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拓展:快乐读诗词:《三衢道中》(附练习及答案)

统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拓展:快乐读诗词:《三衢道中》(附练习及答案)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
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lí):黄莺。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
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诗人简介】
曾几(jī)(1084—1166),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谥号文清。

南宋诗人。

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另外,其诗风格清淡,词意明白,语言流爽轻快,形象也较为生动,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亦有抒写爱国抗金之作。

著有《茶山集》。

【诗歌背景】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

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赏析】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这首七言绝句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

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练习】
1、此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些意象可以推知?
2、此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对此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
1、初夏梅子黄时绿阴不减黄鹂声
2、【提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山行时的愉悦欢快的心情。

诗人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出这种心情的(借景抒情)。

“睛”字,在黄梅雨季能有“日日晴”岂不喜出望外?“绿阴”,绿阴添凉爽,走起路来轻松,此二可喜也。

三是“黄鹂四五声”,“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更使诗人感到高兴。

相关主题