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国开电大本科《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1046课程代码:02311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统计系统方向);本科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一、单项选择题1.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C)。
A.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B.货币运动伴随商品运动C.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D.货币是一般等价物2.目前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A)。
A.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B.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固定汇率制C.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盯住汇率制D.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弹性汇率制3.在国际信用中,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一般较高,它一般是基于(B)来确定的。
A.国际资本市场利率B.伦敦同业拆借利率C.借贷双方商定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4.有效资产组合是(D)。
A.以最低的风险取得最高收入B.取得与风险相适应的收益C.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D.相同风险下应取得最高收益5.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凡引起资产增加的项目应反映为(A)。
A.借方增加 B.贷方增加C.借贷减少 D.贷方减少6.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B)。
A.生产一体化 B.贸易一体化C.金融全球化 D.货币一体化7.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重视(C)。
A.恒久收入的作用 B.货币供应量的作用C.利率的作用 D.汇率的作用。
8.治理通货膨胀中可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政策是(B)。
A.限价政策B.指数化政策C.减税政策 D.增加供给的政策9.金融市场监管中公开原则的含义包括价格形成公开和(D)。
A.市场利率公开 B.检查结果公开C.市场纪律公开D.市场信息公开10.我国目前金融监管体制采用的是(C)。
A.混合监管 B.集中监管C.分业监管 D.交叉监管二、多项选择题11.关于狭义货币的正确表述是(AD)。
A.包括现钞和银行活期存款 B.包括现钞和准货币C.包括银行活期存款和准货币 D.代表社会直接购买力E.代表社会潜在购买力12.牙买加体系下的汇率制度具有以下性质(ACE)。
A.汇率制度是以信用货币本位为基础B.可以实现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C.以浮动汇率制为主导D.以固定汇率制为主导E.无法实现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13.根据融资活动中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信用形式可以分为(AB)。
A.债务信用 B.股权信用C.直接信用 D.间接信用E.银行信用14.对于债券利率的风险结构,描述正确的是(AD)。
A.债券违约风险越高,利率越高 B.债券违约风险越高,利率越低C.债券流动性越好,利率越高 D.债券流动性越好,利率越低E.税收对债券利率高低没有影响15.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和高利贷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现代银行的形成途径主要包括(AC)。
A.由原高利贷银行转变形成 B.政府出资设立C.按股份制形式设立 D.政府与私人部门合办E.私人部门自由设立16.按股票所代表的股东权利划分,股票可分为(BE)。
A.记名股B.优先股C.不记名股 D.蓝筹股E.普通股17.下列各项中应该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贷方的项目有(ABD)。
A.货物的出口 B.服务输出C.支付给外国的工资 D.接收的外国政府无偿援助E.私人汇出的侨汇18.金融全球化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ACE)。
A.金融风险的增加 B.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C.削弱宏观政策的有效性 D.增强宏观政策的有效性E.加快金融危机的国际传递19.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增加或减少(CD)。
A.商业银行资本金 B.商业银行借款成本C.商业银行准备金 D.流通中现金E.流通中商业票据20.自1984年到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之前,我国奉行的是双重货币政策目标,即(BC)。
A.充分就业B.稳定物价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E.金融稳定三、判断正确与错误21.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来以后,逐步取代商业信用。
(错) 22.直接标价法下,银行买入汇率大于卖出汇率。
间接标价法下,银行卖出汇率大于买人汇率。
(错)23.出口信贷是本国银行为了拓展自身的业务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错)24.IMF的贷款对象只可以是成员国官方财政金融当局,不包括私营企业。
(对)25.按风险性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企业债券、金融债券、政府债券。
(对)26.看涨期权又称卖出期权,因为投资者预期这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将会上涨,从而可以市价卖出而获利。
(错)27.离岸金融市场借贷货币是境外货币,其借贷利率的制定不以东道国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为标准。
(对)28.若国际收支总差额为逆差则该国国际储备一定要发生变化。
(错)29.凯恩斯认为,预防性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正相关。
(错)30.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
(对)四、名词解释31.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32.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33.票据贴现:票据的持有者在票据未到偿还期之前,以一定的价格将票据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款的行为。
五、简答题34.何谓货币制度?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货币制度自国家干预货币流通以后开始形成。
较为完善的货币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逐步确立的。
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1)规定货币材料。
(2)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3)规定主币和辅币。
(4)规定货币铸造权或发行权,金属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铸造权;信用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发行权在中央银行。
(5)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6)准备制度,如金准备、外汇准备、有价证券准备或物资准备等。
35.简述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对象和特点。
(1)回购协议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
回购交易是以签订协议的形式进行交易的,但协议的标的物却是有价证券;我国回购协议市场上回购协议的标的物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可用于在回购协议市场进行交易的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及金融债券。
(2)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特点:首先是流动性强。
回购协议主要以短期为主。
其次是安全性高。
回购协议的交易场所是经国家批准的规范性场内交易场所,只有合法的机构才可以在场内进行交易,几乎是无风险交易。
第三是收益稳定且超过银行存款收益。
第四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利用回购协议融入的资金不属于存款负债,不用交纳存款准备金。
36.简单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
(1)逆差对经济的影响首先,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对本币造成强大的贬值压力。
其次,如果一国动用国际储备调节国际收支,这又将导致对内货币供给的减少。
迫使国内经济紧缩,国内经济的紧缩会导致资本的大量流出,进一步加剧本国资金的稀缺性。
促使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导致对商品市场的需求进一步下降。
(2)顺差对经济的影响首先,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将会促使本币产生升值的压力,引致短期资本流人的大量增加。
短期资本流入的大量增加,造成汇率波动,进一步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
国际收支的顺差将扩大货币供给量,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最后,从贸易伙伴国的角度考虑,这容易引起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从而导致国际交易成本的上升。
六、论述题37.在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和缺点的基础上简要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要点;(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双挂钩”的安排;实行固定汇率制;IMF、为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困难事先作出安排。
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货币措施。
(2)布雷顿森林体系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时期,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国际贸易和投资都有很大的发展。
首先是宏观经济表现令人瞩目,名义利率稳定在低水准上,所有经济区域的人均实际收入增长都达到了187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次,与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反复无常相比,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稳定更让人神往;第三,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总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造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3)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明显的不足之处①特里芬难题。
早在50年代末,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就揭示,美元的清偿力和信心之间的矛盾是不可克服的,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先天缺陷”。
②调节机制失灵。
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可调整钉住汇率制为国际收支失衡安排了两种调整机制。
由于各国因本国经济形势的变化需要不断调整其经济政策,因而不得不经常调整各货币间的比价,但各国政府很难把握到底需要做出多大的调整。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表明,这两种调节机制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主要原因在于战后外部平衡优先的做法已难为各国接受,以及汇率平价僵硬而缺乏弹性,这可以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后天失调”。
③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政府限制国际资本流动,而且各国政府在货币投机和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往往不愿意做出货币贬值的决定,因为这样做等于是承认经济政策的失败。
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使得联系汇率制难以维持,政府只能靠有组织的干预市场行动和提高利率来打击投资活动。
(答出要点给基本分,视发挥情况酌情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