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年 豆蔻年华: 13岁女子
龄 称 谓
及笄:
15岁女子
冠、加冠、弱冠: 20岁男子
而立:
30岁
不惑:
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 50岁
花甲、平头甲子, 耆: 60岁
古稀:
70岁。
耋:
70~80岁
耄:
80~90岁
期颐:
100岁
A
52
2.避讳 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 是一百零六天。相传春秋时期介之推辅佐重耳 (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为逼他 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下 令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 成俗,叫做寒食禁火。
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 《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 断魂。”
A
34
《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 个经增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因 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
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 独孤、南宫、夏侯、诸葛、尉迟、皇甫、 公孙、慕容、长孙、宇文、司徒、司空、
A
35
中国100大姓氏排名,看你的姓氏排名第几?
01李 02王 03张 04刘 05陈 06杨 07赵 08黄 09
A
5
1、六合: 指天地四方 (即上、下、东、南、西、北)。
2、九州: 冀州、青州、兖(yǎn)州、 徐州、豫州、荆州、 扬州、梁州、雍州。
A
6
3、 八方:
四方和四维的合称。 四方:东、南、西、北 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八荒: 八方荒远的地方。 (远离中原的地方。)
A
7
4、阴阳:
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
A
25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 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 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 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 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 “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 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 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 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
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
任 60姜
A
36
五柳先生 诸葛亮 孔明
青莲居士 白居易 乐天
名
六一居士 文天祥 宋瑞
字
香山居士
东坡居士
号
王绩
无功 易安居士
管同 异之
稼轩居士
A
37
人名称谓
(1)人名 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
谥号。 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
A
13
2、 (1)河内: 黄河以北。
河东: 黄河以东。 (2)山东: 崤山以东。 (3)河西: 黄河以西。 (4)关西: 函谷关以西。 (5)江表: 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6)淮左: 淮水东面。
A
14
3、
(1)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 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 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 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 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 十九日)。
(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 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A
18
纪
年甲
乙
丙
天 干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子 丑 寅
鼠 牛 虎
1911年 辛亥年
卯 辰 地巳 支午 未 申
兔 龙 蛇
2009年 己丑年
哈尔滨 广州 成都 昆明 衡阳 湖南 长沙 重庆 苏州 洛阳
A
12
P94 1.
(1)日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牛斗之间。 (苏轼《赤壁赋》 )
(2)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 《滕王阁序》 )
(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十九首》)
(4)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
A
26
七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 相会,妇女们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 庭中,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称为“乞巧”。和凝 《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 忙。”
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 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 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阳:山南水北。
5、江河:
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6、关内、关外
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
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7、山东、山西
“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A
8
8、河北、河南: 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江南: 泛指长江以南。
10、江左: 即长江以东。
11、江表: 长江以外,指江南。
A
21
天色计时 地支计时 序数计时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子—— 丑—— 寅—— 卯—— 辰——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 日入—— 黄昏—— 人定——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A
27
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 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 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 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
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
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
A
49
3、
(1)登东皋以舒啸(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王勃《腾王阁序》) (4)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腾王阁序》)
A
50
A
51
襁褓:
婴儿
孩提:
2~3岁的儿童
总角: 幼年儿童
A
44
鲁迅原名 艾青原名 郭沫若原名 冰心原名 琼瑶原名 毛泽东曾用名 毛泽东之女 老舍原名
周树人 蒋海澄 郭开贞 谢婉莹 陈喆 “二十八画生” 李敏,李讷 舒庆春
A
45
立德 立功 立言
A
46
P96 1、
古人自称名,称人称字。 平辈间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行为。 (1)不然,籍何以至此?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苏武传》)
A
22
传统节日
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
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 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 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 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 “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花朝: 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
A
23
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
语文必修5 疏理探究
古代文化常识
A
1
A
2
天文 地理山川 纪年 岁时历法 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 人名称谓 官名
1.年龄称谓
礼仪习俗
2.避讳 3.谦辞敬辞
古代年龄称谓
文化典籍 古诗文集命名例谈
科举职官
九卿三公
A
3
A
4
二十八星宿
角、亢、氐、房、心、尾、 箕(jī)、牛、斗、女、虚、 危、室、壁、奎、娄、胃、 昴(mǎo)、毕、觜(zī)、 参、井、鬼、柳、星、张、 翼、轸
A
9
12、五岳 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13、五湖 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也有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 湖。)
A
10
14、古今地名
大都
北京
东京、汴京
开封
京口
镇江
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 南京
临安
杭州
姑苏
苏州
会稽
绍兴
长安
西安
奉天
沈阳
直沽
天津
A
11
15、地名别称 冰城 花城 蓉城 春城 雁城 芙蓉国 星城 雾都 水城 牡丹城
A
41
谥号 文武明厉幽哀
范文正 欧阳文忠
司马文正 苏文忠无
A
42
花和尚
豹子头
行者
青面兽
智多星
水 及时雨 浒 母夜叉 传 一丈青
神行太保 黑旋风 拼命三郎 浪子
母大虫
鼓上蚤
矮脚虎
A
43
屈原 孟子 李白 杜甫 王维 苏轼 苏辙 岳飞 毛泽东
名平,字原 名轲,字子舆 字太白 字子美 字摩诘 字子瞻 字子由 字鹏举 字润之
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
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
董 30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