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4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1PPT课件
第4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1PPT课件
第4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4-1 概述 §4-2 形状公差与形状误差测量 §4-3 位置公差与位置误差测量 §4-4 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 §4-5 形位公差的选择
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1.形状和位置公差符号及标注方法 2.形状和位置公差概念及基本术语 3.形位公差及其公差带的含义及画法 4.形位误差及其误差值的评定 5.形位误差与尺寸公差的评定 6.形位公差值的选择
重点内容:1.形位公差符号及标注方法 2.形位公差及其公差带的含义及画法 3.形位误差与尺寸公差的评定
难 点: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能在图纸上熟练标注形位公差,掌握形位误 差及其误差值的评定.能判断产品是否合格.掌握形位公差值 的查表方法.
概述
图4-1形状误差的影响
概述
分段序号 测量位置 读数 各点累加
1 0-300
0 0
2 300-600
+2 +2
3 600-900
+1 +3
4 900-1200
+2 +5
5 1200-1500
-2 +3
直线度误差的评定
在给定平面内,有两种方法: ①最小区域法. ②两端点连线法.
①按最小区域法 用两条平行直线将实际误差曲线包容且包容宽度最小.包容区域宽度即
概述
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其符号 GB/T1182—1996
形状公差与形状误差测量
一、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 形状公差的公差带:限制实际要素的变动区域.
二、形状公差共有六项,下面分别介绍: 1.直线度:分三种情况
(1)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直线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 直线之间的区域。如下图所示,其含义是:圆柱面上任一素线必须位于 轴向平面内,距离为公差值0.02 mm的两平行直线之间。
在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误差是最小 包容区域的直径.
直线度误差值评定5
用分度值为0.02/1000mm的水平仪按节距法测量机床导轨的直线 度误差,节距长度为200mm,共测量五个节距五个测点的读数 (单位:格)依次为:0、+3、+1、+2、﹣2。请用最小区域法求 直线度误差值
②按两端点连线法
这是一种近似方法,简便,只要误差值f≤t(允许误差值)则合格,当 f>t时,则用最小区域法评定.
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具体方法:将误差曲线首未端点连接作为理想直线,然后做两条与理想 直线相平行的包容直线,两包容直线的宽度即为直线度误差.
即:f=l×k×a =300×0.02×3.2 =19.2um
直线度公差及直线度误差测量
(4)在任意方向上,直线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φt的圆柱面内的 区域。如图4-15所示,其含义是:φd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 差值φ0.04 mm的圆柱面内。
直线度公差及直线度误差测量
直线度误差测量:
(1)用刀口尺测量: (2)用特制钢丝和测量显微镜测量: (3)用水平仪测量 : (4)用自准直仪和反射镜测量:
直线度公差及直线度误差测量
直线度误差测量:
形位误差指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理想要素的位置 应符合最小条件.
当被测实际要素与其理想要素相比较能完全重合,表明形状误差为零. 如果有偏离,表明有形状误差存在,偏离量就是对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即形位误差值.
当理想要素处于不同位置时,得到的偏离也不同.为了使理想要素的 位置合理,并且评定出的形状误差值最小和唯一,要求理想要素的位置 符合最小条件.
直线度公差及直线度误差测量
(2)在给定一个方向上,直线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 间区域。如下图所示,其含义是:刀口棱线必须位于箭头所示方向,距离 为公差值0.02 mm的两平行平面内。
直线度公差及直线度误差测量
(3)在给定两个互相垂直方向上,直线度公差带是正截面尺寸为公差值 t1×t2的四棱柱内的区域。如下图所示,其含义是:三棱尺棱线必须位于 水平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2 mm,垂直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1 mm的四棱柱内。
最小条件: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 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如右图 h1、h2、h3是理想要素处于不同位置时得到 的最大变动量. h1<h2<h3显然符合最小 条件的理想要素为A1-B2
直线度公差及直线度误差测量
直线度误差测量时可用水平仪、 自准直仪、刀口尺等.
直线度误差值评定1
右图所示是用水平仪测量机床 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
图4-2位置误差的影响
加工完的零件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不可避免的存在误 差,包括尺寸,表面形状和相互位置误差,误差越大,零件质量就 低,为了保证零件的互换性,必须对几何参数误差进行控制,尺寸 公差前一章已讲,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将在下一章讲.本章着重介绍 宏观几何形位公差及误差.
形位公差标准
概述
直线度误差.
即:f=l×k×a =300×0.02×2.8 =16.8um
l—测量节距(mm)
l=300mm
k—水平仪分度值的分子数 k=0.02mm
a—以格为单位的测量结果 a=2.8格
水平仪分度值:k=0.02/1000表示水平仪放在1000mm长的桥板上,
每移动一个格,桥板前端变化0.02mm.
GB/T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 法》 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4249—1996《公差原则》 GB/T16671—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 求和可逆要求》 GB/T1958—2004《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
l—测量节距(mm)
l=300mm
k—水平仪分度值的分子数 k=0.02mm
a—以格为单位的测量结果 a=2.8格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采用两端点连线法测出的误差值大于最小区域法测 出的误差值,因此,只有按最小区域法测出的误差值是最小且唯一的.
另外,采用最小区域法评定直线度误差值要注意两个问题:
①误差读取方向不变原则.误差曲线上读数是按纵坐标方向的坐标值读取.
②如何判断最小包容区域
直线度误差的评定
②判断最小包容区域: 利用相间原则:当两条平行线包
容被测实际直线时,这两条包容直线 与实际被测线至少有三点相接触,三 点呈相间状况,即高—低—高或者 低—高—低..
符合相间原则的两包容线即为最小 包容区域.
在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误差是以与给 定方相垂直的两平行平面构成的最小区 域宽度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