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高热病人的护理

关于高热病人的护理

• 2、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而后降至正常以 下,经一个间歇后,再规律地交叉出现,见疟疾。
•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于2~3℃。 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见败血症。
• 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 间不定。见于流感、肿瘤病人发热。
发热的分期
•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 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 为皮肤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 颤抖。
其临床表现: 1.发热一般以低热为主。呈间歇式持续状态。时间长短不
一。 2.病人一般无明显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症状(消化系统肿瘤
除外)。 3.患者常伴有头晕、乏力、体重减轻、盗汗等临床表现。 4.肿瘤热在应用有效的抗肿瘤药治疗或手术切除后,可自
行消退。 5.肿瘤热患者应用抗感染治疗无效,应用非甾体消炎药
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10分钟 取出。 • 7.检视体温计读数,记录。 • 8.将水银柱甩至35°C以下,放回消毒液容器中。
体温测量注意事项
• 1.精神异常、昏迷、不合作、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者,不可自口腔测温。进食、 吸烟、面颊部做热冷敷者,应推迟30分钟后,方可测口腔温度。
• 2.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及某些心脏病病人(刺激肛门后,迷走神 经
• (二)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 (三)入院后尽早留取大、小便标本及血培养送检。 • (四)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可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时鼓
励病人每日饮水3000ml以上;对不能进食可按医嘱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 紊乱;昏迷病人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 (五)测量T、P、R:一般为3-4次/日,≥38.5每4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 正常后可改可为每日测量1-2次。 • (六)体温达38℃以上时行头部冷敷,体温达39℃时给予物理降温,行温水 或酒精擦浴,降温后30分钟测量并记录于体温单上。 • (七)体温骤退者,注意保暖,防出汗过多而导致虚脱。 • (八)口腔护理:因发热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口内食物残渣易 发酵致口腔溃疡。故对不能进食或昏迷病人行口腔护理日三次。 • (九)皮肤护理:对出汗较多的病人应勤换内衣裤,加强皮肤护理,防褥疮 发生。 • (十)高热出现谵亡,应及时用床档防坠床,出现昏迷时,按昏迷病人护理 常规护理。
分类(发热程度)
• 低热:37.5℃ ~ 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 核、风湿热;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 为长期低热
• 中等热:38.1℃ ~39℃,多见于急性感染 • 高热:39.1℃ ~41℃,见急性感染;高热
持续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 过高热:>41℃,如中暑。
分类(常见热型)
• 1、稽留热:体温高达39℃以上。波动幅度<1℃。见 于伤寒、肺炎。
体温测量
• 1.根据病情选择测温部位。 • 2.检查体温计完好性及水银柱是否在35°C以下。 • 3.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 4.口腔测温 : 口表水银端置于病人舌下部位,闭口3
分钟,取出。 • 5.直肠测温: 肛表用油剂润滑,水银端插入肛门
3~4cm, 3分钟取出。 • 6.腋下测温 : 先擦干腋窝下汗液,体温计水银端放
发热病人的护理
定义
• 发热(Fever):是指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 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使体温升高超过正 常范围的症状。(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
• ≥37.5℃ (以口温为准)
•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共同表现。体温升高时常伴有寒战、 皮温不均、心率和呼吸加快、以及各组织器官机能和物质代谢的异常变化。
急性菌痢、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等。 (6)衣原体感染猫衣原体病等。 (7)真菌感染隐球菌感染、念珠菌感染等。 (8)混合感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如细菌与病毒、寄生虫与细菌等。
发热原因
二、非感染性发热
(1)组织损伤严重创伤、大手术、无菌性坏死、烧伤、放射、 化学性炎症等。
(2)恶性肿瘤 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网状细胞瘤、肉瘤等。 (3)变态反应与过敏性疾病药物热、输血和输液反应、血清病、
• 兴奋,会引起心律不齐﹚不可由直肠测温。坐浴或灌肠后需待30分钟后,方 可测直肠温度。
• 3.对极度消瘦的病人,不适用腋下测温。沐浴后需待20分钟后再测腋下温度。 • 4.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合时,应重复测温,必要时可同时测量另一部位对照,
以使得到更为准确的体温数值。 • 5.为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作病人测温时,护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 上趋于平衡,体温持续在较高转状态,因皮肤血 管开始扩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为皮肤潮红 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 3、退热期:其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常 水平,体温趋于正常。此期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 皮肤温度增高,引起汗腺分泌增多,病人大量出 汗。
发热原因
一、感染性发热
(1)病毒性感染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副流感病毒感 染、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冠状病毒感染、猫病毒性鼻气 管炎等。
(2)立克次氏体感染猫急性血巴尔通氏体病、附红细胞体 病等。
(3)寄生虫感染弓形虫病、犬巴贝斯焦虫病、急性血吸虫 病等。
(4)螺旋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犬莱姆病等。 (5)细菌性感染急性败血症、细菌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
(这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 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 塞来昔布等,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 抗凝血等作用)
发热治疗
• 物理降温:冰枕(冰槽、冰帽) 、酒精擦浴、 温水擦浴、冰冷敷 、灌肠 、降温毯
• 退热药 :肌肉、静脉、口服、外贴退烧贴、 肛塞退热药
注射异体蛋白等。 (4)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痛风、血卟啉病、
重度脱水等。 (5)中枢神经性疾病脑外伤、脑震荡、颅骨骨折、脑出血、颅
内压升高等。 (6)散热障碍外界气温过高或湿度过大时,可使机体体温调节
中枢发生障碍,或由于广泛性皮炎和广泛性瘢痕组织增生影 响散热而形成发热。
• 肿瘤热也称为癌性发热。肿瘤热一般无规律性,恶性 淋巴瘤、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发病早期就有发热症状。
计以免发生意外。 • 6.甩表时用腕部力量,不可碰及他物,以防碰碎。切忌把体温计放在热水中清
洗或沸水中煮,以防爆裂。 • 7.如病人不慎咬碎体温计,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
吸收。病情允许者可服用纤维丰富的食物促使汞排泄。 • 8.肛门、腋表、口表分别清洁消毒。
常规护理
• (一)酌情减少活动。高热绝对卧床,因高热时,新陈代谢率增快,消耗过 多,进食少,体弱,要保证休息环境安静、温度适宜、空气流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