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51010106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原理英文名称:the Principles of Preschool Education课程类型: 理实一体课总学时:60课时讲课学时:42 实践学时:18学分:3分适用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先修课程:儿童发展开课单位:儿童发展与教育教研室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学前教育原理》着重研究学前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探索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标1.了解学前教育的目标、主体、过程、评价等实施体系,理解学前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
2.体验学前教育组织过程,具备分析学前教育现象与问题、制订学年与学期幼儿园教育计划、评价学前教育质量的初步能力。
3.热爱幼儿、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培养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
三、总体课时安排本课程在三年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第二学期开设,单周4课时,双周2课时。
其中,理论教学42学时,课内实践教学18学时(另有全学程课外集中实践和开课学期内分散实践,不占课时)。
每章课时分配如下:四、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成绩由卷面笔试、实践考核和平时成绩构成,在课程成绩中所占比例分别为:平时成绩占10%、实践考核占30%,卷面笔试占60%。
其中,平时成绩由课程出勤、课堂表现和理论作业三部分构成,课堂出勤占2.5%(按照教务处规定,每门课程缺勤次数占总课时1/3以上即取消参与课程考核资格,在此范围内每缺勤一次扣除1分,缺勤达6次即满足取消参与课程考核资格条件),课堂表现占2.5%,理论作业占5%;实践考核分为课内集中实践考核和课外分散实践(小组研究性学习)考核两部分,各占15%;卷面笔试为闭卷形式,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试卷采用任课教师流水阅卷的方式批阅。
第二部分理论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从学术研究、课程、教学资源角度掌握学前教育原理的含义;理解学习学前教育原理的意义;学会从本课程含义及国家有关标准分析、明确学习学前教育原理的目标;理解学习学前教育原理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学前教育原理的含义;学习学前教育原理的意义;学习学前教育原理的目标;学习学前教育原理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重点:学前教育原理的含义;学习学前教育原理的目标与方法。
难点:从多个角度理解学前教育原理的含义。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本质(一)教学目标了解学前教育发展以及学前教育思想简史;掌握学前教育本质的考察方式、学前教育的本质内涵及其本质特征;初步具备透过学前教育现象认识学前教育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学前教育发展简史;学前教育思想简史;学前教育的本质内涵;学前教育的本质特征。
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
(三)重点难点重点:学前教育发展简史和学前教育思想简史;学前教育本质的考察方式;学前教育的定义及其本质特征。
难点:本质的概念;学前教育的本质内涵。
第三章学前教育的价值(一)教学目标理解学前教育的价值的含义;了解学前教育社会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具备运用科学的方法判断个体所持学前教育价值观的初步能力,并能分析影响其价值观形成的因素;初步形成正确的学前教育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教育价值的含义;学前教育价值的含义;学前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社会因素的关系;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价值观。
(三)重点难点重点:学前教育价值的含义;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的关系;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难点: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关系。
第四章学前教育的目标(一)教学目标理解教育目的;掌握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掌握学前教育目标的含义;了解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表述;掌握制定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掌握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纵向层次与横向结构;掌握幼儿园教育目标在制定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及其策略。
(二)教学内容教育目的的含义;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表述;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制定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纵向层次与横向结构;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三)重点难点重点:教育目的的含义;学前教育目标的含义;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表述;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制定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难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纵向层次与横向目标;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及其策略。
第五章学前教育的主体(一)教学目标理解主客体关系;理解学前教育主客体关系;理解教育工作者明确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意义;理解幼儿、教师、家长作为学前教育主体的内涵;理解师幼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的类型;掌握良好师幼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的建立策略,树立现代儿童观。
(二)教学内容主客体关系;教育主客体关系;教育工作者明确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意义;学前教育的主体;师幼关系的含义;师幼关系的类型;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同伴关系的含义;同伴关系的类型;积极促进合作型同伴关系的建立;亲子关系的含义;亲子关系的类型;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现代儿童观。
(三)重点难点重点:学前教育主客体关系;幼儿、教师、家长作为学前教育主体的含义;师幼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现代儿童观。
难点:理解学前教育主体,掌握良好师幼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的建立。
第六章学前教育过程(一)教学目标理解学前教育过程的类型及特征;理解幼儿园教学、游戏、生活活动的含义、特点,初步具备分析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含义、教育作用,初步具备运用环境创设原则分析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现状和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特点和教学过程;游戏的本质与特征、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含义、教育作用;幼儿园环境的含义、分类和创设原则。
(三)重点难点重点:幼儿园教学、游戏、生活活动的含义和基本特点;幼儿园教学、游戏、生活活动组织原则的理解与运用;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的理解与运用。
难点:幼儿园教学、游戏、生活活动的理解与分析。
第七章学前教育的合作与衔接(一)教学目标理解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和小学合作的意义和内容;掌握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和小学合作的基本原则与主要方法;会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和小学的教育资源,初步具备与家长沟通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家园合作的含义、意义;家园合作的任务、方法;幼小衔接的含义、意义;幼小衔接的任务和方法。
(三)重点难点重点:家园合作的意义、家园合作的任务的理解;家园合作的方法的分析与运用;幼小衔接的意义、幼小衔接的任务的理解;幼小衔接的方法的分析与运用。
难点:家园合作的方法的分析与运用;幼小衔接的方法的分析与运用。
第八章学前教育评价(一)教学目标掌握学前教育评价的一般方法,以便学生把握学前教育的的现状,及时调整和改进学前教育工作。
了解学前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标准;掌握学前教育评价的类型、方法与步骤。
(二)教学内容学前教育评价的涵义与作用;学前教育评价的内容及标准;学前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学前教育评价的主要原则;学前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学前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
(三)重点难点重点:学前教育评价的内容及标准;学前教育评价的主要原则;学前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学前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
难点:学前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学前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
二、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见《<学前教育原理>课程同步练习册》。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建议在教学中一般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学生讨论、参与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学前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重点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具体如下:参与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在课堂内外主动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收集大量学前教育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归纳总结,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问题情境教学:提出真实学前教育实践中常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教育理论知识系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模拟实训: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学前教育过程,进行模拟学前教育活动,组织学生现场点评、分析,以进一步理解、运用学前教育理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见习实习:结合课程内容,进行专题式的幼儿园教育见习、实习和调查,增强学生对学前教育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并引导学生主动地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促进学以致用。
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70%,考核方式:作业、考试。
理论考核由平时理论作业和卷面考试两部分构成,其中,平时理论作用在总成绩中占10%,卷面考试占总成绩的60%。
卷面考试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比例为3:7。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一)主教材1.肖全民,周香.幼儿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二)参考书1.蔡迎旗.学前教育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桂景宣.学前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朱家雄,杨力,赵艳杰.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2013.5.朱宗顺,陈文华.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7.傅建明.学前教育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8.唐淑,钟昭华.中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9.杨汉麟,周采.外国幼儿教育史[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10.何晓夏.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11.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石筠弢.学前教育课程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许政涛.幼儿园游戏与玩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刘焱.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2000.17.陈幸军.幼儿教育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8.黄济,劳凯声,檀传宝.小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第三部分实践教学大纲一、实践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安排实践教学共分课内实践、课外分散实践、课外集中实践三部分,总计占用18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