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之七:情感的艺术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之七:情感的艺术

《外国小说欣赏》第 七 单 元话题
• 情感在小说里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情感 有时是小说的表现对象,作为题材出现: 有时笼罩于全篇的氛围,成为作品的基调: 有时是贯穿全篇的线索,统摄作品的材料: 有时是小说结构的动力,推动着情节的发 展。情感也能像雾一样笼罩在小说篱,营 造小说的氛围和基调。
[美]艾萨克· 什维斯· 辛格
• 我们知道马尔克斯大多是因为他太著名的《百年 孤独》。你再去看《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时候, 你会惊讶,惊讶一个作者会如此的沉住气,把节 奏控制的那么好,让你进入他的笔下甚至你能感 觉到呼吸。你就知道,一切伟大再离奇的想象, 都有着深厚的写实功底。没有这个底气,想象是 不着边际的。《礼拜二午睡时刻》里,母亲的镇 定坦然与神父的关切之语,显示出的宽容和慈悲, 超越了世俗与道德的樊篱,令我们在冷酷的现实 面前感到一丝暖意。
从内容上说,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取材于拉丁 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抨击军事独裁的统治和外国资 本的掠夺,谴责大资本家、大庄园主的罪恶,反映了 本大陆地区广大人民的贫困和落后状况,具有反帝、 反霸、反殖、反封建的倾向,在现阶段有它一定的进 步意义。但是,这类作品在抨击社会弊病时,又找不 到根治的办法,揭露了独裁政权,又不能指出光明正 确的道路,不满于拉莱贫困和落后的现状,又感到束 手无策。因而常常流露出虚无主义的观点和消极、悲 观、绝望的情绪。
魔幻现实主义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 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不是文学集团的产物,而是 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 限于拉美地区。
这一流派的作家,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 气氛中,给以客观,详尽的描绘,使现实披上一层光 怪陆离的魔幻的外衣,既在作品中坚持反映社会现实 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 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似真 非真、似假非假、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的风格。这种 把现实与幻景溶为一体的创作方法,拉丁美洲的评论 家称它为“魔幻现实主义”。
《山羊兹拉特》里,我们看到情感积蓄的过 程。人与羊的情感从来就好,可是被生活所 迫,人必须出卖羊。而在困境中,羊却救了 人,于是人真正把羊当作了朋友和亲人,再 也不出卖它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感情不断 积累和升华的过程,在困境中,人与羊相濡 以沫,终于使他们的感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 度,决定了故事的结局和走向。
主要荣誉
• • • • • 1962年 - 《恶时辰》获埃索奖。 1969年 - 《百年孤独》获意大利基安恰诺奖。 1969年 - 《百年孤独》获法国最佳外国作品奖。 1971年 - 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称号。 1972年 - 获拉丁美洲文学最高奖——加列戈斯 文学奖。 • 1981年 - 获法国政府颁荣誉军团勋章。 • 1982年 - 获诺贝尔文学奖。 • 1982年 - 获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 文中有一段阿隆和兹拉特的一段对话,表 现了阿隆和善养的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山羊于阿隆之间亲密的情感,阿隆在情 感上对山羊的依赖
• 辛格主张写小说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某种个 人意图。说说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什 么信息
• 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人和动物之间的故事,故事主 人公阿隆与山羊兹拉特经历了一场暴风雪之灾,在患难中共同 救助得以保全性命。故事朴实,不加任何修饰,但读后却令人 震撼。人的本性,动物的善良,人与动物之间那种无法用言语 表达的和谐共处、患难与共都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现,这里只 有真挚的情,只有融洽的爱,而不再有动物与人的区别。这就 是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信息。 • 故事以小说的形式展开情节,简单明了,即以暴风雪为山羊不 卖的转机,暴风雪好象是天意的安排,特意来阻止这次对动物 不义的举动。从而保全了一个即将老去但仍有感情的可爱的生 命,于是患难中的相互救助与依赖,再次演示了人与动物的温 情,虽然人有过无奈杀生的念头,但人性善良处处可见。虽然 山羊不通人语,但仍能与人进行心灵的沟通。
属于这一流派的著名作家和作品有
危地马拉作家 米格尔· 安赫尔· 阿斯图里亚斯 《总统先生》(1946) 墨西哥的作家 胡安,鲁尔福 《佩德罗· 帕拉莫》(1955) 哥伦比亚作家 加西亚· 马尔克斯 《一百年孤独》(1967) 秘鲁作家 马利奥· 略萨 《城市与狗》(1962)
《礼拜二午睡时刻》所展示的就是作家克制的才华,这 是一个在任何时代都有可能出现的故事,因此也是任何 时代的作家都有可能写下的故事。它的主题其实源远流 长,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虽然作为小偷的儿子被人枪 杀的事实会令任何母亲不安,然而这个经过了长途旅行, 带着已经枯萎的鲜花和唯一的女儿,来到这陌生之地看 望亡儿之坟的母亲却是如此的镇静。马尔克斯的叙述简 洁和不动声色,人物和场景仿佛是在摄影作品中出现, 而且他只写下了母亲面对一切的镇静,镇静的后面却隐 藏着无比的悲痛和宽广的爱。为什么神甫都会在这个女 人面前不安?为什么枯萎的鲜花会令我们战栗?马尔克 斯留下的疑问十分清晰,疑问后面的答案也是同样的清 晰,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感受到了,同时又觉得自己的 感受还远远不够。
主要作品表
1955年 - 《枯枝败叶 (La hojarasca)》 1961年 - 《没有人写信给上校(El coronel no tiene quien le escriba)》 1962年 - 《大妈妈的葬礼(Los funerales de la Mamá Grande)》 1962年 - 《蓝宝石般的眼睛(Ojos de perro azul)》 1962年 - 《恶时辰(La mala hora)》 1967年 - 《百年孤独(Cien años de soledad)》 1975年 - 《家长的没落(El otoño del patriarca)》 1970年 - 《落难海员的故事(Relato de un náufrago)》 1978年 - 《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纯真的埃伦蒂拉和残忍的祖母 (La increí ble y triste historia de la cándida Eréndira y de su abuela desalmada)》 1981年 - 《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Crónica de una muerte anunciada)》 (1990年被李少红、萧矛改编成电影《血色清晨》) 1985年 - 《霍乱时期的爱情(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ólera)》 1989年 - 《迷宫里的将军(El general en su laberinto)》 1992年 - 《奇怪的朝圣者(Doce cuentos peregrinos)》
• 兹拉特是儿童小说里的一只山羊。是辛格眼中的一 只平平常常的山羊.很奇怪为什么把山羊兹拉特这篇 儿童小说放在美国短篇童话里面,美国的童话想象 力天马行空,绚烂耀眼,但是兹拉特却是依偎在身 边的,踏踏实实的爱和温暖。 • 作者不仅将怜悯的目光投向困境中的人,更把关怀 的温情给了绝境中依然忠心耿耿的山羊。 阅读全文,请按开端、发展高潮、结 局分成三部分
开端(前三段) 发展高潮(中间) 具体分为: 节前决定卖羊 结局(最后三段) 卖羊途中遇暴风雪 风雪中相互救助
安全回家
北方的秋天是一年里最好的时候,天空蓝的可以淹死一个人,阳光明晃 晃的让你一下走近画里。但是冬天却可怕可怕,有最寒冷的天气,一到 了冬天,就是四肢僵硬的小松鼠,可以啪嗒一下子从树上掉下来的那种 看到阿隆为了卖兹拉特上路,结果却被困在暴风雪里,真是急啊急啊 急,就跟我自己被困在那里面了一样。哇!终于找到了一个草垛,可以 挖个洞躺到里面去。我才松了一口气。阿隆在草垛里面,和兹拉特一起 过了三天三夜。阿隆渴了饿了都要喝兹拉特的奶。 山羊兹拉特是阿隆的救命恩人呐,但是最最窝心的,是在蓬松温暖的 草垛里面,安静的可以听到时间哗哗溜走的声音,还有最可爱的兹拉特 陪着。你会一直陪着我的,对吗?咩~~~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对 吗?咩~~~ 最最喜欢你了,兹拉特! 除了温馨的大自然,书中动物们真诚的友情也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一只山羊是一只山羊是所有的爱和温暖。 对吗,兹拉特? 咩~~~~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19O4-1991)美国作家。出生于沙俄 统治下的波兰,祖父与父亲都是犹太教的长 老。他从小接受正统犹太教教育,学习希伯 来文和意第绪文,熟悉犹太教的经典和宗教 仪式以及犹太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这一切都 铸就了他作品的重要特色。 由于受到作家和记者的哥哥的影响,他违背 父命,走进了华沙犹太人文学界。在哥哥的 帮助下,1935年迁居美国纽约。 辛格15岁开始文学创作。迄今为止已创作 30余部作品,全都用意 第绪文写成,大部分已译成英文。长篇小说《莫斯卡特一家》 (195o)、《庄园》(1967)和《农庄》(1969)等主要写在现 代文明和排犹主义双重压力下,波兰犹太社会的解体过程,其中 《庄园》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另一类小说主要写爱情与宗教问 题,主要作品有《撒旦在戈雷》(1955)、《卢布林的魔术师》 (196o)、《奴隶》(1962)、《仇敌;一个爱情故事 ) (1972)和《童爱)(1979)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卢布林的魔
在艺术上,魔幻现实主义颇具特色。它采用多种方法将 残酷的现实与奇异的幻景结合起来。有时变现实为神话, 有时变现实为梦幻,有时变现实为荒诞。作品中出场的 人物仿佛是梦中人,他们来之蹊跷,去之迷离,作品中 常常出现死人复活,鬼魂与世人对话,天降花雨,旅客 们扛着火车车厢越过山涧,男修士用枷锁拉塌监狱,带 上镣铐飞越大西洋等一类荒诞怪异的情节。在语言表达 方面,它还广泛地吸收了古代印第安的神话传说,大量 使用本民族的方言俗语,乃至不见书面记载的粗犷的土 语,因而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
• 辛格的短篇小说创作也很突出,至今已发表I0余部 短篇小说集,重要的有《傻瓜吉姆佩尔及其他故事 》(1957)、《市场街的斯宾诺莎》(1961)、《 羽毛的王冠》(1973)、《短篇小说集》(1982)、 《意象集》(1985)、《梅休塞拉赫之死及其他故 事》(1988)等。此外还有 2个剧本、 3部回忆录。 11部儿童故事集。 1978年,由于“他的充满激情 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 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辛格获诺贝尔 文学奖。 • 辛格被称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在创作上,他 尊重传统,又吸收了意第绪文学中的营养,创造出 自己的独特风格。重在探索和揭示激情对个人命运 的影响。他主张作家创作要起到娱乐读者的作用, 让读者得到艺术享受。所以他的故事叙述生动,文 笔轻松幽默,作品中丰富的成语和活泼的句法受到 评论界的高度赞扬,认为那是任何译文无法传达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