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度:指群体的均匀程度。
一般以在平均体重±10%内个体数占所抽测数的百分率来表示。
全进全出制:是家禽生产中的管理制度,全进指同一饲养场或同一舍只饲养同一日龄或相差不超过3-7天的鸡;全出指一次性同时出栏;出栏后彻底清扫,消毒,并空闲2-3周。
这样可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
家禽孵化的基本条件:温度、湿度、通风、转蛋、凉蛋鸡鸭鹅鹌鹑的孵化期为21、28、30-33、16-18孵化期两个死亡高峰:一:孵化前期,鸡胚在孵化前3-5天,是胚胎生长迅速,各种胎膜相继形成而作用尚未完善。
胚胎对外界环境很敏感:种蛋贮存不当、过量甲醛熏蒸、维A缺乏等都会造成重大影响。
二:孵化后期,鸡胚在孵化18天后。
胚胎正处于从尿囊绒毛膜呼吸过渡到肺呼吸时期,生理变化剧烈,需氧量剧增,其自温产热猛增。
传染性胚胎病、孵化环境(通风与散热)、蛋是否大头向上放置等影响很大。
防疫:家禽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禽群;场址的选择和布局: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抗病力;实行全进全出制,日常防治;疫病流行时的扑灭措施。
猪的经济类型:1.瘦肉型(丹麦长白猪、英国大约克夏、美国杜洛克、中国三江白猪)2.脂肪型(广西陆川猪、福建槐猪、云南滇南小耳猪、小约克夏)3.肉脂兼用型(国内除三江白猪和湖北白猪、苏太猪外均是,如中约克夏、哈白猪、浙金猪、北京黑猪)中国猪的分类:华南型,华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高原型中国养猪世界第一:养猪头数猪肉产量品种数量出口活猪头数出口猪鬃出口肠衣中国养猪成就:1,养猪的规模迅速发展2,生猪的出栏量3,人均猪肉的消耗量4,猪肉的产量5,加强猪种资源保护,良种引进6,饲料工业发展迅速7,疫病防治成绩显著8,养猪业法规标准不断完善公猪饲养管理:充足营养,单圈饲养,适当的运动,刷拭,修蹄,适宜的环境条件,定期体检固定配种舍,合理的利用,卫生防疫。
种质特性:1.产地来源 2.体型外貌 3.生产性能(生长,产仔,肉质) 4.杂交利用情况地方种猪种质特性:1.繁殖力强 2.抗逆性强 3.肉质优良 4.生长缓慢,早熟易肥,胴体瘦肉率低必需氨基酸EAA: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及数量不能满足动物正常生长所需,必需由饲料来供给的一类氨基酸。
例如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
胴体重:猪屠宰后去头、蹄、尾、内脏,仅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
影响其胴体瘦肉率的四大因素是:品种、饲料与营养、疾病的预防与管理、管理技术和营销。
胴体瘦肉率:瘦肉的重量占胴体重的比率。
PSY:指每头母猪平均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是衡量猪场效益和母猪繁殖成绩的重要指标。
MSY:指每头母猪平均每年出栏的肉猪头数。
平均背膘厚:猪屠宰后,胴体背中线上,肩部最后处、胸腰椎结合处、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
理想蛋白质: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
消化率:饲料被动物采食后,其养分被动物消化吸收的部分占摄入饲料养分总量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表观消化率=(食入养分-粪中养分)/食入养分×100%粪中养分组成:饲料中未消化的养分;消化道分泌物;消化道脱落细胞;消化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青绿饲料:指天然水分含量大于或等于45%的新鲜牧草、草原青牧草、野菜、鲜嫩藤蔓枝叶、未成熟的谷物植株及水生植物等。
青贮饲料:以新鲜的青绿植物为原料,在厌氧的条件下,经过自然发酵或添加剂青贮调制而成的饲料。
青贮的步骤和方法:1)原料的适时收割2)切短3)装填压紧4)密封粗饲料: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18%,能量价值低的一类饲料,主要包括干草类,农副产品类(壳、荚、秸、秧、藤)、树叶等。
蛋白质饲料: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粗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0%的饲料。
分类:植物性、动物性、单细胞蛋白质饲料和非蛋白氮饲料。
营养特性:粗蛋白质约34%~38%,蛋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高;含较多植酸,具有抗营养作用;具有辛辣味,适口性较差;含有抗营养因子。
配合饲料:指根据动物的营养需要及饲料资源状况,将多种饲料原料按照一定比例均匀混合,按规定的工艺流程加工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饲料产品。
分类:(按营养成分)全价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添加剂预混料,浓缩饲料(物理性状)粉状,颗粒,碎粒,膨化全价饲料:除水分外能完全满足动物营养需要的配合饲料。
精料补充料:指为了补充以粗饲料、青饲料、青贮饲料为基础的草食动物的营养而用多种饲料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也称混合精料。
添加剂预混料:指由一种或多种饲料添加剂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
浓缩饲料:指由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和添加剂预混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
无氮浸出物NFE:指饲料中有机物中的无氮物质除去脂肪及粗纤维外,总称为无氮浸出物或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类(淀粉)。
计算方法:无氮浸出物%=100%-(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品种:指在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经过人工选择后,一个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一致性状的一群家养动物,具有相似稳定遗传性的体型和生产性能。
一个猪品种应该具有的条件:品种内个体间来源相同,因而具有相同的遗传性;具有适应性和经济价值;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拥有一定的种猪个体数(母猪4500头,公猪150头以上)饲料转化效率:指各种畜禽将饲料中的能量和Pr转化为畜产品可利用部分的效率。
粗脂肪:(EE)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种脂溶性物质的总称全混合日粮:根据奶牛的饲料配方,将切短的粗料与精料以及矿物质、维生素等各种添加剂在饲料搅拌设备内充分混合而得到的一种营养平衡的日粮。
抗逆性:机体对不良环境的调节适应能力,包括气温、湿度、海拔,以及粗放饲养管理,饥饿及疾病侵袭等各个方面。
后效行为:后天获得的行为称条件反射行为,或称后效行为奶牛的生产周期干奶期生理特性:休息,补损,积蓄,确保干奶期不少于60天饲养:1.粗料为主,精料小于4公斤(低能高蛋白高纤维)2.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确保营养齐全和平衡3.体膘维持在3.5-3.75分,不得超过4分管理:防止早产(干奶期缩短),乳房炎(乳房外伤),单独饲养(与泌乳牛、育成牛分开)围产期:产前15天-产后15天奶牛多事之秋:生理变化巨大,遗传因素,产前过饲,钙磷比例不当,感染因素围产前期:一必须进产房以适应环境,防应激,二逐渐变成产后奶牛饲料(但必须低钙)分娩:环境清洁卫生,尽可能自产,助产需兽医指导,观察胎衣等,麸皮盐水可加入磷酸氢钙等,新生犊牛护理围产后期:一勤观察,治疾病。
二慎加料,防积食,三无疾病,精神佳,食欲好,方可出产房泌乳盛期:产后15-100天生理特点:能量负平衡,采食与产奶不同步,体重降低饲养上:使用最好的日粮,并采用“料领奶走”(每天增加0.25kg精料直至产奶量不再增加为止)营养水平:DMI>3.5%,NND>2.4/kg,CP16-18%,Ca 0.75%,P 0.45%. 粗精比为60:40 管理上:1.产后20天进行第一次产科检2.产后40天后,应逐日观察发情3.第一次发情(40天后)应及时配种4.防止精料过大而引起的疾病5.对于过瘦的奶牛应控制产奶量6.防止乳房炎泌乳中期:产后101-200天。
生理特点:采食量(DMI)达到最高水平,产量较高且平稳,(产奶量每月下降5%到8%)饲养上:饲料保持相对稳定;精料可每10-15天调整一次,可以是数量上的;增加粗料营养水平:DMI 4%左右,NND>2.13/kg,CP13%,Ca 0.45%,P 0.4%. 精粗比40:60管理:维持高产,管理工作重点要放在奶牛的配妊上,对90天仍发情或三次配种仍未妊的奶牛及时让兽医诊断,110天内必须让奶牛怀孕。
泌乳后期:产后201天至干奶生理特点:产奶稳步下降(幅度每月不超过10-12%),体重上升,多数已妊娠饲养:增加粗饲料,采用“奶领料走”,每天逐减精料营养水平:DMI 3-3.2%,NND>2 /kg,CP12%,Ca 0.45%,P 0.35%. 精粗比为30:70管理:防止流产(打斗防滑),防止奶牛过肥过瘦。
对于奶量小于5公斤/天的已妊奶牛,可考虑提前干奶牛外貌鉴定:观察鉴定、评分鉴定、测量鉴定输卵管各部分功能输卵管部位长度卵在该处停留功能漏斗部9cm 15min 承接卵,受精膨大部33 3h 分泌蛋白峡部10 80,min 形成内外壳膜注入水分子宫部10-12 18-20h 注入子宫液,形成蛋壳,着色,壳上膜阴道部8-10 几分钟通过1.非必需氨基酸NEAA:在动物体内能够合成,合成的速度及数量能够满足动物正常生长所需,不需从饲料中来供给的一类氨基酸。
2.半必需氨基酸:对猪禽来说胱氨酸可代替50%蛋氨酸,酪氨酸可代替30%的苯丙氨酸,丝氨酸可代替甘氨酸,所以胱、酪、丝氨酸有时也叫半必需氨基酸。
3.限制性氨基酸LEAA:指饲料中的某一种或几种EAA的含量低于动物的需要量,而且由于它们的不足限制了其它AA的利用,这种AA称为LEAA。
4.动物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来源:饮水、饲料水、代谢水;去路:粪尿、肺皮肤、产品。
何为氨基酸的互补:饲料Pr中AA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差异,有些饲料含甲种AA多,乙种少,而另一种饲粮含甲少乙多,如果在配合饲粮时有意识地按适当比例将2种以上饲料配合使用,相互间则可取长补短,互相补充,以提高整个饲粮的营养价值,这种作用叫做~。
5.试论述蛋白质的营养生理功能:1)构成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材料;2)Pr是体内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3)是机体组织再生、修复和更新的必需物质;4)能源物质;5)畜产品的主要成分。
6.粗纤维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及影响其利用率的因素:作用:作为营养物质;作为填充物质;促进胃肠蠕动及粪便排泄。
影响因素:日粮粗蛋白质水平、饲料中粗纤维含量、日粮中矿物质和饲料加工技术。
7.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步骤:明确目标;确定动物的营养需要量;选择饲料原料;饲料配方;配方质量评定。
8.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饲料pr——肽胨(胃)——氨基酸(小肠)——血液(AA库——体pr——NH3——尿素——排出体外。
未消化的pr——大肠产生吲哚、粪臭素、酚、AA、NH3——菌体蛋白——排出。
9.政府的主导路线:效率提升、生态优化。
10.牛的体型外貌:奶牛(楔形)、肉牛(长方形或矩形)、役用牛(梯子型或倒梯形)。
11.体型线性评定方法的特点:1)线性评定的依据是体型性状的生物学特点2)方法是数量化的3)评定结果基本准确一致4)线性评定的实用性很高转化效率:牛可消化饲料中50%-90%的粗纤维,奶牛产奶可转化植物能量的20%,Pr 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