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品味孟子——浅析孔孟思想的差
异
孔子和孟子是儒家学派的大学者,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为武帝采纳后,孔子和孟子成为了历代统治者树立的偶像。
明代时学者把孔子和孟子并称为“孔孟”清代时称孔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
那么,作为同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两人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又有哪些分歧呢?
孔孟相同点之一:“仁”
这是儒家思想的一条主线。
《论语》里共出现了66个“仁”字,说明孔子和孟子达成统一战线,一句话,以仁爱之心待人可以实现国家的统一。
关于“仁”,两位大儒都有精彩的说明。
孔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两句话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之妙。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两千多年前孔孟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然受用。
以仁爱之心可以调和人际关系,而“人和”正是孟子在《公孙丑·下》中提出的。
这对于今
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否会有一些帮助呢?社会
的和谐,是由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和谐构成的。
当我们有一天,真的实现了孟子的蓝图: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黎民不饥不寒。
那么我们就实现了真的和谐了。
孔子曾经让弟子们各言其志,这其中,只有曾皙的话得到了孔子的肯定。
而在这段话中,我们可以隐隐约约看到和谐社会的影子: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峪,风乎舞雩,咏而归。
朋友们,百姓安居乐业,就是真正的和谐啊!
孔孟思想相同点之二:反战。
其实我们读百家经典,反战立场最鲜明的是墨子的“非攻”,墨子反对的是不义的战争。
而孔子和孟子面对当时诸侯国互相攻伐,民不聊生的现实,显得很无奈,最终都选择了急流勇退。
今天我们读《论语》,品《孟子》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他们对和平的向往。
在《季氏将伐颛臾》里,孔子对子贡要挑起不义的战争显得十分恼怒,痛斥子贡。
最终让子贡劝说国君放弃讨伐颛臾的想法。
孟子则更直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不喜欢杀人的人,才能完成国家的统一。
充分反映了他反对战争,关心民
众疾苦的心理。
孔孟思想相同点之三对“礼”的维护。
《论语》里有一个“叨陪鲤对”的故事。
其中有一句是孔子与他的儿子孔鲤的话:不学“礼”无以立。
可见孔子对周礼的推崇。
而孟子则从周礼的角度,对墨家“兼爱”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把国君对人民的剥削看成是天定的。
这是两人思想的保守部分。
孔孟思想不同点之一性善论PK性恶论。
孟子的性善论,有些强迫的意味。
;人之初,性本善;可见他对性善论的肯定和绝对化。
人人可为尧舜,又可见他的强迫。
而孔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但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读出他认为,人性本恶。
此外孟子显得更崇拜大丈夫。
而孔子则显得有些迂腐。
孔子的行为,大多过分拘泥。
比如,他明明讨厌阳货的为人,却要在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前去拜访,以是回礼。
而孟子则更象一个率性而为的人,比孔子来得洒脱。
他见庄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
;大胆批评毫不留情。
让人看到了孟子率真的一面。
总之,孟子和孔子的思想,可以说是同多而异少。
今天我们再次拜读他们的智慧结晶,我们可以感受到先贤的思想光芒。
其实类似于《心灵鸡汤》一类的书籍,我们的先辈早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
走近孟子,品味孟子,感受先哲的思想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