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压力与时间管理之(一)今天写这篇博文其实内心非常沉重,在上星期日授课中,有位学员在探讨案例当中哭了,我看了很痛心,因为我知道他的压力,一、他是一位非常优秀,很懂得自我教育学习上进且非常孝顺的女孩,因为工作上的被误解与不顺心,被我在咨询过程中,几乎两度失声哽咽,从这个案例中,我发现在现在的工作着,在面对挫折与压力时的调适能力,解压与减压的能力似乎有所欠缺,甚至缺乏情绪管理,甚至自己已经是承受压力到了抑郁症倾向都还不自知。
压力的来源包含人际面、工作面、家庭、社会等等方面,生活中,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但过度的压力却会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诚如心理学家所言,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已成为职场白领常见的心理疾病。
不过,感冒虽不可怕,但如果你不加重视,也许有一天,它就会引发一场大病,让你悔不当初。
今天刚好有个讲师群的朋友,他们的企业的客户需要“压力与时间管理”的课程设计与授课,所以我就在博客里面陆续刊载有关压力与时间管理的内容,首先我们先来谈谈什么是压力:压力Stress可以是泛指任何造成生理或心理不正常的干扰。
但通常是指精神压力。
以下讨论的也是精神压力。
压力无所不在,只是程度上不同,每个人也都在不知不觉当中对压力做出各种的调适。
请试着感觉看看,当你这样子坐着的时候,身体的哪部份最紧张?这个部份是否正在承受着压力?你是否会想要调整一下姿势?如果你一直维持这样的姿势,结果会怎样?心理的压力与身体的压力有类似的运作,当心中有某种感觉的时候,有些人会感受到,然后加以处理,处理的方式可能是接纳、排斥、压抑、否认等。
.压力是一种刺激:好的、爽快的、可以承受的。
不好的、痛苦的、无法承受的。
可能来自个人内在(例如:疲劳、饥饿),也可能来自外在环境(例如:噪音、上司的要求)。
这个观点是一般最熟悉的说法,强调的是压力的来源,但是这些压力源未却容易为人们所忽略。
.压力是一种反应:也就是对于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包括生理反应以及认知、情绪、行为等心理反应。
这个观点强调的是压力状态,当人们说自己压力很大时,常常是因为觉察到自己的身心反应。
.压力是一种历程:同时包括前述的压力源与压力状态/反应,以及二者间的交互作用…等。
.压力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压力源与压力状态/反应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有时候人们对于原始压力源所产生的反应(例如:失眠),会演变成为另一种的压力源,引发下一波的压力反应。
.压力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人们对压力的正负面评价会因为需求、价值观、性格而有所不同。
有些人喜欢刺激,而有些人则安于现状,喜欢刺激的人追求变动,如果生活当中压力指数太低,会感到无聊;安于现状的人追求稳固,对于生活压力指数的变动比较敏感。
.压力是个人与环境的互动现象.压力是:“生活中任何会让我们感到担心、难过、紧张的事件”。
这些事件可以是身体上的或情绪方面的,可以是正向的或负向的、可以是突然发生也可以是长期存在的、可以是能控制也可以是无法控制的任何变动、琐事或要求。
.压力是外在的力量,能使我们感到内在的紧张。
.压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实,太多的身心压力能给你带来痛苦、沮丧、哀伤和疾病。
造成压力的主要原因是〝改变″,过多的紧张能导致忧郁,焦虑是一种担忧,绷紧的感觉,而忧郁:是一种悲伤,难过沮丧的感觉。
压力对人的影响是好是坏?基本上,每个人承受压力的能力不一样,但是约有以下三点原则:(1).适度的压力有助于个人的表现与成长。
(2).压力太大、太长久对个人的健康与表现不利。
(3).完全没压力对个人的表现与成长亦缺乏帮助。
一般人有类似的经验,开始面对压力的一瞬间,可能惊吓,身体反应迟钝,按着逐渐好转,甚至认为反应和体力都比一般情况好,但长期下来就降低容忍度,感到疲倦,不胜负荷,在压力的尾期或结束后,身体显得弱,易生病。
有了压力到底会产生哪一些症状呢?这里列举出压力在生理、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的表现,供大家参考:生理症状——心悸情绪波动胸痛或紧张感消化不良恶心肌肉抽动疲劳不确定的疼痛皮肤发炎或出疹过敏反应喉部紧张易患感冒循环系统疾病便密或腹泻妇女月经紊乱情绪症状——事故倾向过分担忧紧张没有热情愤怒犯罪感神经质无助感丧失信心缺乏自尊注意力不集中沉溺于白日梦行为症状——工作不佳吸烟增加饮酒增多更多依赖药物进食过多或食欲不振睡眠模式改变性方面的兴趣减退时间管理不佳速度减慢人际交往方面退缩易怒将更多工作带回家不能放松对自己照顾不周【说明】对照以上三方面的症状看一看,有多少症状在你的身上也有表现呢?症状越多说明你的压力越大,说明你越需要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
再来我们自己来做做压力测试:一、抑郁症倾向自测“无”为1分;“有时”为2分;“经常”为3分;“持续”为4分。
1.我感到情绪沮丧,郁闷;2.我感到早晨心情最好;3.我要哭或想哭;4.我夜间睡眠不好;5.我吃饭像平时一样多;6.我的性功能正常;7.我感到体重减轻;8.我为便秘烦恼;9.我的心跳比平时快;10.我无故感到疲劳;11.我的头脑像往常一样清楚;12.我做事情像平时一样不感到困难;13.我坐卧不安,难以保持平静;14.我对未来感到有希望;15.我比平时更容易激怒;16.我觉得决定什么事很容易;17.我感到自己是有用的和不可缺少的人;18.我的生活很有意义;19.假若我死了别人会过得更好;20.我仍旧喜爱自己平时喜爱的东西。
指数=总分/80×100%。
指数在50%以下,属正常范围;指数在50%至59%,为轻度抑郁;指数在60%至69%,为中度抑郁;指数在70%及以上为重度至严重抑郁。
二、焦虑症倾向自测“没有或很少时间”为1分;“小部分时间”为2分;“相当多时间”为3分;“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为4分。
1.觉得比平常容易紧张和着急;2.无缘无故地感到害怕;3.容易心里烦乱或觉得惊恐;4.觉得可能要发疯;5.觉得一切都很好,也不会发生什么不幸;6.手脚发抖打颤;7.因为头痛、头颈痛和背痛而苦恼;8.感觉容易衰弱和疲乏;9.觉得心平气和,并且容易安静地坐着;10.心跳得很快;11.因为一阵阵头晕而苦恼;12.有晕倒发作,或觉得要晕倒似的;13.吸气呼气都感到很容易;14.手脚麻木和刺痛;15.因为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恼;16.常常要小便;17.手常常是干燥温暖的;18.脸红发热;19.容易入睡并且睡得很好;20.做噩梦。
将各项得分相加得出粗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得到标准分。
焦虑评定的分界值为50分,分数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
三、强迫症倾向自测“没有”为0分;“很轻”为1分;“中等”为2分;“偏重”为3分;“严重”为4分。
1.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2.忘性大;3.担心自己的衣饰不整齐及仪态不端正;4.感到难以完成任务;5.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得正确;6.做事必须反复检查;7.难以做出决定;8.反复想些无意义的事;9.注意力不能集中;10.必须反复洗手,点数;11.反复做毫无意义的一个动作;12.常怀疑被污染;13.总担心亲人,做无意义的联想;14.出现不可控制的对立思维、观念。
将各项得分相加,总分超过20分者应考虑有强迫症的可能。
明日继续连载敬请光临!谢谢您的莅临!压力与时间管理培训课程简介培训目标*员工压力源、压力后果、压力应对等职业压力现状,对心理服务的态度与需求,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相关问题诊断;*挖掘和分析影响员工职业压力状况的各种因素,为企业有关部门的领导与员工提供参考;*培养管理者必要的心理咨询理念、知识与技巧,以期能及时辨识日常工作中员工出现的职业压力及相关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适当措施,逐步提高、完善职业压力管理;*运用宣传、讲座、培训等多种手段,从压力知识普及、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特殊事件、压力与安全等多个方面全面提升员工压力应对能力,提高员工职业压力管理水平;*对于出现较为严重职业压力问题及相关心理问题的员工,采用多种心理咨询手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摆脱困境、提高工作业绩和生活质量。
培训收益*管理层将全面深入了解员工的压力水平现状、压力应对方式、及相关职业心理健康状态、需求、意见和建议等心声,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员工将自我建立压力管理和心理健康意识,学会有效的自我心理保健知识与技能,缓解压力、疏导不良情绪、克服职业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个人生活质量,以更加健康和积极的状态投入工作,最终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为企业赢取更多利润;*通过自身对形成压力的了解并自我改善管理、情绪和心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化解安全生产的潜在威胁因素。
*增强工作满意度和凝聚力,减少管理的阻滞力,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服务质量、管理效率和员工满意度等指标。
培训技术本培训教学模式(技术)采取铭感度训练sensitivity(感受性训练)学员透过讲师(引导者)发掘自身压力源的所在,检视发生的原因与纾解压力的方法与途径,进而改善自身的工作沟通。
情绪管理与时间管理,进而增进人际面、生活面、工作面的积极乐观进取的动力,创造快乐的职业生涯生态。
本课程是概念来自在《压力管理》中,作者洛塔尔·赛韦特博士以其过去提出的“时间管理”法则为基础,经过进一步的深化与拓展,提出了最新的自我管理方针“压力管理”法则。
培训技术《第一堂》压力了解与测定1、何谓压力以及其来源?2、压力在心理、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的表现。
3、了解您的职业压力源。
4、压力的自我测定。
《第二堂》压力的管理方法:1、压力的管理流程。
2、压力管理策略。
、压力管理目标。
4、有效的压力管理技术。
《第三堂》情绪管理与沟通1、压力形成的情绪管理。
2、沟通三要素聆听、观察、同理心。
3、人际关系的回音谷。
4、情绪管理日记。
《第四堂》有效时间管理与效益1、上中下简易时间管理办法。
2、记事清单与工具。
3、工作日志(交办事项进度检查表)。
4、授权与会议管理。
培训对象:公司各部门工作人员,为了达到教学效果与为此教学品质,本课程为小班制教学,限额30-35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