后来老师在教学中演绎得很好。

教师故意问学生:用手观察植物的时候,应该怎样观察?小朋友回答:要轻轻摸,不要一把抓,不要把叶子折断。

学生这样的回答,就是爱护植物的具体表现,把思想落实到了行动,目标容易落实。

当学生需要观察植物根的时候,因为学生看不到根,老师故意问:老师把它的根拔起来给你们看,行不行?小朋友马上说:不行!这样植物会死掉的。

然后老师出示一张根系的照片,对学生说:这是老师在种植之前拍摄的。

这样的教学既解决无法直接看到根又不能拔起来的矛盾。

综上所述,你确定了合适的、可以操作、可评价的教学目标,课堂上就可以这样去落实。

投影片内容:保护好奇心和求知欲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目标;研究学习的动机和动力;超越学科,指向问题解决和实践创新。

在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我们一定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非常重要。

因为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指向学生的长远发展目标,指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动力。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超越学科的,指向问题解决和实践创新的。

投影片内容:关于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用外在的刺激,激发兴趣;用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用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持续兴趣。

大家在实施一年级教学中,特别要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我说三个方面:第一是用外在的刺激,激发兴趣;第二个用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激发兴趣;第三个用有一定困难、一定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去克服、去完成,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持续的兴趣。

一个人的兴趣和他的学习持久度,有很大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三个方法都要用,这样的话效果会更好。

投影片内容:(2)把握探究式学习的指导程度从环节、步骤到要素;从核心到倡导;从指导到逐步自主。

投影片内容:科学探究的变化2001版实验稿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七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2017版课标科学探究的要素八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在低年级的科学探究目标上,课程标准中有一句相同的话:在教师指导下。

大家要把握科学探究是需要教师指导的,指导的方法多样,即使是准备材料,准备什么样的材料,怎样呈现材料,也是一种指导。

在2001版实验稿中,对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出了一般步骤,七个环节非常完整。

2017年课程标准怎么提呢,我们是提出八要素,它们之间是并列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